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研究

時間:2022-11-23 03:04:10

導語: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研究

正藍旗隸屬于錫林郭勒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16°02′、北緯42°25′。全旗總面積10182km2,是離首都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區。正藍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年降水量為365.1mm,主要集中于7-9月,全年無霜期為104d。正藍旗有牧場98.14萬hm2,占可利用土地面積的96.39%。近年來,正藍旗牧業雖然發展規模愈來愈大。但是,因為正藍旗易出現暴雨洪澇、大風、沙塵暴干旱、冰雹、寒潮和雷電等災害性天氣,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正藍旗牧業的正常生產。因此,為了推動正藍旗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要做好氣象科技服務工作

1氣象科技為正藍旗牧業生產服務工作現狀

近年來,正藍旗氣象局在上級氣象部門及政府的領導下,始終堅持為牧民服務的原則,合理開展氣象科技服務,為牧業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正藍旗氣象局上級單位錫林郭勒盟氣象局在華北地區最先構建了地區級中尺度數值預報系統,并建立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氣象觀測臺,切實轉變了以往需要憑借天氣分析圖開展天氣預報工作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預報的準確率,為正藍旗等地區農牧業發展給予了強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2010年7月,正藍旗哈畢日嘎鎮出現一次強降雨天氣,并引發暴雨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業的正常生產,并威脅到人員安全。災害出現時,基層氣象信息員及時憑借手機將氣象災害傳輸到地方政府及各級氣象單位,為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贏取了最佳時機。近年來,氣象單位根據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具體需求,充分發揮基層氣象信息員及助理員作用。截至目前,錫林郭勒盟各個區域有1300多名氣象助理員及信息員分布在基層,為廣大農牧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氣象服務。現階段,錫林郭勒氣象臺已經構建了相對完整的數值天氣預報及氣候預測系統,并且天氣雷達、衛星云圖等各類監測手段正在逐漸增多,能夠實時監測復雜天氣的變化情況,詳細了解各個時間段的氣象要素變化情況。同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更為廣泛,充分借助電視、電臺、報紙、手機、網站、電話和電子顯示屏等傳播媒介開展氣象預警信息工作,對農牧民種植、養殖進行科學指導。另外,正藍旗自主研發了“正藍旗牧業氣象服務綜合業務平臺”,構建信息集團群發QX01平臺,逐步提升氣象為牧業生產服務的質量,確保每個農牧民能夠及時收到氣象信息,從而在有效的時間內做到防災減災。此外,氣象部門每年均會在農牧業生產關鍵期積極開展暴雨、干旱、大風、冰雹、寒潮和雷電等氣象災害的預警預報服務,結合正藍旗等現代農牧業發展區域的氣候特點,對氣象要素及天氣變化等進行認真監測,通過合理運用所監測到的氣象數據為牧業生產開展精細化氣象服務,盡最大可能降低氣象災害給農牧業生產所造成的損失。

2氣象科技為正藍旗牧業服務存在的不足

2.1氣象信息的傳播時效性較低。氣象條件對牧業生產的影響較大,氣象科技服務工作是否可以順利開展直接影響牧業的發展及牧民的收入水平。因為正藍旗境內的自然環境及氣候復雜多變,與城市相比,在牧區開展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領域較為寬闊,但牧區卻是抵御災害型天氣的薄弱地區。雖然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了牧區的基礎設施,但在地理區域及交通條件的限制下,還有一些偏遠牧區的互聯網不暢通、氣象信息覆蓋率低、牧民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特別突出,這就降低了氣象信息傳播的時效性,直接制約著氣象科技為牧業生產服務工作的開展。2.2氣象科技服務人才不足。現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從事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人員是氣象事業單位結構調整分流人員。尤其是對于基層氣象部門而言,長期缺乏高學歷人才,同時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氣象專業、通訊專業人才居多,其他專業如經濟、營銷、信息服務專業人員偏少等問題。同時,氣象科技服務人員中還存在一部分外聘及兼職人員,極大地制約了氣象科技為牧業生產服務的快速推進。

3氣象科技為正藍旗牧業生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議

3.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氣象為牧業服務的科技含量。氣象部門必須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一項專屬氣象科技開發的技術創新資金,加大氣象科技服務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的投入力度,為氣象科技為牧業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氣象為牧業服務就是為牧民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所以,需要對所需的技術不斷進行更新及優化。時刻關注現代化的科學新技術和新成果,適當借助一些先進的技術來完善氣象服務工作。為了大力提升氣象信息的時效性,正藍旗氣象局應逐步拓寬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利用互聯網構建專門的氣象為正藍旗牧業生產服務網站,并及時更新網站上的牧業生產氣象預報信息,確保牧民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做好應對,降低災害性天氣對牧業生產所帶來的損失[1]。3.2提升牧業氣象信息的準確率。氣象部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對正藍旗的氣候特點及氣象預報預測工作進行研究,不斷總結日常業務經驗,把定性預報、經驗預報及客觀預報進行有效結合,并借助新一代天氣多普勒雷達、衛星云圖及自動站觀測資料對天氣動態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全面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另外,正藍旗氣象部門應根據牧區實際特點,在原先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基礎上,適時增加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并不斷完善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網,為了更加準確地分析當地氣候變化,應把氣候觀測站建設在重點牧區,大大提升牧業生產氣象信息的準確性,不斷適應現代牧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從而更好地指導牧業科學生產,有效防御氣象災害[2]。3.3加強氣象為牧業生產服務人才的培養。對于正藍旗氣象局而言,要想更好地開展氣象為牧業生產服務工作,必須要重視氣象為牧業服務人才的培養工作。第一,可以憑借優厚的待遇從社會及高校引進專業性的、高素質的氣象科技人才。第二,應定期安排氣象業務人員參加氣象科技服務專題講座以及上級氣象部門舉辦的氣象為牧業生產服務知識培訓班,以期進一步提升氣象為牧業生產服務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第三,根據地方氣象工作人員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重點做好牧業生產氣象信息監測、風險評估及氣象災害防御技巧的培訓,并且要完考核管理制度,培養氣象科技服務人員的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專業的氣象為牧業服務水平。第四,完善人才培養、使用、競爭與激勵機制,激發氣象科技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其主觀能動性,使全體工作人員能夠團結合作,更好地為正藍旗牧業生產提供氣象科技服務。

作者:張麗平 單位:正藍旗氣象局

參考文獻

[1]王煒,周良,牛宇寧,等.關于新形勢下搞好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4):198.

[2]都仁吉雅,蔡文瑋.農牧業氣象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