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社會體育論文

時間:2022-08-12 03:19:10

導語:我國發展社會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發展社會體育論文

1體育公共服務的背景與社會體育組織的背景

實現公民基礎體育權利的重要途徑里,體育公共服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這不僅僅只關系著公民的體育素質和生活水平的,同時還代表了一個的地區甚至使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的體現。隨著中國步入“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時也增加了對體育以及健康的需求量。而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幸福的生活也是同時體現社會主義精神的文明建設。為了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業得到更有利的發展,必須開展全民的健身運動,加快完成構建完善的社會體育公共服務,以達到體育強國的建設目的。因此,應當合理的對社會服務組織定義正確的角色,促進社會體育公共體系的完善。

2社會體育組織的參與對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存在的價值

2.1社會體育組織是公共服務的主體之一

我國不僅僅是體育大國,而是更要做到變成真正的體育強國,而轉變的首要關鍵點就是強化體育公共服務。目前,市民們對體育和健身的要求提高越來越明顯,多層次、多元化的快速增長與政府能夠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逐漸顯現出不同和矛盾。但是,不僅僅是體育公共服務的問題,還有社會體育組織的參與不夠引起重視,往往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對其中一方面的重視就會引起另一方面的忽略,無法做到兩樣重點一起抓。在社會組織的參與重視不夠的時候,關鍵主要是要加強社會公共服務。服務系統的構建是一件十分復雜并且麻煩的工作,不僅專業要求較高,工作內容也較為復雜,因此,由體育政府部門單獨實施往往是無法做到的。為了實現這一工作,必須將以往的“單獨中心服務組織”的模式轉變成“多中心服務的模式”。因此,作為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化、承接政府職能的理想對象,必須將城市社會體育組織培養成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供給主體。

2.2體育公共服務的組織基礎

目前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全能的政府”是行政主要的特點之一。而體育部門往往承擔著從細節到重點的所有體育事務,因此提供給城市體育組織得以發揮的空間并不大,所有對于組織本身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伴隨著政府對建設社會公共服務的進程進一步的加快,體育部門也開始將社會體育公共的服務事業當做主要工作來做,從而積極建立起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的體系,為市民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基本保障,保證每一個市民的健康水平和運動強度達到一定的界限。這樣的體系具有專業性強、量大等顯著的特點。

3社會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3.1社會體育教育現狀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的社會體育教育仍然處于很不完善的階段,這其中既有人們的自我認識和價值觀的問題,也有社會體育教育制度不完善的問題。想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樣的現狀,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社會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人民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是現代社會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的重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為社會體育的全面發展和新的飛躍提供了扎實的基礎。黨和國家大力倡導社會體育,隨著199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頒布,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的權利和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有了充分的法律保障。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使這一階段我國社會體育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3.2社會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我們的社會體育教育想要開展起來并且得到長足發展,首先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涌入社會,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這樣的人才大都由專業的院校輸出。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轉型期的今天,如果政府沒有正式的文件或者改革措施來推動社會體育教育的發展都將無功而返,大致有以下幾點理由。

(1)培養通才還是專才的問題。從社會體育教育的角度來看,既要有體育系統的群眾體育管理干部,又要有健身管理者和經營者,這就給學校在培養體育教育人才時提出了難題,究竟該偏向哪一面,需要作出考證和選擇。

(2)立足全面發展還是突出專業技能。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特點是什么,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給出過明確的定義。在社會全面發展的今天,一方面要強調全面發展和大包大攬;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術業有專攻”的歷史傳統,從某種層面上說,這是個無法完全避免的矛盾點。

(3)就業去向是專業崗位還是自謀職業。“一切向錢看”似乎早已經成為了人們學習技能和選擇職業的首要標準,市場經濟的本質是選擇經濟,主要依賴的是市場的供求關系來進行合理的篩選與分配,在社會體育教育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很多專業的社會體育教育人才就很可能流向其他行業或者選擇更加容易賺錢的行業,因為從目前來看,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市場就業面十分狹窄,可供他們選擇的范圍著實有限。首先必須明確社會體育組織的功能以及概念和構成必須發展的條件。另外隨著中國體育對制度不斷改革的深入,將社會體育組織和體育部門兩者之間構建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構建一套完善的可以不斷發展的模式,確立分工管理的合作性。其中主要包括了:分類承接、分層進行實施、優先發展的部門以及網絡部門為主要發展趨向。讓政府對公共服務供給的職能以及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成為了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支持的一個具體表現。政府必須將制定政策職能和提供政策職能兩者區分開,而提供服務的職能可以由民因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來進行承擔。

3.3解決對策

必須明確社會體育組織的功能以及概念和構成必須發展的條件。另外隨著中國體育對制度不斷改革的深入,將社會體育組織和體育部門兩者之間構建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構建一套完善的可以不斷發展的模式,確立分工管理的合作性。其中主要包括分類承接、分層進行實施、優先發展的部門以及網絡部門為主要發展趨向。讓政府對公共服務供給的職能以及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成為了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支持的一個具體表現。政府必須將制定政策職能和提供政策職能兩者區分開,而提供服務的職能可以由民因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來進行承擔。

4社會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

未來十幾年,我國社會體育的社會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一方面體育人口總量的增加,各分層體育人口中成年人體育人口爆炸式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將走向社會化,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加高漲。

(1)體育人口增加:未來十幾年,我國社會體育人口的增加具體表現為體育人口總量的增加和分層人口的增加。從體育人口的年齡結構看,仍呈年齡金字塔的特點。在分層人口的增加中,成年人體育人口呈現爆炸式和跳躍型的特點。社會體育的年參與率增加,并呈現兩頭熱、中間冷的格局。根據人口預測,2010年少年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成年人口比重有相當大的提高。

(2)體育指導社會化:隨著人們對科學健身意識的提高,越要求提供更多的體育技術服務,提高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促進體質增強。隨著社會體育市場體系的成熟,體育娛樂消費、體質健康投資、有償體育服務將逐步被人們接受,被指導的群體又將自發地形成社會體育指導群體。由此,我國體育指導社會化將大大提高,社會體育將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5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體育體系應該由政府、公共團體或者私人承辦并且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種教育體系,但我國目前的社會體育發展仍然很不完善,這其中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但只要遵循和尊重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加上政府有相應的舉措,相信在不久,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也會興起一股全民參與的高潮。

作者:李維工作單位: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