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做好氣象服務思考
時間:2022-10-12 11:02:16
導語:微博做好氣象服務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博的興起,為傳統氣象信息傳播形式開辟了新的途徑。面對微博的逐漸流行,氣象服務該如何化機遇為挑戰,根據微博的特點,利用微博這一逐漸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開展氣象信息服務,為氣象服務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成為相關氣象部門關注的重點。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希望為今后更好的利用微博做好氣象服務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微博;氣象服務;對策思考
近幾年,各級氣象部門正在積極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進行氣象服務和預警,比如電視、報紙、短信等,而近期,微博以其快速、便捷的優勢和特點迅速出現在大眾面前,給傳統氣象服務帶來了壓力。為了順應信息傳播方式的發展和大眾的社交方式途徑,微博已迅速成為氣象部門氣象信息和氣象預警的重要途徑之一。
1微博的特點及發展情況
微博是一種能夠將信息通過視頻、圖像、文字等新式進行傳播的新的信息傳播渠道,微博相比電視報導,具有傳播速度及時迅速、公眾參與程度高的特點。為了實現與現代媒體的接軌,相關服務部門及時開通官方微博搶占信息傳播資源。微博一時之間迅速成為媒體傳播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務的新平臺。相比于電視機、收音機和互聯網,微博普及到5000萬用戶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微博使用人數的增長速度令人詫異。
2國內微博氣象服務的現狀及問題
為了響應上級指示,各級氣象部門安排專人負責,迅速開通官方微博,并通過微博及時氣象服務信息和氣象預警。自開通以來,各地官方微博的關注人數呈迅速上升趨勢。短短幾個月就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雖然氣象部門官方微博發展趨勢迅速,但掩蓋不了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大部分氣象信息都是從天氣預報摘抄來的,缺少配圖和視頻等,從而帶動不了網民的參與熱情,降低了微博傳播的真正意義。與此同時,大部分氣象信息缺少關鍵詞和主題的提煉,內容枯燥,從而無法吸引民眾眼球,影響力較小。
3如何利用微博做好氣象服務的思考
3.1充分利用名人效應,打造微博品牌。微博呈現出名人效應顯著的特點,知名主播的關注度甚至超過相應衛視。比如央視氣象播報員宋英杰的粉絲數是央視氣象官方微博的2倍還多。因此,氣象部門應該借助知名主播或播報員的名人效應,帶動和發揚微博的影響程度,通過轉發和評論的方式進行氣象信息傳播和氣象知識的科普等工作,以個人和官方的名義微博,才能相輔相成,提升影響效應。3.2注重微博內容包裝,做到有效傳播。氣象服務部門進行氣象信息傳播時要注意內容的人性化,要以民眾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報道,使官方微博的氣象提示如同人們日常生活中親朋好友的友情提示一樣,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使微博用戶將信息的內容看作是一種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單純的官方聲明,才能將氣象服務的人性化落實到實處。與此同時,還可以適時提出近期社會熱議的氣象環境話題,并通過轉發和評論的方式對民眾進行相關信息的科普,從而尋求微博內容的形式多樣化,提高民眾的參與熱情和程度。3.3注重話題營銷和活動營銷,實現充分互動。微博終究只是信息傳播的一種方式,內容才是傳播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將傳播的內容進行提煉,將氣象信息與社會近期的熱議話題相結合,才能提高群眾對信息的關注程度,氣象部門要利用微博與觀眾充分互動,發掘群眾反饋中有價值的信息,并對氣象信息服務進行不斷改善。迅速傳播性和雙向互動性是微博的最大特點,民眾是微博信息的最大傳播者和參與者,可見關注人數的重要性。因此相關部門要緊跟形勢,官方微博要適當開展各種有獎互動,吸引更多民眾的關注,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范圍。3.4健全規范流程,建立官方微博系統。發展的最大動力是需求,各級氣象部門要充分利用微博與民眾進行互動,經常開展活動,廣泛收集民眾對氣象信息服務的意見和需求,并加以吸納和虛心接受,為氣象服務水平質量的提升和氣象工作者服務工作的改進奠定基礎。氣象服務要構建官方微博體系,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化運作,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氣象部門與相關領導也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加強與內部工作人員的溝通,規范氣象信息流程,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的監督力度。
4結語
如何通過微博這一新興的信息傳播渠道進行氣象信息服務傳播的工作值得我們進研究討和探討。“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溝通”是微博的創建宗旨。氣象部門通過微博這一信息傳播的載體和途徑進行氣象信息傳播,能夠更好的服務大眾,服務社會。微博已逐漸成為公眾獲取氣象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如何通過微博的形式更廣泛快速的傳播氣象信息,收集民眾服務需求,構建受信于群眾的交流平臺,使各地氣象部門與群眾的溝通更高效、更廣泛,還需要各地氣象服務工作者更加努力的探索和創新。
作者:李巖濤 單位:內蒙古氣象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程瑩,周亦平,李倩,等.如何用微博做好氣象服務的思考[J].科技通報,2013,29(3).
- 上一篇:紅棗種植氣候條件及氣象服務研究
- 下一篇:無線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