剖析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實證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2:41:00
導語:剖析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實證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分為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實踐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都是通過人際關系網絡來克服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建立信任。在實踐中,南京市下關區商會建立行業協會聯保基金來為成員企業進行融資,利用行業協會的信息提供和信譽創建功能克服了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了信任,其經驗值得借鑒采納。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行業協會信息不對稱
一、解決融資問題的對策:克服信息不對稱
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經濟學文獻給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在筆者看來,該問題可以從社會學信任的視角來看。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說到底還是一個缺乏信任的問題。信任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它包括幾個要件:1.在交往或合作的過程中有著不確定性。2.在這種不確定性下,一方因相信對方在未來的善意而敢于冒風險。3.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一種自由的可選擇的基礎上。(詳見楊慧宇,2007)信任必定建立在信息之上,只有在對事物有了一定的信息之后,才能作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決策。中小企業融資難也就是因為缺乏對于小企業的相關信息而造成的不確定性太大而使銀行不敢相信企業在未來有還款的善意,難以建立信任論文。
信息不對稱的原因我們又可以分為兩種: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有限理性的概念是西蒙(H.Simmon,1957)首先提出的,是指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們無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動,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圍內行動。在諾斯看來,人的有限理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環境是復雜的,在非個人的交換形式中,由于參加者很多,同一項交易很少重復進行,所以人們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性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確定性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對環境的計算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無所不知。(轉引自盧現祥,2004)有限理性是從人和環境的關系上來看待不確定性問題的。機會主義則是因為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是指人們具有通過投機取巧、欺騙為自己謀求更大利益的行為傾向。威廉姆斯認為,機會主義是指信息的不完整的或受到歪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誤導、歪曲、掩蓋、攪亂或混淆的蓄意行為。(轉引自邁克爾·迪屈奇,1999)
找到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這種原因的來源,就可以針對性地給出對策。如有的學者提出了“關系貸款”的策略,代表性的有Berger(2001),他認為關系貸款取決于企業、所有主以及及地方社團多維度密切聯系積累的軟信息,這些軟信息很難量化、檢驗和進行銀行組織的層級傳遞(轉引自史晉川,2003)。國內學者林毅夫(2001)也認為,通過發展中小銀行能夠克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中小銀行立足于地方,能和中小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金融服務上具有信息優勢,能更多地了解中小企業的情況。這些對策都是旨在獲取中小企業的“軟信息”,解決由有限理性帶來的信息不對稱。
而在實踐中,也出現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些融資方式,如風險投資、錢會、地下錢莊等。在風險投資中,風險投資家的聲譽對其融資的影響十分巨大,因為投資家如果不能在一輪投資結束之前及時籌到下一輪資金,那么該運作基金將會自動解體,所以吸引風險投資者的資金就非常重要。市場聲譽此時就發揮了監督的功能。此外,西方國家的風險投資一般采取有限合伙制,投資者是有限合伙人,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而風險投資家卻要承擔無限責任。這樣一種機制有效地激勵了風險投資家的行為,遏制了其機會主義(趙文緒、胡亦璇,2006)。張翔(2004)從信號發送的角度建立了兩個模型分析了溫州地區從直接私人借貸到錢會,以及從錢會到民間金融中介組織的模式轉變原因,并對民間金融中介的信息甄別機制作了分析。民間金融中介利用血緣地緣的人際關系網絡來獲取信息,監督借款者,由于借款者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人際關系圈子中,封閉圈子的制裁效應使得借款者傾向于保持善意。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理論上和實踐中的對策都是從克服信息不對稱出發,而信息不對稱的來源包括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這些對策要么是借助人際關系獲取了中小企業的軟信息,解決了有限理性的問題;要么是用人際關系的監督作用克服了機會主義問題。而更多的融資方式則是二者兼而有之,建立了信任。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人們會發展出一些具有生命力的、符合企業本身需要的融資模式,而對這些融資實踐的研究是我們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非常重要的一環。筆者在對南京市下關區行業協會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南京市一些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發展出了一種借助于行業協會平臺為成員企業融資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由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效果良好,而人際關系是這種模式運作的中介,人際關系帶來信息,也克服了機會主義。本文就將對這種融資模式的運行方式、機制進行分析。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行業協會模式
(一)行業協會的聯保基金運作模式
筆者對南京市下關區的兩家商會——南京鋼貿商會和南京航運商會的企業融資模式進行了調研。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商會,是因為下關區行業協會在南京市是做的比較好的,而鋼鐵貿易商會和航運商會又在下關區的商會中算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商會,在為成員企業融資、提供信息、協調企業行為、促進行業自律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績,這兩個商會被南京市工商聯作為市級典范商會加以表彰并對其經驗進行推廣。南京鋼鐵貿易商會成立于2005年9月,2009年被南京市工商聯評為優秀五星級基層商會。航運商會成立于2007年9月,近年來發展很快,尤其是在為成員企業融資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績。現在這兩家行業商會主要是利用商會平臺為成員企業融資,這兩個商會都建立了旨在為成員企業融資的聯保基金。
南京鋼鐵貿易商會最開始由南京下關區政府牽頭組建,旨在促進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為了支持行業內企業的融資需求,下關區政府引導商會成立聯保基金。最開始區政府拿出200多萬元作為擔保基金,然后有貸款需要的成員企業交納一定的擔保基金,組成聯保基金,為成員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該聯保基金由三方參與,一是鋼鐵貿易商會,二是江蘇省農村信用合作社,三是鋼鐵貿易企業的集中地南京生產資料中心批發市場。運作模式如下:成立聯保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商會會長、副會長、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相關工作人員。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基金會員的加入、貸款額度的審查、審批等工作,委員會下分設板材類、建材類、優特鋼類、型材類四個審查審批小組。貸款程序如下:1.企業提交貸款申請;2.信用社調查企業資質,提出初步調查意見后將企業的貸款資料轉交給聯保基金審批小組審批。3.聯保基金委員會審批小組根據信用社的調查意見,結合審批成員掌握和了解到的情況,會辦討論并簽署審批意見,同意貸款的出具《南京鋼貿商會擔保基金貸款擔保書》,一同轉交信用社。4.信用社根據審批小組的審批意見通知申請人繳納擔保基金,規定企業需繳納貸款金額20%的資金加入擔保基金。5.發放貸款。(資料來源:《南京下關鋼鐵貿易商會貸款擔保基金實施及管理辦法》,2005)
南京航運商會同樣也成立了聯保基金,運作模式與鋼鐵貿易商會基本相同(見《南京航運商會聯保基金擔保貸款合作計劃內容》,2009)。一個小企業如果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非常困難,為什么通過商會平臺就會容易很多?下面我們將對聯保基金擔保貸款運作中的信息搜集、信任來源作出分析。
(二)有限理性的克服:商會提供小企業的“軟信息”
如前所述,中小企業的“軟信息”很難為外界獲得。行業協會(商會)作為一個地區同一行業的中小企業共同成立的組織,會對本協會內的企業信息有著更多的掌握。
據鋼鐵貿易商會秘書長介紹,聯保基金運作幾年來沒有發生過一筆不良貸款,基金管理委員會審批小組由于熟悉商會企業的經營情況,能夠很好地給出是否給與貸款的判斷。該聯保基金委員會審批小組主要靠鋼鐵貿易行業協會內部的人際網絡來獲取貸款申請企業的信息,由于所有的企業都在一個集中地,圈子較為封閉,所以哪家企業的情況通過這個封閉的人際關系網絡能夠得知。而行業協會中的企業出于對自己利益的關注,也會監督其他企業的經營,出謀劃策。每家企業又由于考慮到自己的經營情況能否還款不僅僅關系到本身,還影響到聯保體中其他企業的利益,就更會謹慎經營。這樣的一種關系減少了由有限理性帶來的風險,增強了信任。
(三)成員企業和商會的機會主義傾向被克服
也許有人會疑問:雖然行業協會了解本行業企業的信息,但是會不會因為為了幫助成員企業獲得貸款而提供不真實的信息給銀行?我們從鋼鐵貿易商會聯保基金貸款幾年來無一筆不良貸款可以看出,這種情況并不存在。原因是在這樣一種運作機制下,成員企業和商會都克服了自己的機會主義傾向。
對于成員企業來說,他獲得貸款和對貸款的經營受到來自整個行業的監督,因為貸款是由多家企業繳納組建的聯保基金擔保的,如果出了問題,會涉及到其他企業的利益。所以這會形成一種“保證”(山岸俊男,1999)的信任,“保證”是日本學者山岸提出的,他認為在一個封閉的圈子內,當事人由于害怕制裁而保持善意,這是一種由人際關系帶來的信任。在一個同行業圈子內,企業間有著較強的互通信息、互助的關系,如果不顧其他企業的利益而有意逃廢債務,會使得自己無法在圈子內立足。
行業協會不同于單個的企業,它是一個更大的組織,比企業更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也更具有穩定性,由它提供的信息便更容易為銀行所信任,它實際上是在拿自己的信譽為企業作擔保。商會也會因為顧及到整個行業的企業在銀行界的信譽和行業協會本身的信譽而避免機會主義傾向。如果企業想要商會的審批小組成員為了幫助企業獲得不符合標準的貸款,勢必需要進行一定的“公關”,而這在審批小組成員較多的情況下難度較大。如果商會為了某企業獲得貸款而出具不實的審查意見,日后出現壞賬必定會影響到銀行對商會出具的審查意見的信任程度,而在中小企業和銀行的關系中,銀行處于強勢,銀行完全可以今后不通過商會而要求企業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樣一來便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貸款難度,吃虧的還是企業。由于企業想長期經營,也需要和銀行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商會也不會濫用自己的審查權力而會保持善意,這也類似于“保證”的信任。正如張維迎(2003)指出的,長期的合作關系促使人們保持信譽。
(四)總結:行業協會的信息提供和信譽創建功能
在現代社會中,市場交易依靠的就是信任,信任意味著一種確定性。而由于個體的差異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個人建立起信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確定一個人的行為會具有善意?人千差萬別,而在幾乎所有的宗教中都對人的欲望和罪惡有著深刻的認知。個體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建立起的信譽也功能都很類似,而其最大的區別在于生成機制。正是因為這一點,本文將行業協會、行業商會認定為相同性質的民間組織,在討論時不作區分。會隨著個體的死亡而終結。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各樣超越個體的事物,比如信仰、品牌、組織,這些事物都具有個體所不具備的抽象性和超越性,而正是這些抽象性和超越性更容易建立起信譽。韋伯(2004)認為,西方社會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仰共同體的基礎之上的,由于人們有相同的信仰,會按照同樣的價值觀去行動,自然就建立起了信任,而一個處于此信仰共同體之外的人就很難被人信任。具有品牌的商品容易被人信任,也是因為此品牌具有了超越單個商品的生命力,這個品牌的背后有一系列制度、管理作為保障。有組織的人會比無組織的人更容易被信任,是因為組織會對個人起到一種約束和管理的作用,個人在組織中必然面臨著社會關系網絡、制度等等約束個人行為的東西。組織會比個體更能夠建立信譽,取得信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個人要通過加入組織來建立信譽的原因。有信譽的組織會去尋求更有信譽的組織來提高自己的信譽,這種過程不斷進行下去,這個過程最后會進行到一些類似宗教或哲學意義上的“上帝”之類的永恒事物。(孫麗軍,2004)
中小企業的信息多為軟信息,外界不容易獲得。但是在一個行業內部,同行業的企業比較容易獲知其他企業的一些情況,因為同行所從事的業務接近、更加了解。正是由于行業內的企業具有彼此知悉信息的便利,所以作為企業聯合建立的行業協會也具備搜集本行業企業信息的優勢。行業協會建立信息庫具有規范本行業企業行為,從整體上協調行業內企業行為、信息共享的作用。
有的地方的行業協會已經建立了本行業的信息庫,如深圳市零售行業協會建立了本行業的信息庫,包括不良行為信息庫、人才信息庫、零售企業和相關企業信息庫。在不良行為信息庫的建設上,自2000年10月19日起,行業協會公布深圳市零售行業協會人員不良記錄備案制度,得到了廣大會員的支持,2001年3月第一批資料入庫,共有人員40名,供應商6名,涉及索賄受賄、侵吞公司財產、盜竊。與業務員串通抬高物價等行為。這份黑名單對從業的個人和公司都有較大的震懾力,起到了行業從業行為的監管作用,是建立商業信用制度的新嘗試。在零售企業和相關企業信息庫的建設上,行業協會發揮企業間的紐帶作用,促進商業企業物流鏈的形成。促進了信息公開化和信息共享,增加了企業在市場上的透明度,有利于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鄭昕、花濤,2001)
中小企業和出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出資者無法確定一家小企業的信譽。但是行業協會是更大的組織,存在的時間更長久,再加上行業協會對企業有監督約束功能,所以出資者更容易信任加入行業協會的企業。這時候,企業利用行業協會的信譽來建立自己的信譽,而由于行業協會本身也有維護自身信譽的需要,便會監督和約束加入協會的企業的行為。再由于行業協會由多家企業組成,一家企業出現了有損信譽的行為,出于維護本行業整體聲譽的考慮,其他企業也會通報信息、監督該企業。此時行業協會起到了一種集體擔保和彼此監督的作用,創建了信譽。公務員之家
聯保基金正是利用了這種信譽創建功能給成員企業貸款提供了便利,聯保基金由行業內多家企業共同籌建,一家企業貸款出現了問題,需要用聯保基金來償還,這便會促使企業之間相互監督彼此的經營。另一方面,企業如果有機會主義動機,會使自己在圈子內無法立足。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由于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行業協會利用自身的平臺,有效地克服了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了信任。在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下,實踐中利用行業協會平臺促進行業內企業的融資是一個有效便捷的途徑,其經驗值得中小企業借鑒采納。
注:
1本研究受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探究”(課題編號08SHB003)資助。
2在我國行業協會與行業商會還存在一些不同。行業協會指的是由同業經濟組織、相關單位和執業人員自愿組成,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在民政部門登記的行業自律性社團法人。而行業商會專指工商聯系統的行業組織,即按照工商聯章程成立的同業公會、同業商會等行業組織,其正規的稱謂應為“×工商聯××(行業)商會”。從本質上來說,行業協會與行業商會的結構和功能都很類似,而其最大的區別在于生成機制。正是因為這一點,本文將行業協會、行業商會認定為相同性質的民間組織,在討論時不作區分。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2001,“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和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第1期。
2.李揚,楊思群,2001,《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南京下關鋼鐵貿易商會貸款擔保基金實施及管理辦法》,2005。
4.《南京航運商會聯保基金擔保貸款合作計劃內容》,2009。
5.山岸俊男、山岸綠,2003,“美國與日本社會中的信任與承諾”,載鄭也夫主編,《中國社會中的信任》,中國城市出版社。
6.史晉川等,2003,《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以浙江溫州、臺州地區為例》,浙江大學出版社。
7.孫麗軍,2004,《行業協會的制度邏輯》,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8.楊慧宇,2007,《信任·關系·制度——商業銀行小企業信貸中的信任建構》,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9.張捷,2003,《結構轉換期的中小企業金融研究:理論、實證與國際比較》,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0.張翔,2004,“民間金融合約形式的信息機制分析”,《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山東人民出版社。
11.張維迎,2003,《信息、信任與法律》,三聯書店。
12.趙文緒、胡亦璇,2006,“風險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家契約關系研究”,《鄭州經濟干部管理學院學報》第1期。
13.鄭昕、花濤,2001,“零售商業行業協會信息庫的建立”,《商場現代化》第5期。
- 上一篇:門樓民俗和藝術特點探討論文
- 下一篇:構筑建筑行業物流供應鏈管理措施及因素探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