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
時間:2022-04-29 10:20:08
導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時代要求我們的高等院校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體育教學作為高等院校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承載著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職責,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本文利用文獻分析與調查研究的方法對高校在新媒體語境背景之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相關探索,高校應當通過促進學科的滲透、豐富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利用網絡平臺拓展教學活動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對高等教育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為基礎的工作。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作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身心素質培養當中的最為重要的環節,其承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伴隨著當前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媒介與手段,其已經滲入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人們在互聯網生活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到高校的教學當中,尤其是引入到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與領域。
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涵與目的
(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涵。體育是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系統地有組織的行為,改革創新是人們破除陳舊的模式,創立一種新的、與時代相適應、與人的發展相適應的一種模式與規則。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就是要通過創了一種新的、能夠更適合高校大學生發展的,并且能夠跟得上時代步伐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高校的體育改革如果想要成功,必須從教育的觀念、教育的內容以及教育的主、客體等方面進行一場深刻的教學改革與創新,以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時代的變革。(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教育體制改革決定中指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素質,培養人才。因此,我國近些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下足功夫,尤其是在當下我國的物質不斷豐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我國對于人才培養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與此同時,我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提升,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就包含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對于學生體育教育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傳統地掌握一般地體育技能體育技巧轉變為要樹立終身體育、健康體育的觀念。在這樣的觀念的引領與指導之下,我國高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競爭力等綜合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不僅具有健康的體魄,更要有崇高的理想,正確地價值觀念與團隊精神,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二、新媒體與高校體育教學觀念的契合
新媒體是社會與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產物,在教育技術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之下,將教育技術與新媒體技術融合起來,并應用于高等教育當中,從而形成以計算機等先進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進程當中,新媒體的應用表現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互動,以及應用網絡媒體、數字媒體為媒介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在新媒體時代,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對體育學習的效率,并且在體育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在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條件下,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發生著不斷地變化,這些變化的發生,有助于促進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加強對新媒體的應用,能夠幫助高校體育教學的任務與內容的發展,落實高校的教育目標,更好地通過新的教學技術與新媒體的應用,加大高校體育的教學改革力度,從而在新媒體的預警之下,更好地實踐體育教學。
三、新媒體語境下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理念需要更新。我們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相對來講比較重視,而對此的重視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常上我們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在課上通過備課時對課程的安排,落實到課堂的教學上,可以說,我們的教師通常在課堂教學的預設上準備的比較充足,但是在與學生的溝通這種課堂的生成上的準備相對不足。這就導致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目標上受到了影響,從而讓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完成體育課上老師布置的課程任務,而課下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主動鍛煉,這就致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后很少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進而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質量。而在新媒體的語境下,學生接觸、了解體育知識的途徑相對比較廣泛,這樣就會讓學生對體育更有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充分利用當前的新媒體,進行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二)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需要不斷地豐富。從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來看,由于受到我們傳統上體育教學的影響,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基本上還是沿用的是統一的課程標準,在統一課程標準指導下沿用統一的教學內容。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體育運動的項目越來越多,大學生處于時代的風口浪尖,他們對新生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當下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了,如果高校仍舊沿用之前的教學內容,就會影響到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給大學生的體育學習以及身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三)針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網站平臺比較少。從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在網上都開放了各種公開課的授課平臺,比如計算機授課平臺,各類專業課程的授課平臺,但是,很明顯,針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平臺極為稀缺,幾乎沒有。這樣通用型的體育課程的教學網站、教學軟件的卻是少,就會導致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資源匱乏,從而使教學的內容與教學的手段都無法獲得更新,而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高校大學生仍舊需要面對單調枯燥的體育課程,每天面對單一的實踐練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講課的積極性也不高。而如果積極開發高校的體育教學平臺,就能夠讓高校的體育教師具有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就能夠讓學生了解其想學習與了解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也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新媒體的手段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都能夠將學生想了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新媒體語境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模式構建策略
(一)淡化專業界限,促進學科的滲透。從當前高校的最新的體育教學大綱來看,高校在培養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同時也要兼顧到學生學科基礎知識的培養,要幫助學生打好學生體育知識基礎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學科與體育學科的相互滲透,通過對體育運動、體育項目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經由此而轉向彼,能夠將體育學習作為基石,從狹窄的體育學習轉向更為深層次的學習,有單一的領域轉向廣闊的領域方向發展。(二)優化高校體育課的課程結構,豐富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在新媒體的語境之下,高校的體育課程不再是單一的層面與內容,體育的課程內容在新媒體的語境下得到擴展。因此,高等院校應當有意識的增加更多的、更為新穎的體育項目,將新媒體的功能和技術與體育課程結合起來,增加體育課的項目,還可以開展課外或者體育的選修課程,讓學生能夠在課上、課下都有更多的選擇。另外,高校還要重視搭建體育課的網絡課程平臺,積極地開發體育的網絡課程項目與資源,不斷地發展校園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具有更多的選擇。高校還應當重視對體育課程的宣傳,利用高校的網絡媒體平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積極進行宣傳,營造體育的校園氛圍,讓學生與教師在遇到體育方面的問題的時候都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得到解答與反饋。(三)在高校利用網絡平臺拓展教學活動。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只有得到不斷地重復與鞏固才能夠成為技能被掌握。因此,在新媒體的語境之下,高校應當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一個媒體,都是信息的接受者與信息的傳播者。因而某高校體育教師應當能夠積極地利用新媒體平臺充分的拓展課堂教學的知識與內容,從而做好課上與課下的銜接。比如教師應當通過微博、微信以及校園的網絡平臺,給學生一些網絡知識,或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對此進行討論,讓學生在進行探討的同時,不斷地獲取新的理論與知識,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曾文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體育學課程設置及教學現狀研究[J].新聞戰線,2015(2):141-142.
[2]王志學,張勇,王雅琴.新媒體環境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改革之路[J].衡水學院學報,2017(4):32-35+80.
[3]李國民,王靜.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3):4-5.
[4]蘇顏博,張洪波,連洋.新媒體信息時代下的新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科技,2017(2)40-41.
[5]田林.淺談新媒體信息時代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贏未來,2017(6):19.
[6]春越.構建高校體育教學新媒體融入模式[J].中國報業,2017(16):75-76.
作者:蔣麗芳 單位:平頂山學院
- 上一篇:大學體育實踐教學與體育游戲
- 下一篇: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