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證券投資中應用理論

時間:2022-12-16 11:31:06

導語:試析證券投資中應用理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析證券投資中應用理論

一、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如同功夫里的“套路”。每一種功夫的套路不會太多,招式也只有幾種或者十幾種,雖然簡練但卻深邃,需深入研究才行。而且這些套路絕對不是簡單的花架子,而是為實戰而設計的。我國現有的教材理論介紹過多,過于呆板,對于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國有股減持、QFII、QDII、ETF、LOF、權證、股指期貨、央行票據、可分離交易債券、融資融券、市價委托、大宗交易、開放式回購、中小板市場、三板市場等內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很多學過證券投資學的同學對這些概念茫然無知。教材建設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課程內容存在嚴重重復的問題。我同時講授金融專業《金融市場學》和《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兩門課程,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這兩門課程的許多基礎知識都是重復的。比如,《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中的“債券概述”、“股份公司與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概述”等內容,在《金融市場學》中已經全部涉及到。再比如,投資的理論如“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在大二開設的《財務管理》里面已經涉及到,而且在《金融工程》等課程中也會涉及,重復率非常高。針對這一點,我去圖書大廈看了許多關于證券投資的書,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都可以部分吸納。但是一本真正優秀的教材應該是在任課老師的心里。上海《文匯報》報道,向明中學在高一年級全面推出教師上課不帶教輔書尤其是習題集,這樣的規定,說穿了也是“逼”著教師在課上下功夫,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在大學,教師更應該具備“不帶書上課”的能力,而絕不是按照指定的教材讀教材內容、講基本理論。

二、教學手段

在教授功夫的過程中,師傅一般都是借助木人樁或者沙袋或者直接以真人演示,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講課過程中更是如此。我們要用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筆+黑板”的老模式。

1、多媒體教學以證券投資分析為例。證券投資分析是《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中最重要、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而技術分析涉及大量的指標分析和圖形分析,如K線圖、缺口理論、形態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動平均線分析等,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要現場設計黑板、描畫技術圖形,理解證券投資實例,還要通過觀察顏色、個別提問等方式從學生那里獲取反饋信息。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率較低,原本生動有趣的知識在學生看來也索然無味。而通過多媒體創作工具,則可以將以上理論結合市場形態中的實際材料,用立體的圖表編寫出重點突出、形象生動的“電子講稿”。

2、案例教學《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是最容易結合案例進行講解的一門學科。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金融衍生品,都有大量的現實交易。教師只需選擇與教學內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將一些難以理解、繁瑣枯燥的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案例表現出來,提供給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現實問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再由感性知識向理性認識轉化,提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模擬教學根據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最低目標就是要學生學會炒股。而模擬教學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最簡潔、最快速的教學手段。一個金融實驗室,一套完善的金融模擬實驗系統,一個仿真現場交易的環境,對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由于我們學校硬件條件有限,尚不能建立金融實驗室,但是,我們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要求學生報名參加網易財經主辦的“網易模擬炒股大賽”,報名網址為chaogu.money.163.com,通過模擬比賽讓學生們學有所用,真正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

4、教學相長在教課過程中,我既擔任教師的角色,又扮演學生的身份。由于現在的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且信息更新也非常快,因此,我每次上課時邀請一位到兩位同學到講臺前來給大家講五個至是個證券投資相關的專業名詞,一名學生講五個,每班四十名學生,一學期就可以講兩百個以上的專業名詞,而且學生講的名詞一般都非常新穎,既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擴充了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面,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另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實踐。比如讓學生在假期到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客戶服務部進行實習,真正去面對客戶,此時不僅要在實習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業務,而且學會如何與客戶溝通交流,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種鍛煉是全方位的綜合鍛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李國君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