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淺析

時間:2022-01-14 10:56:21

導語: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淺析

一、新時期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育的特征

1、健康教育的內在化特征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校期間要養成一種終身鍛煉身體的優秀習慣,具備基本的身體練習能力,將鍛煉身體納入日程的生活常識中去,這也是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的展現,是健康體育教育的內在化特征,這個內在化特征非傳統、非強制,是柔性體育教育的有利展現。在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上,注重學校運動隊的建設。利用高水平的運動隊訓練可以記激發學生對于某一類體育項目的熱愛,通過對自己喜歡的運動隊比賽助威,鍛煉學生欣賞體育比賽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這不僅僅是體育運動與教育的需要,也是體育文化的需要,是進行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與立足點之一。新時期的大學體育教育中的課外活動,基本上是學生的一種自發的學習與體驗活動,通過學生有序與無序的體育鍛煉。隨著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逐漸加深,運用在校的課外活動,當代大學生會逐漸形成一種終身體育的意識,這無形之中會增加學生的身體健康指數,進一步將體育教育內在化.2、體育項目選擇自主化特征大學體育課外活動與體育項目的選擇都是學生自主選擇的過程,這樣的體育教育目的也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興趣與愛海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這也是新時期體育教育的一個自主化特征,跟傳統的體育教育或者與初中體育與高中體育教育相比很明顯的一個特征。

二、對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的角色界定

在高等院校的體育理論中,大學體育教育主要是指對普通大學生進行的體育教育活動,也就是上述所說的“公共體育”,大學公共體育主要包括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體育課程教學等,這是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后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學體育教育已經不符合、不能滿足高等院校體育發展的實際與要求了,以至于當下,有一部分人對大學體育教育存在很多的疑問,比如大學體育的學科建設應該具備怎么樣的內涵,大學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教育之間有何關聯性,大學體育教學包括高水平的競技體育嗎等等,不一而足,造成這樣的疑問都是由于他們對新時期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的角色定位不準確,角色界定不合理就很容易“跑偏”。傳統的大學體育教育與初中高中體育教學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提高國民的素質。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教育事業的進步,九十年代以后的大學體育教學開始呈現出許多與中小學不同的特色。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大學體育教學的變革,推動了大學體育教學的角色不斷轉換。立足當下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大學體育教學主要是在大學校園內,立足與體育教育的職能,引領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發生體育行為,其次大學也可以組織與外圍兄弟學校進行體育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根據此可以將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的角色定位為:第一,作為大學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體育教育是國民體育的直接參與者;第二,新時期的大學體育應該注重于推動大學生養成健康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的觀念,著重推動全民健身,傳承與培育大學內部的優秀體育文化,以便于提高學生與教職工人員的身體素質與體育素養;第三,對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界定上,要包括高水平的運動建設、體育學科建設、體育課程建設以及大學社區體育建設四個方面。在不同的時代,大學體育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特點跟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是相適應的。但是不管如何界定大學體育的角色,其始終是面向普通大學生的體育教育,于此同時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體育教育也扮演著教育之外的角色,也就是除了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體育教育之外,還為國家培養體育高層次的高水平的專門人才。雖然在上個世紀中期大學體育也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也曾一度出現萎縮,但是在新時期這樣的角色回歸無疑是有的,也是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角色擴展。

三、結束語

新時期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膨脹、信息量不斷增加,人民對于體育與運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跟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早在上個世紀中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已經接受了終身體育的思想并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播。經過這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終身體育教育飛速發展的,對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以上是筆者對于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的特征以及角色定位上的一點拙見,希望與廣大同行共勉。

作者:卜愛云單位:河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