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體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2 03:16:10

導語:新聞傳播體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體育教育論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體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更是把中國體育事業推向高潮,我國的體育新聞傳媒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體育事業熱度的逐年增高和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各類體育新聞在電視、網絡、移動端、報紙、雜志的報導量大幅度擴大,體育新聞成為了大眾傳媒中一項重要板塊。大眾體育傳媒為全民體育教育搭起了一座橋梁,大眾體育傳媒與體育教育之間又是一種相互依存、互相進步、共同發展的關系,兩者關系日益緊密。所以,充分了解全民體育教育在現代化社會中的必要性,發揮大眾體育傳媒的優勢和特點,以揚長避短的方式,全面推動體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全民體育教育的必要性

體育教育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體育作為一種具有藝術性、競爭性、激勵性的社會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備的獨特魅力,在受到全世界追捧的同時必然受到大眾媒體的青睞,大眾媒體對體育新聞的傳播力度越大,體育信息的傳播量也隨之增加。體育教育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在蓬勃發展,各類體育賽事如夏季、冬季奧運會、亞運會、青奧會,以及各單項世錦賽、世界杯、亞錦賽等國際綜合和單項性重要體育賽事,在各類媒體的大力宣傳下,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說媒體的力量功不可沒。回顧我國大眾體育的傳播狀況,發展體育教育,預測未來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提高對體育教育的認識、開拓視野,確定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選定發展目標以及采取相應舉動,避免在前進道路上走彎路,發展“中國特色”的大眾體育,將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長期堅持方向。全民體育教育是走向“體育強國”的必經之路。具有中國特色戰略思想的“體育強國”概念最早在1983年原國家體委《關于進一步開創體育新局面的請示》中提出,而正式被重視則在2008年同志《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得以體現,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現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體育強國的內涵和本質主要包含兩個要素,一是要發展符合時代精神的體育教育理念。這個理念不是單純的指在體育競技中的領先,而在于體育教育理念是否具有科學性、可持續發展性,如中國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和國甲等是將市場經濟與體育賽事完美結合的探索;二是全民體育教育發展的質量。縱觀世界體育強國,無不具備高質量的體育競技水平和全民體育素質,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我國正式提出由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的奮斗目標,借助大眾體育傳媒的力量,我國體育教育事業正向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大眾體育新聞傳播現狀

體育運動全球化背景下,體育事業的關注度愈發提高。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體育運動全球化交流也逐漸加深,大眾體育傳媒承擔了對外傳播中國體育內容和對內增進國際視野的雙重任務。由于體育是面向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受眾,媒體需具備影響力才能引起國際輿論關注、建立起社會公信力,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從我國對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和世界杯等國際頂尖賽事的轉播和內容報導,讓國內受眾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國際體育水平情況,反過來,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如賽龍舟、武術等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項目也在向外展現其獨特魅力,傳播了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所以,體育事業關注度的提高促進了體育運動全球化的發展和全民體育教育素質的提高。體育教育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部分,體育強國也是我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重要內容,是無數人的中國夢。完善體育新聞信息內容,完善全民體育傳播媒體。在整個社會體系中,新聞內容和大眾媒體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大眾傳媒是大眾體育新聞傳播的最佳載體,完善大眾體育新聞傳播媒體,完善體育新聞內容,有利于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把體育劃分為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和體育產業,相應的體育傳播方式則主要以體育新聞欄目、體育賽事直播、體育專題報道以及與體育娛樂節目等組成。此外,我國發展體育教育事業以來,涌現出許多體育新聞媒介,但對受眾群體缺乏較為明確的定位,實際受眾面單一,在傳播時長和內容信息量上遠遠不及其他新聞節目。模糊的定位和乏善可陳的信息導致較低的關注度,限制了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力較弱、傳播覆蓋面較小,不能有效實現向受眾實現傳播、引導、教育的作用。大眾體育新聞傳播存在的不足。雖然我國體育事業取得巨大進步,但在個別方向存在傳播的偏差,要實現大眾體育傳媒更好服務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改進自身不足是現階段亟需做好的工作。首先是體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引導民眾利用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操實現真善美的判斷,實現身心發展、提高修養,團結和諧的正確價值導向,而體育媒體正是傳播這種精神的最佳載體,有利于體育教育思想健康發展。其次是體育教育目標偏差,過分重視競技體育,使部分觀眾遠離體育參與。全民體育教育應該具備健身、娛樂、休閑的作用,由于競技體育對名次、金牌數等有較高的吸引力,導致大眾體育教育的內涵偏離正軌。最后是體育教育途徑與體育新聞傳播失衡,主要體現在過分商業化、娛樂化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度的商業操作反而會適得其反,擾亂體育賽事的正常秩序,而過度娛樂化則脫離的體育精神的本質,弱化了體育文化價值的傳播。只有體育的參與者和傳播者都肩負起各自責任,全民體育教育才會健康有序發展。

大眾體育新聞傳播對全民體育教育的影響

拓寬大眾體育新聞傳播渠道,擴大體育教育關注度。大眾體育新聞中的信息量多寡和質量水平會影響傳播效果,因此,要擴大體育教育關注度需要拓寬大眾體育新聞傳播渠道來拉近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為更好滿足受眾需求,大眾體育新聞信息首先在采編過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報告網絡,如央視本身具備較好的采編資源條件,在國內擁有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傳播渠道,通過較多的采編和傳播渠道具備傳播大眾體育新聞的能力,可以較快速地滿足受眾對體育新聞內容的信息需求,在新聞來源更加多元化的情況下也容易實現多樣化。完善大眾體育新聞傳播媒體網絡是擴大關注度的基礎,通過多個媒體獲得的新聞線索使新聞內容更加趨于多元化,報道內容可以更廣泛涉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等多個領域,從而真正發揮媒體的傳播能力,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讓受眾可以通過大眾體育新聞媒體更好了解到鮮活生動的新聞,真正實現信息多樣化,拉近大眾體育新聞與受眾間的距離。由此可見,擴大全民體育教育關注度離不開大眾體育新聞傳播渠道的鼎力相助,由于體育新聞的傳播,體育精神才得以傳播,受眾才能享受到體育精神,體育產業才得以蓬勃發展。各媒體根據自身特點凸顯自己特色,服務不同的受眾。體育新聞的信息相對來說是有限的,尤其在競技性比賽中,其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是固定的,獨家信息很少,因此,大眾體育新聞需要各媒體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有限時間內比拼對大眾體育新聞的策劃和深加工能力,而不同的媒體往往對應相應的媒體受眾,只有這些新聞媒體結合自身特點去迎合受眾才是媒體出奇制勝的關鍵。比如現階段影響力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媒體,結合移動互聯的三個重要特點: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移動終端作為社會化媒體的屬性愈發強烈,通過建立社交媒體的朋友圈、關系圈、興趣圈等一類特點的人,通過受眾間的相互互動,即點贊、評論等方式,很容易實現信息的病毒式傳播。本地化即移動互聯媒體的受眾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關系圈、興趣圈后很容易進行本地化,提高了移動互聯媒體的傳播效率和效果。由于現代社會時間趨向碎片化,移動互聯把信息傳播范圍擴散到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應用場景,受眾可以按自身需求選擇性查詢相關信息。總之,各媒體在傳播大眾體育新聞時,只有結合自身傳播特點并發揮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服務好不同受眾。傳播上縱向延伸,塑造體育教育的人文精神。當前體育新聞的傳播正在從表層粗線的體育欣賞轉向更具深度體育內涵的思考,對體育新聞的傳播來說,挖掘體育教育縱向的藝術性、審美性、人文方面的內涵將是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比如在CCTV5轉播的NBA的現場解說,解說員都是體育專業人才,直接用知名教練員或者退役運動員擔任解說,在觀看比賽時,多了球賽的戰略、戰術分析預測,大大提高了體育賽事的多樣性。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在近年來的巨大發展和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體育教育事業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特色體育道路,創造出許多先進的體育教育成果。體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人文精神信息的傳播,從早期的“勇奪第一”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的“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彰顯了我國在“體育強國”道路上的長足進步。值得關注的是,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體育人文精神的傳播和體育新聞傳媒的發展,只有發展好大眾體育新聞傳媒的影響力,不斷滿足大眾體育教育的需求,才能推動體育教育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作者:張勇盧建輝單位:邯鄲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