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3-14 11:02:55
導語: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等方法,對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退役運動員在適應大學課堂教學行為能力上適應程度較高,并能加強自身業務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退役運動員;高校體育教學;適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體育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退役運動員職業轉型的路徑日趨多樣化,已形成了政策性安置、進入高等學校學習、進入高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和自謀出路等多種途徑[1]。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既解決他們再就業問題,又可以發揮他們專業優勢,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專業技術水平,也為高校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活力。問題在于,運動員和高校體育教師是兩個不同的職業,職業特點不同、職業要求不同、職業內容不同,面對新領域的諸多要求,退役運動員能否通過自身調整盡快適應、如何適應新工作的要求,是每位進入高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退役運動員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南京部分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退役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分析法
在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研究范圍,擬定研究提綱。運用相關理論進行資料的分析,通過對所選文獻資料的梳理與分析,了解國內外退役運動員職業轉換后遇到的困難和適應狀況。
1.2.2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組于2013年12月分別對13所在寧本專科高校38名退役運動員體育教師分發問卷,共發放問卷38份,回收34份,回收率為89.5%,其中有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根據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觀點,問卷回收率在60%以上為好,問卷回收率在70%以上為非常好,因此,本次問卷調查發放回收情況可以滿足本論文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1.2.3訪談法
通過訪談法,更深入地了解退役運動員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適應現狀的相關情況。
1.2.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和統計學方法對回收到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現狀
教學業務工作適應是新教師適應的最基本環節,高校體育教學業務工作由課程設計、課堂實施與調控、課后總結與評價等方面構成。本研究通過退役運動員高校體育教學業務能力來反映他們的教學業務工作適應性。由此,退役運動員高校體育教學業務能力分為課程設計能力、課堂實施與調控能力、課后總結與評價能力3個方面,具體為8個條目(見表1)。調查結果顯示:退役運動員自認為“制訂教學計劃及編寫教案能力”、“制作或運用多媒體課件與信息能力”和“課堂中出現的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存在不足的相對較少,分別有11人、14人和9人(表1)。說明退役運動員在以上3方面基本能夠適應高校體育教學業務工作的要求。在調查中也發現,退役運動員教學業務能力還存在著不少不足的地方。調查結果顯示:退役運動員自認為在“體育教材掌握及教學方法運用能力”、“傳授知識或技能時的語言表達或身體操作能力”、“體育課教學活動合理安排及隊伍調動能力”、“具有獨立進行體育教學科研能力”以及“教學總結與反省能力”上存在不足的則相對較多(表1)。通過與他們進一步訪談得知,他們在教學業務工作中還面臨著以下幾個具體的問題:授課時“難以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在組織教學中經常遇到“教學思路混亂”;組織教法上“缺少靈活的方法”;隊伍調動或轉換時“不知如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課堂紀律差”,溝通缺少有效的方法;“很難準確的對一名學生進行評定”;“不能準確的對自己進行評定”;“不會寫論文”等。部分高校體育部門負責人在訪談中也表示,退役運動員在教學業務工作中,雖然對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具體教學設計上,許多人缺少多變靈活的教學方法,隊伍調動不合理;在語言表達上,還不能規范、準確;在課堂管理上,有的仍舊沿襲近似專業隊對運動員的管理方法,造成學生的逆反情緒;在教學研究上,基礎知識薄弱,科研能力較弱;在教學過程評價上,對學生的評定不夠全面,對自己的評定不夠客觀等。
2.2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現狀的原因分析
退役運動員在教學業務工作方面之所以具有部分適應性是因為:1)退役運動員在進入高校工作之前的學歷教育為他們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準備了基礎。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退役運動員在走上教學崗位之前都受過專科以上的教育(表2),在學歷教育中,課程計劃制定和教案編寫是必修的內容。2)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后在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之前,所在高校一般會給予其一段時期的教學業務工作學習,部分高校還專門安排有經驗的教師對他們進行教學業務指導和培訓。雖然退役運動員文化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與掌握新工作業務存在著差異,但制定普通的課程教學計劃和編寫教案相對不難,退役運動員掌握起來較為容易。3)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早在運動隊期間,大多數運動員已擁有個人電腦并能熟練進行基本操作。進入高校后,職稱計算機考試等學習與鍛煉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多媒體課件與信息能力。4)退役運動員在退役前的專業訓練和比賽中或多或少都曾遇到過處理突發事件的情況,如突發傷病的處理等。因此,他們具備一定的處理課堂中突發事件的能力。退役運動員在教學業務工作中之所以存在著某些不適應性,是因為:1)受運動隊大強度、高密度訓練和嚴格管理制度的影響,運動員在運動隊期間往往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專業文化知識的系統學習與實踐教學技能的鍛煉。2)退役運動員受多年運動隊管理模式的影響,他們雖然取得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資格,卻還沒有完全走出運動員服從運動隊和教練員管理的角色關系[2],一味的要求學生服從老師的管理與安排,缺少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的方法,排除學生個性因素外,自然會在學生中產生抵觸情緒,造成“學生難管理”和“課堂紀律差”現象。3)退役運動員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理論學習不系統,實踐鍛煉的機會少;雖然大多數退役運動員在退役前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取得了專科以上的學歷,但受訓練與比賽的影響,學習的周期往往被拉得很長,所學知識很難有系統的聯系與消化,形成知識積淀;雖有職業轉換期“注重理論指導,提高其理論水平”[3],但無濟于退役運動員科研業務能力的提高。4)盡管大多高校組織了退役運動員上崗培訓及在職培訓,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退役運動員師德師風自身素養方面的作用。但存在不少不足之處:1)培訓時間較短。培訓時間僅為一到兩周。2)培訓人員缺乏針對性。一般來說,都是將退役運動員與各科新進教師一起集中培訓。相比其他新進教師,退役運動員文化知識基礎相對較弱,在這種不分層次、缺乏針對性的集中培訓中,退役運動員教學業務能力難有提高。3)培訓內容籠統。主要是師德師風教育、教育政策宣講、教育規章制度解讀等。4)培訓形式比較單一。主要包括聽講座、看錄像、聽先進教師作報告等。在這種短期集中培訓中,缺乏專門針對退役運動員特點的培訓內容,往往趨于形式化和缺少實用性,因而脫離了退役運動員從事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工作,對退役運動員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人際關系和任職學校環境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并不大。此外,大部分高校會為退役運動員指派一名指導老師,指導老師的幫助可以使退役運動員更快獲得更多的實踐知識,掌握專業的技能技巧,縮短他們在各方面的適應期。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很多與退役運動員結對子的指導老師不是自愿結對的,大多是學校領導強加指派的,影響了指導教師幫助和指導退役運動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些指導老師由于對新教師的指導積極性不高和其它一些如利益關系等的因素對自己的教學專長在傳授時亦有所保留,退役運動員不能從他們那里完全分享到指導教師的隱性經驗和寶貴的緘默知識。
3結語
3.1提高并完善基本適應的教學業務
退役運動員自身要加強理論專業知識的學習。不能僅滿足制作簡單的教學計劃和形式較為單一的教案編寫,而應深入學習課程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并符合自身教學特點的教學實施計劃。在教案的編寫上,通過不斷實踐,內容力求全面,在時間的把握和整堂課學生運動負荷與運動量安排上更加符合學生的身體特點;理論教學中,多媒體信息的運用上注重實用性;對教學中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要多看、多想、多作預案。高校體育教學部門在接收退役運動員充實體育教學隊伍后,對退役運動員進行教學能力考察,不能經驗主義,而要多加鼓勵。要根據退役運動員在隊期間從事的專項和自身的特長,結合本院校體育課程開設條件的實際,針對性的發揮退役運動員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優勢。
3.2加強教學能力中不完全適應方面能力的學習與提高
退役運動員自身要加強教學思維的鍛煉,經常學習有經驗老教師的教學設計,如備課、教學實施等;加強實踐性技能的鍛煉,如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的教學口令和多樣的課堂隊伍調動技巧等,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專項與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有選擇的提高教學教法和教學基本技能;在學生管理上,轉換思維,多做溝通與交流,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深入學習有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知識和學校的有關教學規定,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定;針對教學科研能力不足和知識缺乏問題,不逃避,擬訂學習計劃,從基礎方法學起的同時,加強文化知識尤其是有關體育教學類知識的學習,經常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敢于鍛煉,參加科研探討和學術交流活動。高校體育部門應根據全面考察的情況,在發揮退役運動員從事高校體育教學特長優勢的同時,針對教學工作方面的不適應,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與培訓,學習前沿體育科技,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軍.江蘇省退役運動員文化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
[2]謝冬興.退役運動員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后角色及心理調適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
[3]張薇,李杰凱.制訂優秀運動隊普九義務教育標準的必要性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2).
作者:江志英 單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 上一篇:企業資產管理的財務價值創造
- 下一篇: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