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缺失與反思
時間:2022-10-25 10:29:38
導語: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缺失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民素質變得極其重要。大學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加強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體育生態化教學缺失已經成為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對高校體育教學生態化進行反思,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國大學體育;體育教學;教學生態化;缺失
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與對高水平生活質量的追求,人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中面臨的各種壓力急劇增加。目前社會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更是綜合實力比拼的時代,所以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重視大學體育在教學活動中的體能鍛煉,增強學生的心理抗壓力與自我調節力,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由于大學生的課業負擔過大,每天都要進行各種課題和實驗,繁重的專業課程使得學生長時間處于坐臥的狀態,身體和心理均得不到科學有效的鍛煉和引導,導致大部分學生體質嚴重薄弱和思想極端,所以必須重視大學體育教育,促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
1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教學的反思
通過翻閱教育部的相關資料得知,傳統的大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大多都延續了中學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考試成績。學校過于強調學生的效率、動作符合學校體育制定標準,教師純粹為完成教學任務,意識不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片面地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忽視對學生興趣、體能的培養,造成學生敷衍式完成教師布置課程任務的現象,缺乏對體育課的積極性與趣味性。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施行生態化教學,教師要重視課程設計觀念的創新,注重課程具體內容設計,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運動項目能使身體不同部位得到針對性的鍛煉,如乒乓球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反應力與專注性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日常鍛煉加以鼓勵,讓學生自愿投入到大學體育鍛煉中,了解專業的運動技能對人身心健康的改善作用。
2大學體育生態化教學的現狀
2.1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思想有強的限制性,簡單來講就是教師與學生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考試,意識不到學生與教師屬于一個完整個體,認為學生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者,教師也只是傳授教育的工作者,忽視對學生主觀意識的培養[1]。這種應試教育方式嚴重限制著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和行為意識的發展,造成學生對體育教學普遍持有漠視態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學生對體育課冷淡,嚴重缺乏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與主觀能動性;二是學生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使其身體素質得不到有效改善,這也是造成大學生體質薄弱的主要原因。
2.2教學目標不明確
傳統體育教學方式中,教師依照原材料內容機械地進行講解與傳播,教學內容缺乏豐富性與立體性,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與理解能力沒有足夠重視,造成學生前記后忘的現象。很多學校的師生關系十分陌生,甚至整個學期下來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交集,更不知曉學生的班級姓名與科系,學生也對教師沒有足夠了解。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利于學生體育課程鍛煉的有效性。
2.3教學理念缺乏創新
我國學校教育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狀態,這種一成不改的教育模式,使學生的體育意識存在嚴重失衡。如中學體育課程內容,一直遵循中高考應試準則開展的百米沖刺、立定跳遠、鉛球投擲等體育項目,并以提升中高考成績為目標進行反復訓練,學生體會不到體育帶來的任何樂趣,反而是對體育課產生厭煩心理,嚴重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2.4社會思想滯后受社會市場經濟因素與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人們往往過于急功近利,體育價值觀較為單薄,導致大學體育課一直被社會與學校所忽視,都認為專業課和文化課才是教學重點,是通向人生美好未來的必要渠道。大學教育教學過于重視技能指導,不能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體育活動、競技運動,缺乏對體育文化的傳播,使學生的身心得不到鍛煉,直接造成大學體育教學呈現不和諧、反生態局面,制約著大學體育教學的生態化改革。
3當代體育教學生態化缺失的解決對策
3.1加大體育文化宣傳力度
大學體育教學的生態化與國家、社會的制度有著直接關聯,社會的思想制約著體育生態化的進程。因此,我們要加大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學??梢岳眯@媒體設施與校園網進行宣傳,讓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也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參與協作,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2增加室內場館的設施建設
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露天體育教學活動模式,參考健全的學校體育館的設計,重視體育基礎型設施建設,將體育館建設為學生室內活動的重點區域,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性[2]。根據我國的體育國情現狀,開設網球館、籃球館、游泳館等訓練區域,并聘請該運動項目國家專業人員進行指導示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并且促使學生規范地學習運動技能,在放松、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社會及國家的責任心。
3.3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
優良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最佳方式,并且是有效緩解學生身心疲憊狀況的主要途徑。所以學校必須打破陳舊引入新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秩序進行全方位改革,建立全新教學機制。在體育課程中傳授先進的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體育教學現狀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思考性。學校在進行體育測試時,要以固有的考核機制為準則,確保測試結果的公平性、合理性,在測試結果評論中除了專業成績外,必須加入一些體育技能方法、綜合身體素質等評價指標,確保評價的目的不是測驗學生在整個學期的訓練結果,而是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體育的樂趣。
3.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育方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嚴格的等級標準,教師在學生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學生對于教師始終保持“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焉”的狀態。在日常教學中師生關系緊張,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與教學的主導性,整個體育教育的主動性在于教師而非學生,教師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中心。為了緩解這種緊張氣氛,師生都應從心理上建立平等心態,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發揮其教育和管理學生的職責;而學生則要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成為課程的核心主體。同時,學生要尊敬教師,做到謙恭有禮、學而不厭、虛心聆聽教師的教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以認真負責、誨人不倦的精神引導學生前進,實現師生的共同探討、共同成長。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仍受中學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體育教學的革新,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專注度。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無論是教育內容、教育方式,還是教師的觀念,都需要打破陳舊。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都必須加速體育教育生態化步伐,對大學體育教育進行改革創新,對大學體育教育的生態化缺失情況給予足夠的重視,樹立大學體育生態化教學理念,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社會全面發展輸送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廣寧,金聰.當代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的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8(8):58.
[2]毛泳翰.當代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J].山西農經,2016(8):109-110.
[3]吳鳳杰.關于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3):10,12.
作者:柯海寶 單位:邵陽學院
- 上一篇:職業體育聯盟效益維護與發展分析
- 下一篇:體育賽事資源開發及地域配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