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1 11:49:00
導語: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取“一二三”培養模式,即確立以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的一條教學主線,構建“基礎平臺﹢專業模塊”的理論教學體系與“仿真﹢全真”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兩個教學體系,實施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產與學相結合的三個結合,可以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勁”的高職通信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通信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
高職教育作為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肩負著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任務,必須構建將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特征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三網合一的腳步加快,技術方面正在向軟交換、下一代互聯網NGI、3G和后3G、智能光網絡和寬帶接入共同構成的下一代網絡NGN技術發展,通信企業的經營轉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職通信人才的培養目標
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充分了解和研究六大基礎電信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網通、鐵通、衛通)及一些依托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增值電信服務商與支撐企業的實際需求,確定了通信類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是通信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通信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應是既掌握通信技術知識,又懂市場營銷,能進行通信設備維護管理、設備營銷管理、通信工程施工的復合型營銷人才。
“一二三”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
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后,我院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三加強一緊跟”(即加強英語教學,加強計算機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緊跟通信技術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按照為郵電通信行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構建了“一二三”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一二三”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明確專業培養目標,依據高職教育教學的規律,科學地安排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使學生從入學就接觸專業,專業技術教育與素質教育不斷線,形成“實踐——理論——實踐”螺旋式推進的教學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是確立一條教學主線。即以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貫穿人才培養。
“二”是構建兩個教學體系。即“基礎平臺﹢專業模塊”的理論教學體系和“仿真﹢全真”的實踐教學體系,搭建專業人才培養的框架。通過課程的模塊化與綜合化、課程的整合與重組,優化課程內容,弱化課程的學科性,強化課程的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突出高職特色。從實際、實踐、實用的原則出發,以應用為主旨,以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形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融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三”是實施三個結合。即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產與學相結合。實施“三個結合”是培養高素質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認識事物、掌握規律的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學原則。產與學相結合就是學校與企業結成伙伴關系,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權利與義務對等、互惠雙贏的合作運行機制。合作雙方共同參與制定、實施人才培養計劃,為學生提供兩種學習環境(學校與企業)、兩類教師(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兩種課堂(教室、實驗室與生產現場),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業環境和職業氛圍中,可及時獲得最新的實用技術信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結合就是通過開設人文社科類課程和進行相關的課內外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一二三”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制定具有較強崗位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在深入通信企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通信類專業學生就業針對的崗位群是通信設備的安裝、調配、測試、維護以及線路和桿塔工程的施工、安裝、建設等一線崗位。通過對職業崗位群技能要求與知識結構要求的分析,確定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將職業能力分解為綜合能力、職業基礎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將知識分解為思想政治基礎知識、計算機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強調計算機、英語、專業技術等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圍繞崗位關鍵能力組織教學,構建以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教學計劃具有較強的崗位針對性,根據教學計劃確定相應的課程,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綜合素質分析與培養見圖1,專業素質分析與培養見圖2。
圖1綜合素質分析與培養
圖2專業素質分析與培養
“基礎平臺+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建立基本做法是:在前兩個學期,通信類專業所有學生學同樣的課程(基礎平臺),完成基礎共同課和專業共同課的學習,從第三學期開始,分專業完成專業方向(專業模塊)與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基礎平臺+專業模塊”課程體系。
1.搭好“基礎平臺”,培養綜合素質。通過開設《思想道德與法律》、《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禮儀》等必修課程和《書法藝術》、《文學欣賞》等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程,舉辦《健美操》、《詩歌欣賞》等講座以及開展書畫比賽、朗誦比賽等課外活動搭建“基礎平臺”。在“基礎平臺”類課程的教學中,創新方法,注重素質培養。在學生人文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中提出重視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德育環境的有機結合,整合德育資源,建立一體化德育網絡的理念與具體構想,并在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引入實踐環節,開展社會實踐,培養和訓練學生綜合分析與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2.重視“專業模塊”,培養職業能力和素質。一方面加大“專業模塊”課程建設力度。一是根據通信技術發展方向和電信企業轉型需要,開發新課程,如根據ADSL的安裝與維護的需要,開發新課程《ADSL技術》。二是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如分別在《現代通信網》課程中增加軟交換的新內容,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增加IPV6的有關內容,在《現代交換技術》課程中增加固網智能化改造的有關內容,使專業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更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三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程建設,注重抓好精品課程建設。如已將《光纖通信原理》、《通信電纜線路》和《通信英語》等課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將《數字通信原理》、《移動通信技術》等課程建成院級精品課程。此外不斷開發企業急需的培訓課程,在開展企業員工培訓的同時,組織畢業班學生進行培訓,學習《號碼百事通》、《商務領航》等課程。另一方面在“專業模塊”課程的教學中強調理論知識的應用,注重能力鍛煉。如在《現代通信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完成《×××通信網絡系統設計方案》,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著重強調知識性、模擬性和參與性。將學生分成幾個項目小組,每組設項目經理1名,技術總監1名,工程師若干名。項目經理以自薦形式產生,任職條件是能組建一支10人左右的團隊;技術總監由項目經理任命,負責方案的架構設計、進度監測等;組員由技術總監根據能力和特長分工,分別承擔子系統的設計、資料收集、方案文本打印等工作。同時成立一個10人評審小組模擬實際評標,負責答辯工作并評出各組的成績和名次。實踐活動模擬了實際的工作環節,達到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的實訓目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了競爭力。
“仿真﹢全真”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仿真﹢全真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三個訓練(課程單項訓練、專業綜合訓練、職業素質訓練)、五個環節(課程實驗、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或頂崗實習、畢業設計)構成的。
1.實習實訓的內容逐年遞進,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在實訓安排上“年年有實習,期期有實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有機結合。第一學期安排入學教育、軍訓與認識實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和職業意識。以后每學期集中安排為期2~3周的實習實訓,讓學生完成相關的實訓操作,了解和掌握今后就業的崗位群的技能要求,樹立知識與技能的感性認識。暑假安排社會實踐活動,重在培養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企業、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適應社會的能力。第六學期安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實踐技能,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
2.實訓方案的設計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課程平臺及實訓階段,采取形式多樣的實訓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創新精神。一是實施單項實訓,如在物理課單項實訓中開設設計性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要求學生按照課題的要求,根據相關原理設計實驗方案、選用儀器,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全過程。在《電工與電子》課程實訓周,按照規定題目要求學生完成電路板的設計、制作、測試等工作,最后進行課題鑒定。二是開展校內綜合實訓。按照教學計劃和專業技能的教學要求,在校內實訓基地熟悉通信企業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完成通信網中交換、接入、傳輸等各個崗位的操作訓練。三是完成階段性社會實踐與頂崗實習。利用寒暑假讓學生到通信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進一步了解不同崗位的基本要求,加深對未來就業崗位群的認識。課程結束后安排學生到通信企業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帶著課題到企業實踐鍛煉,在企業實訓教師或學院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能力。
“一二三”高職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
“一二三”通信類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已顯現成效。一是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二是畢業生成為深受通信行業與企業歡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勁”的高技能人才。我院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統計表明,80%以上的畢業生都在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與增值電信運營企業實現了就業。我院2005屆畢業生被選聘到四川通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參加華為設備認證工程師考核時,成績列前8名的均為通信類專業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高林.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袁紅萍.可持續發展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8).
- 上一篇:電力線通信技術研究論文
- 下一篇:無線通信列車控制技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