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口述腳本創作綜述
時間:2022-12-30 09:16:15
導語:體育賽事口述腳本創作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筆者基于國內無障礙體育解說現狀及公益體育發展趨勢,以無障礙經典體育賽事解說口述腳本創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無障礙影視解說、體育賽事解說和口述影像的二度創作等相關理論,采用文獻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研究體育賽事口述腳本共性、口述腳本撰寫原則規范、無障礙傳播有效手段等內容,以期實現無障礙體育解說發展新突破,為視障人群打造體育新生活。
關鍵詞:無障礙;體育賽事;口述腳本;腳本創作
無障礙的概念于20世紀60年代初,由卞麥克遜首倡的“正?;瓌t”形成,根據服務對象不同,簡單分為聽覺障礙和視覺障礙,兩者各有其對應的用于實現影視內容可及性的無障礙翻譯方式??谑瞿_本是在不干擾原有聲音訊息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內容要素通過文本形式呈現的描述解釋,是將視覺畫面轉化為聲音符號的重要中介和載體,是影片藝術價值信息傳遞的關鍵。文章主要論述視障人士無障礙翻譯方式中關于實現內容的口述腳本創作研究。
一、中國無障礙口述影像腳本發展現狀
在傳播學的相關領域中,對視聽語言的無障礙傳播研究,首先要解決的是影視內容的可及性問題,也就是實現內容的無障礙化。筆者對口述影像研究、體育賽事傳播、廣播體育解說、口述腳本研究等相關論文進行查閱,發現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無障礙體育解說的研究和市場實踐都處于空白狀態。然后通過關于無障礙體育解說的調查問卷和小范圍訪談視障人群,了解其對無障礙體育解說的看法,得出無障礙體育解說的研究存在空白和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的結論?,F階段關于無障礙口述腳本缺乏系統性研究,主要在國內的無障礙電影相關論文中提及,未關注無障礙影視中介轉化的質量關鍵是口述腳本的創作解說。從國內研究情況來看,學者對無障礙經典影視的研究主要從無障礙事業的發展現狀、口述電影影視腳本創作或口語翻譯、廣播體育解說特征三方面入手。歸納起來,這些文獻主要探討了四個問題。一是無障礙影視事業發展現狀和對策。高曉虹(2020)、蔡雨(2020)、馬波(2016)、吳宗藝(2015)、謝楨楨(2015)、袁麗華(2019)、潘祥輝(2019)、李東曉(2019)等學者對現階段無障礙影視事業的發展及現狀、概念界定作出分析;袁麗華對無障礙電影服務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問卷數據統計分析。總體而言,呈現出對無障礙影視事業特別是電影事業的宏觀關注,缺乏對體育等其余節目科普影視的關注。二是口述電影影視腳本創作或口譯研究。符藝(2014)闡述口述影像的需求性和現狀不足;鄢秀、羅康特(2019)提出口述影像理論在各國的研究現狀實踐情況以及研究的可能路徑;馬波(2016)提出無障礙電影腳本的撰寫原則,但寬泛無實踐經驗支撐;丁方舟譯文(2014)具體提出視聽翻譯和無障礙傳播的具體操作以及新發展案例??傮w呈現出對口述影視現狀、轉換機制的分析,但缺乏對口述腳本內核撰寫原則的分析。三是廣播體育解說特征探析。武學軍(2010)提出電視體育解說的文本構成分析,提出文本分析的策略,以常人視角進行審視;劉卓、王異(2013)淺議廣播體育解說特點和技巧,從視聽空間、語言節奏、話語容量方面進行探討,總體呈現出以常人視角分析廣播體育解說的概念,未考慮視障人士。國內研究無障礙傳播內容較國外起步晚,主要以電影影視傳播為載體,未充分考慮其視障人群的特殊性。轉譯研究逐步應用于外語翻譯研究,其應用面逐漸拓寬。從國外研究情況來看,國外對無障礙影視的內容不局限于電影,發展較早、比較全面[1]。在全球范圍內,歐美國家的無障礙影視服務發展具有周期長、內容形式多樣、體制完善的特點,提供主體多為殘疾人服務機構,大多起源于20世紀。以美國為例,影視制作的主體多為廣播電視公司,通過主要的衛星電視網絡進行口述服務的播送,服務始于1989年美國波士頓公共電視臺。英國對于無障礙的影視服務起源于1995年的殘疾人歧視法案,通過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其體制愈加規范,其中明確規定所有電視臺制作的節目中至少有10%的節目有無障礙影視,即加字幕、手語以及語音描述。歐美國家無障礙影視的服務內容不限于體育,涉及電影、電視、戲劇、綜藝、紀錄片等方面。
二、視障人群對無障礙經典體育賽事口述腳本的需求現狀
筆者于2021年4月對無障礙體育解說的可行性進行了相關調查[2],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本次問卷調查設置多選、單選、填空、問答等題型,發放問卷遍及多個年齡段和多種文化背景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問卷,有效率為100%,以年齡16~25歲的女性受眾居多。42.86%的受眾表示從不收聽體育類廣播,53.57%表示偶爾收聽,只有3.57%的受眾經常收聽體育類廣播。原因是部分人本身對體育不感興趣,而喜歡體育的受眾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了解體育賽事。51.79%的受眾通過電視了解體育比賽,26.79%的受眾使用新媒體,14.29%的受眾使用廣播。調研中有55.36%的受眾有興趣收聽體育賽事解說方面的廣播。因此,體育類廣播有一定的受眾需求,但受眾的關注度和喜愛度不高。受眾中有73.21%的人沒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無障礙體育解說。在收聽體育賽事時,有64.29%的受眾表示聽不懂。98.22%的受眾認為非?;蛘弑容^有必要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體育解說。因此,提供無障礙體育賽事解說具有必要性,也有很大的市場空缺,提高無障礙體育解說的專業性和吸引力是研究突破的重點。受眾中有82.14%的人更傾向于聽到活潑的解說語言,17.86%的人群傾向于聽到端莊穩重或者其他語言風格的解說。因此,在口述腳本的創作中,應當注重語言文字的幽默感和活潑性,同時加強和觀眾的互動。在聽體育解說時,超過69%以上的受眾都更希望聽到關于“比分”“運動員信息”和“戰況”的相關信息。因此在口述腳本創作中,關于運動員場上的細節信息和概念性的戰況掌握是讓受眾清晰了解賽事的關鍵。82.14%的受眾不希望在同一場比賽中聽到固定不變的解說詞。在口述腳本創作中,固定的解說詞是受眾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錄制解說和現場解說這兩種形式應當隨著場景變化,這要求解說員具有即興創作的能力。
三、無障礙經典賽事口述腳本創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筆者通過案例分析法,選取足球經典賽事2016—2017賽季西甲第33輪,皇馬VS巴薩上半場的比賽進行無障礙體育賽事解說臺本創作,以一男一女搭配的方式進行畫面配音解說,在創作過程中總結出四點原則方法。
(一)充當合格把關人,滿足受眾“五感六覺”
口述腳本是視障人群和解說員之間的中介,但視障人群的生理特性導致其理解力低于常人,因此通過時間、站位、比分、同步性等要素提高其視障人群的理解力尤其重要。影像播放前,要向聽眾介紹賽事背景(賽程、對陣雙方、現場情況、對陣歷史、本場看點等)。撰寫腳本時應充分發揮對現場的全方位感受,不僅滿足視障人群的視覺、聽覺需求,還要發揮其觸覺、嗅覺、味覺、知覺(下意識)的作用,讓受眾仿佛身臨其境,切實感受到把關人的信息傳遞作用,讓視障人士擁有尊重感、高貴感、安全感、舒適感、愉悅感。影像播放中,畫面內容元素多樣,在腳本創作中主要人物的具體方位、賽事進程時間、對陣雙方異同、人物表情動作、戰時比分等都需要解釋清楚,但如何取舍需要撰寫者進行考量。在介紹站位時,可將球場看成坐標系,通過東南西北幾個方位讓聽眾相對準確地確定球的位置。例如,【畫面04:00】(裁判吹哨)解說:主裁判吹響了比賽上半場比賽的哨音,本場比賽皇家馬德里身穿白色隊服,而巴塞羅那身著的是紅藍相間的戰袍。此次對決是齊達內和恩里克的第三次碰面,此前兩次皇馬主帥都彰顯了玄學大師的本色,本賽季兩隊在伯納烏的碰面,皇馬在常規時間最后一分鐘憑借拉莫斯的頭球搶走了一分。而上賽季皇馬更是最后時刻十人應戰,但是C羅絕殺巴薩2-1取勝?,F在球場左邊的是身穿白色球衣的皇馬戰隊,右邊的是身穿紅藍色球衣的巴薩戰隊。雙方將爭取把球攻入對方半場的球門。現在左邊皇馬的站位是433,意思是從左到右,后衛四人、中場三人、前鋒三人。而右半場的巴薩戰隊的站位也是433,則是從右到左,后衛四人、中場三人、前鋒三人。在賽事進程關鍵節點介紹時間發展和展示比分,讓聽眾了解時間和賽事的進度;賽事中人物的爭執或突發情況,人物表情是最直接的體現,但要明確其表情的真實內涵客觀分析。在影響播放后,總結本場賽事的輸贏情況和本場賽事的精彩看點,期待未來的最新賽事和發展,引出體育賽事競爭的魅力和頑強不息的精神,激勵視障人士的精神。
(二)增強受眾愉悅感五要素
愉悅感的影像描述是由文本創作的忠實度、可信度、客觀性、故事性以及通暢性共同決定的,這些要素構成了無障礙賽事解說特有的審美空間[3]。視障人群的心理訴求具有形象期待,通過影片中的主人公本身找到共鳴的故事點,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可以提高聽眾的忠實度,如選取殘運會的體育賽事更能提高其關注度。在口述腳本創作中,應保證腳本的邏輯清晰和分析客觀,讓聽眾聽懂賽事、清楚賽事走向,如先天性盲人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只能通過非視覺因素構建,應避免使用“紅紅的太陽照射在綠油油的草地”這類表達,增強聽眾黏性。在大部分的體育賽事中,難免有來回進攻的無聊畫面,而重復的文本結構容易引起聽眾的反感,因此在腳本創作中,要融入對陣雙方的人物故事或情感糾葛,使之生動有趣,起到補充賽事信息的作用。傳統的無障礙傳播過度強調技術力量支撐的信息可及性,由于忽略了傳播的社會環境中特定的人的因素,對信息傳播的通暢性考慮較少,很難顧及視障人群的愉悅感,導致大部分受眾無法聽懂解說。
(三)“固定腳本+即興發揮”
現階段,國內無障礙影視具有現場講解和錄播兩種模式,兩者各有優劣,而錄播模式能夠節約人力成本,實現標準化,提高影片質量,批量生產便于推廣[4]。具有操作性、共享性、指導性的口述腳本能夠提高賽事傳播的效率和覆蓋面,但在同一場比賽中,82.14%的受眾都不希望聽到固定不變的解說詞。在口述腳本創作中,固定的解說詞是受眾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錄制解說和現場解說的兩種形式應當隨著場景不同,要求口述腳本創作具有“固定腳本+即興”的空白發揮。體育賽事本身具有及時性,因此每個畫面的快速捕捉和信息補充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充分考慮現場的解說情況和受眾的聽感現狀,根據固定腳本及時調整解說策略。要實現口述腳本內容的智能化、社會化,在固定腳本創作的基礎上結合錄播腳本的優勢,避免聽眾對固化表達感到乏味,在固定腳本中劃分一定比例的互動環節和即興的語言表達空間,實現變與不變、客觀和主觀的緊密結合。在即興發揮的過程中,對于原始影像中的信息和原聲要合理把控節奏,輸出傳播者的個人情感,將情感傳播融入公益、影視傳播中,在立足本土國情和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做好體育的無障礙傳播,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共情和公益傳播相結合。
(四)有一定的留白
口述腳本雖具有“眼睛”的作用,但過度用眼也會疲勞,在腳本創作中應刪繁就簡,突出主要人物以及賽場的關鍵節點信息,留有一定的空間彈性。同時視障人群針對速度進程較快的運動項目,無法加快反應球場變化、梳理進程和關注重點信息,因此口述腳本中學會把握主要信息尤其重要。過于細致地描述場景或動作會讓腳本顯得繁雜,不利于受眾接收主要信息,因此要注重內容選擇的問題。特別是在賽事開場高歌主題曲、觀眾鼓掌呼喊聲、結束高唱國歌時應保持一定的留白,給現場足夠的空間彈性和尊重。媒體文化學者海爾斯提出的“超級注意力”就適用于此,通過焦點迅速轉移,在多任務間的跳轉+信息多重性、刺激性、趣味性的內容設置,能提高視障人群對枯燥口述內容的耐性,防止“信息過載綜合癥”引發注意力危機。留白能夠有效緩沖注意力危機,給信息的傳者、受者雙方提供喘息機會,從而取得更高質量的傳播效果。
四、結語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新時代無障礙體育賽事解說口述腳本需求大、市場空缺大、相關研究空白。無障礙口述腳本的創作是應對無障礙體育賽事版權問題、傳播內容的重要途徑,同時能為新聞傳播、特殊受眾賽事傳播的發展帶來啟發。該研究成果若得到廣泛應用,將會成為體育公益營銷的一大渠道,以體育力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影響體育產業及社會生態,同時為體育解說和賽事傳播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馬波.淺議無障礙電影[J].當代電視,2016(3):110-111.
[2]袁麗華.基于無障礙電影的殘障人群服務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10):89-91.
[3]愛麗盧曼,丁方舟.從視聽翻譯到無障礙傳播:實時字幕、口述影像與聲音字幕[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4):27-29.
[4]高曉虹,蔡雨.障礙與突破中國無障礙電影事業的現狀探析[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20(1):23-24.
作者:蔣瀾俊 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 上一篇:超薄瀝青混凝土磨耗層施工質量分析
- 下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困境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