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財政政策促進科技創新研究

時間:2022-10-17 03:55:19

導語:改革財政政策促進科技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財政政策促進科技創新研究

[摘要]財政政策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中扮演著重要的功能與職責,在國家的科技創新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文章通過分析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揭示出我國當前在科技創新中財政政策的不足,提出促進科技發展的財政政策,以期能夠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科技創新;財政政策;財政投入

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關鍵性與引領性的作用,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科技創新需要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在經濟新常態下,研究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不僅能在理論上豐富我國的創新驅動戰略的基礎,而且能夠切實地推動國家財政政策的改革,從而促進科技的發展與進步。

1支持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導國家的資金投入到某個行業或者部門,能夠促進行業內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一般包括:財政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政府采購,來推動科技的創新與發展。1.1通過財政投入渠道,為科技創新的供給提供推力。我國的財政政策具有明確的導向性、投入直接、政府主要的特征。從科技創新的階段看,在科技創新早期,科技創新的投入大、風險大、收益的不確定性大,市場上對于科技創新的投入明顯不足,尤其是企業對于基礎性研究的投入,而財政的投入可以有助于推動科技創新與發展。財政投入階段,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對高校、研究所等對象,投入資金支持其基礎性研究,為科技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補貼、成本分擔、風險補償等手段,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1.2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為科技創新提供引導性動力。一般來說,稅收優惠政策在科技創新的早期,起到的作用較小,但是在科技創新的中期,尤其是科技成果向商業化轉變的階段,稅收政策能夠顯著地加快企業對于科技成果的商業化轉變。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可以通過投資抵免、加計折扣等各種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的轉化成本,引導企業把科技成果向商業化轉變;另一方面,稅收優惠政策可以通過稅額減免、降低稅費等,提高企業的收益,從而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1.3通過政府采購,為科技創新的需求提供推力。在市場經濟中,供求關系是市場中的重要基石,只有產品不斷地被消費,才能推動產品不斷地供給,有效的需求推動科技的創新,能夠給科技創新提供動力。政府是市場上重要的需求方,政府采購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調控手段,能夠推動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生產出滿足政府需求的產品。政府采購: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高科技產生,實現企業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對于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需求,能夠為科技提供支持,降低企業科技創新的風險,促使企業更好地進行科技創新。

2財政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對于科技的投入也越來越多,不斷地優化科技創新結構,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但是受到政策的設計與執行的影響,我國的財政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仍然存在一些不足。2.1促進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體系還不完善。隨著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我國出臺了很多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但是這些財政政策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還沒有完全發揮出其作用。一方面,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來自于各個部門,使得這些政策的設計難以從全局和系統的高度進行規劃,影響了我國科技創新財政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我國的財政政策體系的可執行與覆蓋面不廣,使得我國財政政策難以有效地落到實處,對于中小型企業的創新支持不足,使得我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風險較高,從而使得難以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創新體系。正是由于我國的科技創新財政政策體系不完善,使得我國的產、學、研的財政體系還未成形,不能發揮出其合力的作用,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偏低,制約了我國科技的創新與發展。2.2財政政策施力結構失調,科技創新平臺與體系建設不完善。科技的創新與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不僅僅是科技的研究與成果的轉化,而且還應該有創新的平臺與體系。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應該是多方面的,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于科研的投入與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還應該包括對于科技創新平臺與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平臺與體系建設投入較少,國家建設的創新平臺缺失,大部分為企業、科研建設,從而弱化了創新平臺整合資源,導致了我國產學研結合的效果較差,制約了科技創新平臺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2.3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越位”干預。我國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大,使得我國經濟發展中政府的干預較多,對于科技創新的過度干預不利于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會導致科技創新的扭曲。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的科技創新不再是簡單的技術模仿,更多是技術的原始創新。當前,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仍然有部分存在著特定的創新,從而影響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得科技創新的開放性被束縛,制約了科技的發展。

3促進科技創新與發展的財政政策的建議

在經濟新常態下,提升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促進作用的有效性,應該根據我國的特有國情,把科技市場與財政政策的關系,發揮市場在科技創新中的決定作用,明確財政政策功能與原則,通過優化與創新財政政策,促進科技創新,引領我國向著創新驅動型國家發展。3.1加大財政投入,建立支持科技創新財政政策體系。對于科技創新,我國應該加大財政投入,不斷地改革財政政策,建立促進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體系。首先,要建立持續、穩定、健康的財政投入增加機制,確保科技創新的資金到位。要不斷地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科技創新的財政資金所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其次,統籌各個部門的財政政策,使財政政策具有前瞻性與系統性。最后,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的環境。政府要通過財政政策,大力推動全社會范圍內的創新氛圍,扶持中小型科技企業,提高政策的可執行性,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3.2充分發揮優惠稅收政策導向與分擔風險的作用。政府要充分發揮各種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把優惠的稅收政策落實到位。完善我國對于科技創新支持的法律法規、推動稅收制度改革,發揮優惠的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導向作用,提高企業的收益。3.3完善政府采購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政府采購要規范化與制度化,提高對于科技創新的作用,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與協調機制,對于政府采購的各個流程進行監督,對于科技項目進行重點的支持,推動政府采購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3.4建立健全財政科技投入監管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國要建立合適的監督機制,加強對于財政政策的監督,建立合適的評價指標與考核制度,推動財政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此外,要進一步推行信息公開機制,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建立合理支持科技創新的財政問責機制,確保財政資金能夠切實地支持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波,張念明.創新驅動導向下財政政策促進科技創新的路徑探索[J].云南社會科學,2018(1).

[2]馬健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促進科技創新的財政政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3):69-70.

[3]趙雅琪,袁鳳林.揚中市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3):152-153.

作者:潘小鳳 單位:山西省孝義市國庫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