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思想論文:體育思想在學校的地位論述

時間:2022-02-16 02:58:55

導語:體育思想論文:體育思想在學校的地位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思想論文:體育思想在學校的地位論述

本文作者:梁懿李峰工作單位: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高校開展終身體育教育的策略

更新體育教育理念高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高校教育的成敗關系到我國能否走到世界科技經濟強國的大計。在高校教育中,體育教育是保證人體生理、心理健康的根本,是影響社會生產力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舊的體育教學理念中,“體育運動訓練知識在一生中一個短暫時期內進行的”這種錯誤觀點應徹底摒棄,確定新的終身體育教育理念。過去以跑得快、跳得高、投得遠為評斷體育成績好壞的標準是片面的,高校體育終身理念是確立健康和生命是整體的個性有機體,應將德智體緊密的銜接到一起。成立一些相關的體育項目俱樂部很多人認為高校就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個“小社會”或者是“實踐基地”,這是由于高校的教育環境給了大學生大量的自由支配時間,學生在這期間加強了自身的各項能力培養和對目標的追求。在高校成立一些相關的體育項目活動,可以填充學生的課余時間,并且加深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各方面理解,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通過俱樂部定期舉辦的相關活動深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創造終身體育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階段,可以周期性的舉辦一些大中型的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和體育文化周、月活動,這種宣傳方式可以帶動學校體育文化的氛圍,更把體育項目變成了一種時尚。對于講座的內容,可以選擇基礎知識、鍛煉方法、體育保健衛生等,寓教于樂,保證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在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上,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進行更深層次的再教育,教師應根據各年級的特點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懵懂的大一新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基礎的教學內容,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讓他們對體育的所有項目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樣在二年級開始階段,可以使用“三自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對課程、時間、教師進行選擇,這樣的模式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完成由健身向體育鍛煉的過渡。在大三、大四的課程中,應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以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增加一些瑜伽、健美、體育舞蹈和攀巖的活動等,使學生掌握一門或多門可以終身使用的體育鍛煉方法,產生終身體育效應。加強高校體育教育和社會的連接性在終身體育的教育目標中,是要開設社會實踐基地,使學習者轉變成指導者為體育事業奉獻力量,加強學校體育和社會之間的銜接性是社會性服務性事業。學校體育和社會之間的連接可以講學校體育從封閉隔離的教育狀態下解放出來,這也是終身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應公眾開放為社會各界人員服務,并將生力軍組織為這些場地和設施的組織管理者。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間生活還可以增加學校的額外收入,同時學校體育成為了開展終身體育咨詢指導的基地輻射區。終身體育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因此構建終身體育型高效教育模式是當代高效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終身體育教育的作用

可以使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教學的改革,是根據終身體育的教育體系在體育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改變的是以往以運動技術為體育教學的框架式教學,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鍛煉創新的機會。終身體育教學意識使學生在體育教育活動中積極參與并學習一些感興趣的體育技能,在自我選擇的過程中得到深層次的發展,培養學生生命在于運動的終身體育理念。這種終身體育教學理念不僅教會學生的是運動技術,還有體育知識的廣度和寬度,學生在學習科學鍛煉身體的同時學會自我設計體育鍛煉計劃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終成為自我鍛煉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兩方面重要因素是運動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高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將體育教育和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結合在一起,可以拓寬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積極的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自己的運動才能,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參加運動的感染力和運動對自己身體帶來的活力感。高校體育在有計劃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系統的學習體育相關知識和健身方法,對鍛煉的目標更加明確,培養學生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全民運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