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體育賽事發展路徑

時間:2022-11-01 09:34:21

導語:群眾體育賽事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眾體育賽事發展路徑

群眾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廣大群眾的體育鍛煉需求呈逐年劇增的趨勢,但是目前群眾體育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首先對群眾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全運會視角提出群眾體育發展路徑。“十三五”期間,我國對群眾體育的發展制定了明確的規劃,并且將更多的工作重心和精力放在群眾體育的發展上,推動全民健身與群眾體育的和諧穩定發展。隨著廣大群眾體育鍛煉需求的不斷增長,競技體育發展為主要方向的全運會無法滿足時展要求,群眾體育是一種群眾直接參與的方式,有助于改善群眾綜合素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黨的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在這一大背景下,十三屆全運會也將群眾體育比賽回歸全民賽場,群眾體育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基于此,本文以全運會的視角對群眾體育的發展路全運會視角下群眾體育發展路徑文|段雪平牛文英徑展開分析。

群眾體育發展現狀

群眾體育指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利用閑暇時間資源參加的,主要內容為健身、醫療、娛樂等目的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鍛煉活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至今,我國政府對群眾體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但是在新時期,目前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隨著體育需求的不斷升高,并沒有探索出有效的方法解決相關問題。

基于全運會視角我國群眾體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動機的變化。雖然全運會增加了群眾比賽項目,有助于提高群眾參與的主動性,但是在這一背景的影響下,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發生了嚴重偏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全運會的傳播效能較好,并且十三屆全運會開始將群眾體育比賽設置到全運會中,競賽模式同體育競賽項目相同。因為受到競賽機制的影響,很多群眾參加并不是為了鍛煉身體,而是為了爭奪獎牌,所以同增設群眾比賽項目的目的違和。(2)對全部群眾比賽項目進行分析,大多項目為民族民間體育,其文化底蘊十分豐富,全運會也是傳承文化的絕佳平臺,但是規范化競賽模式導致傳承者需要對傳統進行改良和創新,這種創新也屬于競技化發展的主要部分,例如運動比賽中的舞龍等。群眾參加民間體育運動的目的具有功利性競爭性,不注重原始價值追求,不利于推動民間體育的發展。(3)很多參加者為了能夠在全運會奪得獎杯,開始大強度訓練,以求提高自身成績,因此可能會引發生病問題,以損害自身健康的前提奪得獎杯,這一方式不符合全民健康的理念。群眾體育賽事承辦壓力的增加。隨著全運會賽場開設群眾比賽項目,群眾體育賽事的等級得到了顯著提升,賽事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與專業競技比賽相比群眾體育賽事存在明顯差異,其參賽人群數量較多,因此導致承辦方壓力較大。首先,因為其項目類型繁多,需要較多專業執法裁判,但結合現狀分析,目前群眾體育項目裁判員數量稀缺,導致舉辦比賽前需要大量培養裁判員,過程相對緩慢;另外,群眾比賽項目多為大型集體項目,參賽人數較多,因此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管理難度較大。同時比賽過程中對運動員的管理也給承辦方增添了一定壓力。例如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運動員較多,住宿問題十分常見,難以解決。群眾體育賽事從籌備到正式開賽的過程十分漫長,其復雜程度不亞于其他專業競技比賽。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不足。通過相關調查研究數據可知,目前我國體育場地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分布及類型比例持續優化,但是仍伴隨設施總量少、建設速度較慢、配備不完善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全運會能夠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隨著參賽人數的驟增以及各種形式的多元化發展,目前體育設施并無法滿足廣大群眾體育鍛煉的要求。并且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存在不同,僅依靠體育場館并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如體育公園、健身道路等。除此之外,群眾體育鍛煉者不僅十分注重鍛煉的場地,更注重周圍環境,因此很多鍛煉者熱衷于戶外鍛煉,但是我國戶外體育設施建設尚未完善,存在明顯不足。所以,隨著全運會增設群眾體育項目,群眾對體育設施的需求也會不斷提高,因此群眾體育基礎建設成為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基于全運會視角的群眾體育發展路徑

優化和完善群眾體育項目競賽機制。結合現狀分析,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存在較多不足,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不僅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同時也需要面臨諸多的挑戰。從群眾體育賽事方面展開分析,為了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優化和完善群眾體育項目競賽機制。首先,需要合理區分群眾體育賽事與其他競技與賽事,保證前者的獨立性。這樣不僅有助于防止群眾體育比賽競技化過于嚴重,同時有助于促進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實現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有效融合,認識到參加比賽的目的并不是獲得獎杯。其次,需要建立多級別體育參數。全國性的賽事參與人數眾多,籌備周期較長,承辦方要較大,效果不理想。所以可以在各區域、省市舉辦賽事,緩解壓力,保證全民參與,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另外,可以結合項目的特色明確承辦地。群眾體育比賽的主要目的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各項群眾比賽項目具有地域性,所以可以結合地域特點明確承辦地,保證其順利進行,促進該區域項目的發展,保證群眾體育的多元化發展。最后,承辦方需要對獎項設置進行改革,淡化比賽金牌意識,例如可以取消亞軍、季軍的評比方法,改為一等獎、二等級或者其他獎項設置方法,增加各個獎項的獲獎人數,吸引更多的人參加,為比賽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群眾體育項目技術等級。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相關賽事的推動,更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因此建立群眾體育項目技術等級對于提高群眾參加賽事的積極性以及體育鍛煉具有重要的意義。群眾體育項目技術等級的建立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1)建立群眾體育運動員技術等級。運動員技術等級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勵運動員積極鍛煉,不斷提高運動水平,符合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要求,有助于激發廣大群眾的熱情,增加參加健身活動群眾的數量。設定評定方法需要與競技體育運動區別,可以在技術等級中增設一些文化知識考核內容,一名優秀的群眾體育運動員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運動成績,同時還需要具備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2)建立裁判員技術等級。裁判員是群眾體育賽事的服務者,建立群眾體育裁判員技術等級十分重要,只有通過學習和考核的群眾才可以申請裁判員認定,區分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防止群眾體育過于競技化。(3)建立教練員技術等級。教練員對于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發展遲緩的主要因素便是教練員的匱乏,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群眾參與人數的不斷增加,同時也體現在參與質量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科學性,這也是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所以建立教練員技術等級刻不容緩,科學合理的設置教練員認定內容,加大對教練員的培養力度,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指導,科學參加體育鍛煉,推動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國家政策導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群眾體育也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發展,群眾體育事業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主要內容,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其特點,充分把握其發展機遇,推動其穩定發展。

作者:段雪平 牛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