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對高校體育發展的意義
時間:2022-03-05 02:46:23
導語:亞運會對高校體育發展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高校體育文化發展也得到了高校教育的重視與關注。亞運會作為亞洲最頂級的體育賽事,其舉辦與開展可以有效帶動當地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2022年杭州亞運會開幕在即,屆時將會有許多高校的體育館將作為亞運會的比賽場館,此次杭州亞運會的開展將對浙江省高校體育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并能有效發現浙江省高校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背后的原因,并為浙江省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與完善,提供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并進一步促進其理論體系的豐富與完善。
關鍵詞:杭州亞運會;高校體育;作用
我國浙江省杭州市于2015年9月16日成功獲得了2022年第亞運會的舉辦權,這是我國即將舉辦的第三次亞運會,前兩次亞運會分別在北京與廣州進行。杭州市經濟發展狀況良好,且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亞運會是一場僅次于奧運會的大規模國際性體育賽事,對于舉辦地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亞運會作為亞洲最頂級的體育賽事,其落戶杭州將對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體育事業的發展與完善提供更多的實踐策略與方法。此次賽事的展開將會在杭州市的各大體育場館進行,在此過程中,可以為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模式做出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且可以完善浙江省高校體育發展制度的健全,從而有效構建適合高校學生發展的體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為浙江省高校體育文化的落實與完善提供更多的實踐支持。
1、2022年杭州亞運會文化內涵
在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第34屆代表大會上,經過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的投票之后,杭州獲得亞奧理事會45個成員中超過一半的票數,進而成功獲得2022年第亞洲運動會,該屆亞運會將會在2022年9月10日到25日舉行,一直到2019年4月,該屆亞運會已經確定將會設置37個比賽項目,其中有28個項目是奧運項目,另外9個項目是非奧運項目。2022年第杭州亞運會的定位為“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其辦會目標為“中國風范、浙江特色、杭州韻味、共建共享”,辦會理念為“綠色、智能、節儉、文明”,辦會原則為“以杭州為主,全省共享”,以保證亞運會的籌備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進行。
2.1、亞運會對高校體育硬件設施的影響。(1)對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影響。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中,將會用到整個浙江省的58個比賽場館及其配套設施,其中絕大多數場館位于杭州市,另外也有一部分位于杭州市之外的其他地區,不僅如此,該屆亞運會中的很多比賽項目將會在杭州市及其浙江省其他市區內的一些高校體育場館中進行。通過對已有高校體育場館的充分利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興土木的集中建設,大大節省了場地建設所消耗的資源,正好與該亞運會中“節儉”的辦會理念相符合。將一些亞運會比賽項目設置在高校體育場館中進行,能夠大幅度促進高校這些體育場館的進一步建設,使其質量與規模都能夠符合國際標準,從而成為所屬高校具有標志性的體育教學資源,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十分重要的高標準場所,進而大大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另外,高校中的這些體育場館在將來可能會承辦各種全省性、全國性、甚至是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活動,而學生不管是作為運動員、志愿者,還是觀眾,只要能夠參與到這些賽事活動中,都將能夠大大加深自身對體育的認知程度。(2)對高校體育器材設備的影響。根據對相關調查資料的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浙江省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運動器材不足的問題,而這正是影響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杭州亞運會的開展,不僅能夠為浙江省帶來很多高質量、高標準的體育場館,同時也能為浙江省帶來很多高質量、高標準的運動器材與設備,這些運動器材中的一部分專門用于杭州市專業運動隊的訓練,另外一部分將歸高校所有。尤其是對于那些將體育場館作為亞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高校而言,其中的很多體育器材都將直接歸高校所有,從而為之后大學生體育活動的參加提供重要的物質設施,進而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些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器材方面的壓力。2.2、亞運會對浙江高校大學生的影響。(1)對志愿者的影響。亞運會的舉辦需要大量的志愿者,這其中包括很多高校大學生。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為亞運會提供志愿服務,將會受到很大的益處。首先,組委會需要對這些志愿者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學到更多關于亞運會的知識,加深對體育鍛煉的認識,進而提升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其次,一些大學生亞運會志愿者會到亞運場館中提供專業的賽會志愿服務,這就需要他們對自己所服務的體育項目有一定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對之前不了解的項目有著更加深入的認識,從而接觸、了解甚至是喜歡更多的體育項目,進而為自己之后課外體育活動的參加提供更多的選擇;最后,為亞運會提供志愿者服務是一項光榮的使命,能夠為大學生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大學生覺得自己比其他學生更加優秀,能夠激勵大學生通過更多的努力來鍛煉自己的身心素質,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加課外體育活動。(2)對一般學生的影響。亞運會對一般學生所產生的主要影響在于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近幾年來,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在中學時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同時也缺乏足夠的體育健身意識。而亞運會的成功申辦,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高校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作為杭州亞運會東道主的浙江省高校大學生,隨著亞運會的成功申辦,將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濃烈的體育氛圍,并不斷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2.3、對杭州高校體育社團(俱樂部)發展的影響。(1)對高校體育社團(俱樂部)參與人數的影響。亞運會的到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健身觀念,同時也會在大大激發人們包括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的熱情,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簡單枯燥的體育課程難以充分滿足其多樣化的健身需求,這就需要更多新的健身途徑來滿足其強烈的健身欲望。對于廣大市民而言,他們在選擇健身途徑時往往比較理性,一般傾向于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組織。而體育社團相對來說,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其健身場地與器材相對充足,價格相對低廉,健身指導人員專業水平也相對較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更多高校大學生與普通市民通過體育社團來參加體育鍛煉。(2)對體育社團活動場地的影響。杭州亞運會對浙江省高校所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體育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標準與質量將進一步提高,毫無疑問,這些高質量、高標準的比賽場館與訓練場館將會成為高校體育社團開展健身活動所使用的新場地,這些場館正好能夠很好地滿足體育社團中大部分體育項目的開展需求。一般情況下,相對于比賽場館,訓練場館的觀眾座椅數量更少,但是其建設質量并不比比賽場館低,而且規模較大的體育場館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數較多的體育社團開展體育活動。另外,這些體育場館一般建設在規模相對較大的綜合性高校中,而體育社團大多集中于這類高校中,因此,亞運會的到來為高校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場地。(3)對體育社團活動項目設置的影響。如今我國浙江省高校體育社團所開展的體育項目相對來說仍然不夠豐富,主要包括球類項目、武術運動、游泳運動、自行車項目等,而一些奧運會比賽項目并沒有引入高校體育社團中,例如,蹦床、擊劍、射箭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對這些奧運比賽項目的了解程度比較低,而且這類項目往往需要更加專業的場地器材與指導教師。而隨著杭州亞運會的到來,一些奧運會比賽項目將會在一些高校的體育場館中進行,并為這些高校遺留下來一些符合國際標準的比賽場地與訓練場地,而為這些比賽項目提供專業服務的大學生志愿者能夠更加近距離地接觸并了解這些邊緣項目,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高校體育社團項目。
3、杭州亞運會對浙江省高校體育發展的負面影響與改進策略
3.1、豐富高校體育運動項目,避免高校體育文化片面化。杭州亞運會的到來勢必會掀起社會中一些競技體育項目的熱潮,作為浙江省高校,應該正確把握體育教學的方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實現理論教學、技能教學與精神培養等方面的有機結合,盡可能地實現競技項目的普及化發展,促進大眾體育項目的競技化發展,高校所選擇的體育運動項目越來越具有明顯的休閑性。隨著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到來,高校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呈現出將競技體育精英文化進行普及化發展的趨勢,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體育流行文化的推廣與發展。3.2、堅持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防止高校體育文化商業化。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往往更加注重運動員名次的高低、金牌的獲得等,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將金牌等獎牌的獲得情況作為考察相關職能部門成績的唯一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如今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出現了一定的“異化”現象。作為高校,應該引以為戒,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轉變以往過于注重學生身體素質與技能水平的理念,遵循“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學生個性品質、體育素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情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的本質與價值,最終實現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3.3、大力開展群眾體育,預防高校體育文化參與群體精英化。教育部在開展高校體育考核的過程中,通常以體育賽事成績為標準,這導致浙江省各大高校開始積極組建高水平運動隊,將大部分的教學資源用于高水平運動隊的比賽與訓練,這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宗旨相悖。因此,浙江省各大高校應該積極轉變體育精英理念,不應該一味地注重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以及競技技能教學,而是應該注重學生群體活動的全面普及,增加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參與率,注重廣大學生群體體育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鵬飛,柳建慶,黃宏遠,郭志光,李榮海.2008北京奧運會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
[2]趙峰,梅茂榮,周麗萍.2022年冬奧會教育模式的新探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12).
[3]童錦,縱艷芳.北京奧運會對大學生體育態度影響的調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9,30(3).
[4]田標,孫一磊,董清文,柏林.近代以來“體育強國”文化構想的建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04).
作者:王世龍 單位: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軍體部
- 上一篇:民辦高校體育校本教研新思路
- 下一篇:淺析單項體育組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