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模式下移動通信技術論文

時間:2022-12-28 05:02:12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模式下移動通信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模式下移動通信技術論文

一、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時代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也就是學校、學生和企業之間不同利益訴求的協調過程。學校的著眼點集中在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式上;學生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企業期望能達到本企業人力資本專用性較高的目標。移動通信工程正處于大規模建設期,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有持續大量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用人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難以在移動通信行業就業,更得不到很好的職業發展。因此,實現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搭建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平臺,是創新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之路。這種新型教育形態開啟了促進學校自身發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以及充實企業創新性工程技術人才儲備的共贏局面。

二、建立以行業需求為驅動、面向工程技術應用的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體系是指圍繞一定的培養目標組織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結構樣式。根據移動通信行業的需求分析,工程服務技術人員和產品制造技術人員是企業對于工程技術人才最大的需求。以這兩個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要求為基本出發點,確立通信工程專業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在原通信工程專業培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擴展,使學生具有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操作技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具備初級工程師的技術素質,形成培養滿足社會行業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閉環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培養體系也需要逐步調整為持續、整體、完全和全面的終身培養體系,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三、形成以課題為依托的人才培養機制

1.加強教師隊伍的教師風范、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建設,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教師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教學團隊應具有合理的整體素質、知識與年齡結構、較強的責任感、團結協作精神、較高的學術造詣、豐富的教學經驗、鮮明的教學特色。在組建教師隊伍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主動加強所講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堅持凝聚集體智慧的課程組集體備課制度,對于同一門課程要統一教學大綱和進度。教師可將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實踐活動中來,或以科研成果為基礎,在大學科技園創辦成立科技型公司,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園為入園企業和機構提供財務、法律、專利、商標等咨詢服務;全面開放圖書、網絡、科研設施等資源。第二,努力學習高等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夯實開展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基礎。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并承擔課程質量檢查評估和教育研究課題。每學期末對教學改革試點進行詳細的教學實踐總結,認真接受課程教學質量評議并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第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按照學生年級、層次以及素質上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論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和科學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師生溝通橋梁。第四,在實施承擔的課程、實驗、實習等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注意隨時收集和整理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生學習效果、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教學資料。第五,課程負責人每學期都應有計劃地組織本課程組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遵循民主討論原則,鼓勵不同教學思想和觀點間的討論與交流,堅持定期教學研究活動日制度,努力提高教師群體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水平。

2.健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設計,助推學生奮發進取,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貼近學生個性,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學習課程中教學難點。第一,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對先修課程、相關課程和后續課程進行正確而全面的了解,以便處理好課程間的銜接關系,減少內容上不必要的重復,提高課時效益。還要對學生的總體學習基礎進行細致的摸底,按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選教學內容,安排各教學環節的進度。第二,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能承上啟下,講清該堂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工程背景。設計的課程內容應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具備思想性、科學性和系統性,反映出本課程和相關課程的新進展,才能深深吸引住學生。講授課程時,要做到概念準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要突出重點問題、循序漸進地講透難點,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使學生的思維跟上教師的節奏。教師要把握時機在適宜的時間提出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中。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良性溝通的渠道,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第三,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要給學生布置能培養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創新思維能力的作業,內容上要側重于課程講授的新概念、新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用于檢測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同時,注意收集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以便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逐漸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達到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并重的目標。

3.項目組人員管理的導生制協作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在項目組成員中挑選學習成績突出、動手能力較強的碩士研究生作為本科學生的組長,負責本小組的日常管理和對組員的學習指導。搭建小組制平臺,既能鍛煉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鞭策組長養成鉆研問題的良好習慣,進而給全體組員樹立學習的榜樣。項目組在統籌安排的基礎上將項目涉及的研究問題分配給各小組,各小組成員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消化、鞏固和深化的過程。項目組每周例會中,由組長匯報各組的課題進展情況,將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提交項目組進一步討論。項目組全體成員積極參與,集思廣益進行新問題的探索,疏通課題研究的路障,在更深更廣的維度上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突破口。例會結束之前還要制訂下一周的研究計劃,督促各小組積極開展研究工作,確保項目實施穩步推進。

四、規劃以突出工程技術人員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開放式實驗室

移動通信工程技術的實用性很強,為使學生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學校就具備項目實施的工作能力。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為學生提供足量的實驗和實訓設備,結合實物學習,強化學習效果;模擬真實的應用環境,親自動手操作,快速提升操作經驗。實驗教學是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加深理解課堂知識和擴大知識外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水平的實驗室技術隊伍是培養學生職業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

實驗技術人員是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有力支撐。應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隊伍建設,鼓勵實驗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履行相應的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為教學和科研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鼓勵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實驗室的建設,重視科研工作對實驗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驗室日常工作,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和操作中的能力。

2.不斷革新實驗教學內容,逐步實現教育資源最優配置的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模式。

開放式實驗室,即實驗室對學生全天開放。學生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進行課外學習、實驗研究和科技制作活動,使實驗室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地。一方面,進一步開放教學實驗內容,提供多個選修實驗項目,學生能以“點菜式”方式自由選擇實驗項目。另一方面,允許學生自擬實驗項目,加強近代測試技術訓練,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工作適應性。

五、與企業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

校外實習作為職業教育的現場教學和實踐環節,是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和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根據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選擇能滿足實習教學任務需求的企業,本著雙方自愿、各施所長、互補所需的原則,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的綜合實習基地。校外實習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實習教師的選定。

學院要選派責任心強、實踐經驗豐富且熟悉實習企業情況的教師作為院派實習帶隊教師,實習單位的實習指導教師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2)實習內容的確定。

實習內容既要符合學院實綱的基本內容,也要照顧到企業的實際生產任務,爭取得到實習單位對實習工作的支持。

(3)實習過程的管理。

學生實習前必須按照《實習守則》的要求,明確實習目的、意義及內容。實習期間要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在指定場所、崗位及設備進行實習,未經允許不得隨意串崗。

(4)實習成績的評定。

采取院派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指導人員共同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習態度、實習效果、出勤情況以及考核成績等予以綜合評分。對于實習期間缺勤超過1/3或考核時主要問題解答錯誤的學生,均視為未達到實綱的基本要求,其實習成績記為不合格。實習不合格的同學,應重修實習環節。

作者:李會雅師建英門晉喜單位:河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河北省數字醫療工程重點實驗室95866部隊無線電導航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