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困境及應對

時間:2022-02-20 04:45:27

導語: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困境及應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困境及應對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新時期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進行研究。結論認為,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可以提高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和彌補全民健身資源的短缺;開發過程中面臨經營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行政監管力度、安全隱患難以控制等現實困境;要從確保政策落實,擴大消費群體,實現科學化管理等方面提高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困境;應對

自從199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根據《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要求,到2015年底,中國人均占有體育場地可以達到1.5平米,與美國的人均16平米,日本的人均19平米相差甚遠。全民健身設施的數量、分布、種類等都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鍛煉需求。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教學、訓練和課外活動以外,周末及寒暑假期間基本處于閑置狀態,這種閑置性的浪費現象表明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并沒有實現效用的最大化,育場地設施閑置浪費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如何合理、有效地開放高校體育場館,使其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探索其發展的有效路徑是亟待解決重要課題。

一、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1、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各類體育設施利用率、幵放率,形成各類體育設施合理布局、互為補充、面向大眾的網絡化格局。作為體育公共產品的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性浪費的狀態,全民健身資源難以滿足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兩者資源有效的整合不但可以提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使用效率,而且彌補了全民健身資源的嚴重短缺與不足,實現了體育公共產品效用最大化目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

2、彌補全民健身資源的嚴重短缺與不足

體育設施和健身路徑是我國推動“全民健身計劃”開展的基本條件與重要手段,其供給與完善程度更是全民健身運動實施成效的有力彰顯。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全民健身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有設施種類簡陋單一、總量供給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很難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高校體育場館最主要任務是為學生開展體育課程教學與課余運動訓練服務,服務與使用的對象一般僅限于本校師生,其數量上要遠遠小于全民健身的人群,但其體育場館的占有比重很大,體育場地設施相對齊全,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在不影響教學和課余運動訓練的前提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能彌補全民健身資源的嚴重短缺與不足,有效的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良性發展。

二、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現實困境

1、經營管理理念落后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本質是公益性的,主要是保證體育教學和訓練正常運行,很難成為完全的體育經營實體,其管理模式并不是社會化管理模式,在體育場館經營開放過程中,體育消費群體范圍較小,以廣大師生員工為主,沒有真正走社會化道路,體育場館也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功能。產生的經營效益不高,基本處于“服務學校,以館養館”的狀態。導致眾多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閑置,不能與市場經濟規律相結合,從而限制了高校體育場館的發展。

2、缺乏行政監管力度

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要求學校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這些法律法規只是鼓勵和提倡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并沒有出臺強制性的政策,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由于缺乏開放強制性政策和激勵機制,地方政府和學校通常只是做做樣子,并沒有真正的向社會群眾開放。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對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管,導致高校體育場館的社會化進程很難推進與落實。

3、安全隱患難以控制

國家政府對學校安全問題十分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關于校園學生安全的管理辦法和指導綱要,把強化學校公共安全責任擺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學校一旦打破封閉式的管理體制,開放高校體育場館,對校園的管理制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導致人員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鍛煉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事故的責任歸屬難以鑒定,容易產生責任糾紛,勢必影響學校的正當權益和正常教學秩序。

三、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思路

1、完善法律法規,確保政策落實

法律法規是開展體育運動的根本保障,完善相關立法是政府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目前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立法停留在相關“規定”或“計劃”的層面,并沒有真正上升到強制性法律的層面。要從法律上明確規定學校體育設施在課余及節假日時間對廣大市民開放的細則,如開放模式、開放原則、管理體制、保障條件、運行機制以及學校的責、權、利等方面,使學校對外開放體育設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消費群體

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高度發展,宣傳促銷的渠道、形式、力度直接關系到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效果。各高校應采用不同的經營手段與營銷方式來吸引更多的體育鍛煉者,以達到經營的目的。需加強與媒體之間的合作,即微信、網絡、電視媒體、報紙等多種手段進行對外宣傳,以提高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此外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如調查消費群體的消費愛好和消費能力,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合理制訂場館開放項目和價格,從而創造出更客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3、轉變傳統觀念,實現科學化管理

在我國體育改革中,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對外開放是一項當務之急的重要舉措。各高校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突破單一傳統化的場館管理理念的束縛,促使高校體育場館朝著更加多樣化的角度發展,將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作為推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尊重社會體育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對社會體育場館成功經營管理理念的借鑒,在對本校的體育場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努力探尋出一條真正適合高校場館開放的有效途徑,加快高校的體育場館全面實現對外開放的進程。

四、結語

在我國體育改革中,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對外開放是一項當務之急的重要舉措。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過程中,要處理好高校場館資源和社會環境需求關系,處理好經營性與公益性之間關系。轉變高校管理理念,完善體育場館管理規章制度,開放程序進一步規范,促進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提高場館的使用率。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對外開放在與市場需求掛鉤,在爭取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多關注社會效益,以實現體育場館運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成勝 單位: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廣周.學校體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瓶頸及新思路[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5):42.

[2]朱文英.我國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中的致害責任探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6):496

[3]]許貴福.我國城市學校體場地開放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