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時間:2022-05-19 04:29:44

導語: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1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概念

1.1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

傳統課程的謬誤在于曲解了課程的意思,課程必須強調培養個人在重塑自己人生經驗方面的能力.因此,課程不是一組既成而待協商之物,乃為教室中師生真實教育情境中的互動經驗.課程發展必須是通過校長、教師、行政人員、學生、家長和學者、專家等發展合作慎思的藝術過程,這個藝術過程可以在社區中發揚光大.以這種過程發展出來的課程,兼備了想像力、統整力、研究性、社會與政治的洞悉與觀察力,學生得以深刻地體認,有機會培育分析事理、決策判斷、問題解決、自我檢視與修正思維等理性能力,以建構一個完整的有機生命體,進而達到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標.

1.2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特點

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特點可歸納為表1.由表1得知,公共課程發展途徑著眼于全國的共同需要,由校外學者專家主導課程發展過程,最后將課程成品推廣至高校體育教學使用.認為課程就是事前設計完成的書面課程方案或文件,視教師為課程的傳遞者、執行者,認為學生為被動且沒有差異的學習者.反之,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則以社會變遷、地方、高校體育與學生的特殊需求為著力點,由高校體育單位主導課程發展的過程,認為學生是主動建構的學習個體,課程就是教育現場與師生互動的過程與結果,完美的課程無法事先設計完全,教師不但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課程的研究者、發展者,應隨時探查問題,依照學生個別差異、高校體育文化背景等條件進行課程的發展與革新.

2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規劃SWOT分析與評估

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規劃SWOT分析與評估如圖1.圖1中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校外背景中,教育發展指政府的教育方針、考試制度、伙伴關系的建立;考試制度指升學、就業、證照等考試優勢評估;伙伴關系即高校體育教學與相關產業或團體之互動關系;產業發展即指社區產業發展趨勢等;社區資源指社區環境、社區人口素質及社區產業資源等;時代需求指時代變遷產業、經濟、科技的發展等.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內在背景中,學校背景指高校的發展歷史、校風及特色;學習環境指校園環境、空間規劃、教學設備、行政支援等;行政資源指高校校內與校外之行政資源;師資條件指高校體育專業教師的專長、學歷、年齡、教學經驗、進修等;學生素質指學生家庭背景、入學程度、學習意愿等;家長期待指家長對高校體育專業、師資、學生等期待.綜合前述,未來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應朝下列方向努力.一是做好觀念的溝通與導正.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應做好觀念的溝通與導正工作,使高校體育專業教育者認清有關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相關理念.二是做好參與者的準備.好的課程發展,需要有準備充分的課程參與者做基礎.所謂準備充分的參與者必須兼具心理層面的認知與實際參與知能.具體來說,包括心理的調適準備、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基本理念以及課程發展的知能等.三是主動建立有利的行政支援系統.可將高校體育教學本位的課程發展分成課程的創新、調整與實施三大類型.創新是指開創新的課程方案,是從無到有的工作,難度較高.調整是指對現成的課程方案進行必要的改變,這些改變包括課程內容或單元的深化、淺化、增減、補充等.實施是對設計完成的課程做好校內實施計劃和相關配合措施,使其順暢運作.

3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推動可能面臨的問題

3.1本位課程導向不明確,需求評估觀念尚未建立

雖然教育部留給高校體育教學單位辦學和課程自主的空間,但真正規劃執行的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有限,尚待進一步觀念的厘清與宣導.可能是高校體育專業和教師之間缺乏課程共識,可能是課程安排時間零散,更有可能是課程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加上教師工作負擔過重、時間不足,高校體育教學課程方向與架構難以決定等,基于上述理由,教師因課程需要而參與本位課程設計動機自然減弱.高校體育教學提出的課程計劃著眼于課程面,相關配套計劃較為欠缺.對于課程發展的各階段工作,執行切實與否,尚待了解.在規劃階段,目前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發展多以成品為導向,欠缺課程發展程序的說明,對于課程發展過程極少關切,本位課程發展程序可能流于形式.由于高校體育教學相關人員需求評估能力不足,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觀念尚未普遍被認知,教師未認知到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體育教學行政同仁尚未建立團體參與共享決定的行政觀念等因素,使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需求評估尚待建立并付諸實行.綜觀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實施現況,許多高校體育在經驗分享之余往往未能從中去蕪存菁,在取法他校經驗后反而一味仿效、抄襲成風,甚至在不知何謂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不知如何進行課程設計,高校體育教學為達成主管機關要求,想盡辦法有效率地解決手邊的燙手山芋,本位課程建設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2實施經費不足

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是以高校體育教學為主進行課程規劃和實施,課程活動的實施需相關經費的配合,尤其地處偏遠、小型規模的高校體育,相對于城區、大型規模的高校體育,本位課程推行方面,相對窘迫,當然更需要教育主管機關重視并編列經費補助.3.3學制復雜加上多重教改壓力,校本課程發展更為耗力費時在多項教育改革工作同時推動,以及若干高校校內學制復雜的情形下,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勢必加重高校體育專業參與者的負擔,高校體育現有提出的本位課程發展計劃,幾乎未能考慮到培訓師資、經費與人力的籌措與規劃、校園環境與設備的安排.所需課程發展相較于其他教育階段的高校體育,更是耗力費時,倘若教育主管機關沒有提供更充沛的行政配套措施,未來高校體育參與者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的認同與落實程度值得關注.

4結論與建議

4.1著眼本位,統整課程

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絕不僅是課程的發展而已,有關師資人力需求與培育、物質資源、校內宣導等皆是未來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亟需一并進行整體的規劃.現有提供給高校體育的教學本位課程發展程序缺乏,如能提供較一致的程序供高校進行課程發展時檢視,較能完善課程發展的質量,也較能節省高校體育摸索的時間.目前高校體育專業所提出的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發展困難,多為問題的拋出,對于可能解決方式的思考較少,相關單位宜研擬措施,鼓勵高校體育致力于問題的解決.建立課程發展委員會,為使課程發展委員會有效運作,可提供可能的組織權責分工模式供高校體育參考,可實施相關活動,交換各校本位課程設計理念、實質內涵與行政配套作法,以利于校內以及校際間的溝通.增加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經費的投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的落實,必須建立在經費許可的前提之下,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必能使項目的進行更為順利,效果也更為彰顯.

4.2避免經驗分享淪為移植抄襲,建立課程評價機制

為避免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的經驗分享流于弊端,實施結果失去高校體育專業本位課程發展的精神,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可考慮及早建立檢視高校體育專業本位課程評價的項目與機制,結合相關的訪視工作,實地了解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推動問題,做為高校體育專業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改進的參考.明確建立教師參與本位課程建設的權利和義務觀,高校體育專業應保障教師參與的權益,并與教師達成推動課程的共識,建立共同愿景.高校體育教學本位課程實施應配合程序與縝密規劃,在規劃本位課程時,必須確實做好教師的需求評估,鼓勵教師主動參與本位課程的規劃,并通過團體決定的方式,傳達高校體育專業對教師需求的重視和善意,而教師的角色即從被動的配合者成為主動的參與者,高校體育本位課程的推行自然化阻力為動力.

本文作者:戴征俊工作單位: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