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時間:2022-01-31 08:32:32
導語:氣象觀測對水稻生產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是每年農作的重點種植對象,其產量和質量與自然氣候息息相關,受光照、水分、溫度的影響較大。而氣象觀測便是在這一基礎上開展的對農服務,主要通過氣象觀測站,使用技術設備檢驗云層的厚度和未來的天氣變化,有效防止高溫、干旱、霧霾等不利天氣對作物產生影響。利用氣象觀測手段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使用價值,有利于“三農”的發展。現階段氣象觀測包括的主要業務有氣象預告、預防服務和農業科研,對水稻的種植生產環境包括物理要素、環境要素、營養要素及氣象要素等。隨著農業氣象觀測站網點的增加,氣象預測結果也越來越準確,工作布局更加科學。明確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落實氣象觀測,提高水稻的生產產量和質量,是每個氣象觀測人員都應面對的問題。
2氣象觀測對水稻生產的主要影響
2.1天氣對水稻生產的影響。氣象觀測能提供未來幾天或一段時間的天氣預測,如光照、降水量、溫度、濕度等,這些都是決定水稻生產率的關鍵因素。如光照是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來源,能調節作物內部的物質交換,提高酶的活性[1]。光合作用需要的營養物質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對水稻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雖然光照與水稻的光合作用沒有明確的聯系,但在濕度、溫度、水分等條件都充足的情況下,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也會隨之增加。但如果光照強度超過飽和點,就會破壞水稻體內細胞的原生質,使得葉綠素被分解,光合作用降低,水稻的生長也會受到抑制。合理把握水稻生產過程中的光照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技術人員可以利用氣象觀測的結果,分析水稻發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天氣變化,做好及時的應對處理。處理方式主要有人工影響天氣或延緩種植時間等。2.2預防冷害的不利影響。冷害發生在水稻生產和發育的各個階段,主要是指環境臨界溫度過低而造成的水稻生理障礙,包括障礙性冷害和延緩性冷害。低溫會對水稻植株和體內器官造成致死性傷害,如秧苗黃枯死亡、花粉粒無法受育、穗粒空癟等。如果冷害發生在開花期,則會破壞授粉受精的過程;抽穗前遇到冷害,會使得抽穗延期或不能按期開花,籽粒重也會嚴重下降。氣象冷害的主要指標有環境因素和溫度指標。秧苗期冷害的受害指標為日均氣溫低于11℃,最低氣溫低于2℃。濕度過高,超過了73%左右,且低溫持續天數達到3d及以上的會對秧苗產生不利影響。如果有良好的日照,也會造成青枯死苗現象,而一旦出現連續陰雨天,則會導致秧苗黃枯死苗。減數分裂時期的水稻對氣溫變化更為敏感,此階段最適宜生長的日均氣溫為21~26℃。受害指標為日均氣溫低于20℃,最低氣溫低于15℃,低溫持續時間超過3d會影響水稻灌漿結實率[2]。開花期的受害指標為光照強度高而日均氣溫低于18℃,持續4d會延長花期;光照強度低而日均氣溫低于20℃則會增加空癟率。通過調查,氣象觀測能有效提供冷害天氣發生的具體時間,幫助種植戶減少因冷害而造成的水稻減產,達到很好的效益目標。2.3及時做好搶種、補種工作。水稻種植可分為單季稻和雙季稻(連作稻)。前者是每年在同一塊稻田種植一季度的水稻,多為北方地區;而南方地區的濕度較高,熱量資源也比較豐富,可以種植兩季。根據地區的不同,水稻品種的種植也有差異。早稻品種感溫性強、感光性弱,而晚稻品種的感溫性弱、感光性強,種植所需要的氣象環境也有差異。水稻種植時期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對此應當進行及時補救、搶救和改種,確保多種多收,彌補災害損失。在氣象觀測的結果支撐下,對于淹死的稻田,可以積極組織秧苗調劑并補種水稻,抓緊時間做好早稻的翻秋工作,盡量擴種水稻。翻秋所選用的品種最好是早熟或中熟偏早的水稻。另外,大風也會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特別是水稻成熟期,大風會造成水稻倒伏,影響抽穗速度,甚至無法讓麥穗完全抽出來;其次,強風對稻粒的灌漿也有嚴重影響。因此,正確選擇水稻的播種時間非常重要,可利用氣象觀測得出合理的播種時間,加強田間管理。
3結論
水稻的選種、種植、發育和收成均與氣象環境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間,氣象帶來的影響最大。氣象觀測工作者應當做好種植時間的選擇,判定氣象是否適宜,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達到水稻高產高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福順,熊澤海.氣象因素與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關系[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03).
[2]高勁松.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因素等二則[J].農民致富之友,2011(02).
作者:鄭曦希 吳孫發 孫麒龍 單位:1.南平生態與農業氣象試驗站 2.光澤縣氣象局 3.建甌市氣象局
- 上一篇:臨床護理管理積極性影響分析
- 下一篇: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