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融媒體直播服務探索
時間:2022-01-07 10:52:20
導語:氣象融媒體直播服務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直播行業發展迅速,網絡直播以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時雙向互動等特點異軍突起,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巨大的市場,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呈幾何式增長的受眾數量引人側目。電視節目和報紙作為傳統媒體日漸式微,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和互聯高速無線網絡普及推廣,為直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直播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潛力無限,融媒體直播已然成為公眾的熱點。氣象服務部門也紛紛試水融媒體直播,特別是在重大氣象直播服務中已初見成效。文章將通過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的特點、影響、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索氣象融媒體直播服務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氣象融媒體直播;特點;發展方向
當今融媒體的環境,對直播而言非常有利,技術的多樣化為直播提供了更寬廣更穩定的平臺,讓融媒體時代的直播模式更好地服務大眾,獲得更大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新媒體和直播的迅猛發展,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積極嘗試新媒體領域,著力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種種羈絆,在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服務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滿足新媒體背景下的市場需求,推出一系列融媒體直播節目,一改過去氣象節目單一死板的風格,讓其鮮活生動起來,特別是在重大氣象直播服務中已初見成效。
1氣象融媒體直播背景
隨著各類電視節目的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公眾對于各類節目的視覺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增加關注度,如何提升氣象節目的素質,如何在當前App、微信、小程序這種隨時隨地可以獲取氣象訊息的時代顯示氣象節目的獨有魅力,引人深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3日在北京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與2015年底相比提高1.3個百分點,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近兩年(2014-2016)網絡直播發展勢頭迅猛,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發展極大地加速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所謂融媒體,就是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手段和平臺組合而成的一個大的報道體系,其信息的源頭是多元化的,傳播的終點也是多元化的。從另一方面來說,融媒體是融合了新老媒體優勢的更完美的一種傳播形態。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和互聯高速無線網絡普及推廣,為直播節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直播行業迎來了大發展,氣象服務已經打破傳統,進入多元化時代,氣象節目直播是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受眾的必然要求。
2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的特點
氣象融媒體直播服務在本質上是信息的傳播,同其他互聯網直播服務一樣,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廣、表現新穎、同步性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同時也有其獨特的魅力。(1)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不受時空限制,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令直播可以隨時隨地的發生,網絡所到之處都可享受直播服務,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和網絡,就可以收看直播節目,“零時差”地了解相關氣象信息,縮短了資訊的傳播時限。(2)受眾廣。氣象直播受眾覆蓋廣,男女老少只要懂網絡有手機的人都是氣象融媒體直播的潛在受眾。(3)語言幽默風趣。氣象預報信息因為其專業性和科學性較強,所以在趣味性上總是有所不足。而氣象融媒體直播可以很好的規避這一劣勢,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語言表述可以相對幽默風趣些,在語言中加入時下網絡流行語,穿插當下公眾關注熱點,拉近與公眾的關系,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4)同步性、現場感受性強。氣象融媒體直播實時同步傳遞現場,真切的把各種聲音,現場發生的一切生動展現于公眾眼前,讓公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了節目的現場感與時效性。(5)互動性強。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觀眾可以直接參與,適時地發表評論,參與討論,實現雙向交流,使傳播在由點到面和由點到點的交融互動中進行,增加參與感,滿足公眾對重大氣象服務事件的關注和參與欲望。
3氣象融媒體直播影響
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大多以錄播為主,信息較滯后,越來越難以滿足受眾多元化、快捷性的需求。氣融媒體象直播的出現打破氣象服務傳統的格局,它將最新、最快、最準確的天氣資訊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公眾,成為公共服務的一個有力補充。同時對突發的災害性天氣進行全程追蹤報道,特別是進行時效性強的現場直播報道,會很容易將現場的氣氛傳達給受眾,使受眾對于所發生的一切或即將發生的一切有更直觀的感受和把握,從而做出有利于趨利避害的行為決定。另外,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架起氣象部門與社會、觀眾互動的橋梁,展示了氣象文化和氣象人風貌,增加了真實性、針對性與適用性,更好的為公眾答疑解惑,使公眾了解到新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的影響力,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
4氣象融媒體直播未來的發展方向
氣象融媒體直播與氣象電視節目、微信、APP一樣,都是氣象資源的傳播平臺,是氣象服務延伸出來的不同“觸角”。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需要大數據的使用,需要品牌的打造,需要內容的挖掘,需要平臺的建設,需要軟實力的積累。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作為氣象服務的新模式,肩負的重任艱巨。如何將氣象服務與媒體融合的技術與力量充分體現出來,滿足公眾與市場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權威性,使人深思。筆者就氣象直播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自己幾點淺薄的想法:(1)內容至上。不管傳播方式如何變化,不變的是內容,是信息,是公眾對氣象信息的基本需求。傳統媒體如此,新媒體同樣如此,不同的只是表現形態和載體。所以,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內容都是制勝的關鍵。在技術支撐的情況下做到“金玉其內”,才是根本,只有內容過硬才能吸引、留住受眾。(2)充分利用已有氣象業務的資源積淀?,F有的氣象業務擁有內容原創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和公信力優勢,擁有廣泛的人脈關系和受眾群體,這些是氣象融媒體直播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應當珍惜并充分利用,將優勢在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發展中發揚光大,把傳統氣象服務業務的優勢與氣象融媒體直播有機結合起來,扎根行業,深耕行業,擴展平臺,立體操作,例如積極在微信渠道推送各類直播節目等。(3)增加互動,有問有答。目前,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大多以錄播為主,與公眾沒有互動,單方向地向觀眾輸出。但是氣象節目所關注的天氣熱點和公眾所關注的天氣熱點可能會存在偏差,這就要求要增加與公眾的互動。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可以很好的實現這一點,互動方式可以是由主持人提前收集公眾提問,然后在節目中作答,也可以直接讓公眾與氣象主持人在線互動,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讓氣象主持人更加“接地氣”,從而提高收視率,增加公眾對節目的認同感。(4)策劃周密,精準到位。直播具有不可預見性,不能打無準備之仗。精心策劃是對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運作諸環節的預先謀劃,是對直播內容的思考和前期設想,對于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的思考。因為直播不僅對正在進行的氣象事實進行現場同步報道,還要求與事實進展同步,必須及時對氣象事件的有關背景給予深入解讀,進行直播前策劃,為應變直播時發生特殊情況做好充分準備。
5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醞釀著新媒體、新技術、新產業,氣象服務亦應與時俱進,不斷求知、探索、創新、發現,樹立“融合思維”。氣象融媒體直播節目要想成為更主流的信息共享和傳播服務平臺,就必須堅持新的發展理念,以知識為引信,引爆差異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續推出優質內容產品,真正管理好內容,才能在百舸爭流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南海網記者趙仕芳.南海網視頻直播創出新品牌[N].海南日報;2010年
[2]羅桂湘.氣象災害電視報道策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28(2):78-80.
[3]胡映君,王軼.淺論災害性天氣直播節目策劃與設計[J].浙江氣象,2014,35(2):24-26
[4]張博.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的網絡化進程[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王珍 朱萍 藍爍群 沈偉瑛 單位: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村氣象服務需求及對策
- 下一篇:移動4G網絡車載生命檢測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