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對護理學生軟技能促進研究
時間:2022-02-05 08:29:40
導語:體育教學對護理學生軟技能促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護理專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學生學習壓力、學校場地與器材、教材教學內容、體育師資隊伍、教學評價反饋等方面進行調查和研究,發現學生體育鍛煉較少,教材教學內容不夠因材施教,教學評價反饋不明確等問題,結合護理專業學生軟技能的需求,提出具體對策,希望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健康的體魄增強自己的職業素質,逐步消除職業倦怠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為護理事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通過本研究為護理專業學生軟技能的促進提供新的思路,以期展現護理專業學生體育教學特色。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意識愈發增強,對醫療水平和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護士的職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身體素質是其它素質的前提,而護士的體育素質大多是在學校培養下建立起來的,因此加強體育教學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1護理專業學生體育課的現狀
1.1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的意識欠缺
絕大多數的護生都是女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成長在幸福的搖籃里,被寵壞了,艱苦的體育鍛煉參與較少。在學校里,每周只有兩節課,很多同學上體育課的態度不夠端正,上課不認真,馬虎了事。由于現代科技發達,網絡時代,各種傳媒鋪天蓋地,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成為電腦迷、手機控[1-2]。課外很少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素質的意識缺乏,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導致體質下降。
1.2學生的社會壓力和學習壓力較大
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的專業內容相對枯燥、繁瑣。既要隨時準備應對各專業課程考試和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又面臨升學和就業的壓力,有的學生確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現想鍛煉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的現象。
1.3學校的場地和器材單一、嚴重不足
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衛校校區為例,學校只注重專業實驗實訓的投入,在體育場地和器材上投入不足。學校只有一塊老式300米的田徑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籃球場兩塊,簡易排球場一塊,學校教學面積80畝,在校學生4000多人,器材單一、短缺。學生想鍛煉而沒有足夠的場地和充足的器材。“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和體育不及格不能升學”的規定只是一紙空文。
1.4教材內容單調、枯燥,與中小學的教學內容高度重復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經過九年義務教育,上了九年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幾乎重復,今年上什么明年還上,沒有新奇的體育教育,從而導致體育鍛煉和課外體育活動沒有興趣,使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能來健身。而選擇進入到中等職業學校,還是在重復前上過多次的學習內容,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體育課只是為了應付。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選擇不當,使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體育課,很難掌握一項或更多的健身技能和方法。從而導致惡行循環。
1.5師資存在問題
體育教師缺少培訓和學習,教學方式和方法呆板陳舊,由于學校體育工作得不到重視,體育教師培訓、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很少,所以他們接觸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和方法機會就少。現在很多體育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語言法、講解與示范法、練習法。還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我教什么,你就學什么;你不想學,我強迫你學,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一些獨到和創新之處,這種老套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一看就煩,一聽就厭。使學生的快樂體驗越來越少,更無從談起激發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
1.6考核評價方式
現在的體育課程的考核與評價大多還是以分數的高低來“論英雄”,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通常老師教什么,學生考生們,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考慮學生身體素質變化,學習態度,合作、互助精神[3],影響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運動習慣的養成。
2體育教學對護理專業學生軟技能促進的對策
2.1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力量素質發展的策略
護理專業學生作為一名準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的性質(搬運病人、手術室拉鉤、為病人翻身、搬運輔助醫療器械、鋪床等),需要護士具有一定的力量,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與職業特點相關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上肢力量,由輕到重,由易到難,發展手部、腕部力量。游戲:搬運工、傳球比賽、傳輪胎、健美操持器械練習、跳躍的龍、實心球、傳椅子比賽等。通過開展跳躍練習、跳躍類游戲等,加強學生腿部肌肉的力量練習,如:單腳跳傳球接力、烏龜行走(模仿烏龜的樣子下蹲行走)、小兔找山洞、袋鼠接力等,在發展下肢力量的同時,注重學生靈活性和協調能力的培養。還有就是民間傳統的游戲,如踢毽子,跳繩,跳皮筋等,使得他們的下肢力量得到鍛煉。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大多數操作需要俯身彎腰進行,在對護理學生進行力量素質訓練時腰腹力量訓練也要予以重視,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如:仰臥蹬車、仰臥起坐傳球、小魚翻身、小狗熊找伙伴等,效果均比較顯著。在實施過程中,因為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女生,她們的身體結構、機能和心理特征與男性有很大的差異,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訓練效果,在練習中要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要多采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形式,多采用探究式、啟發式、發現式、互助合作等方式,盡量避免采用傳統的說教方式,激發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樂學、善學,發掘他們的體育潛能。
2.2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靈敏素質發展的策略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作為一名優秀的護士,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如氧氣管、溢流管脫落),有的甚至關系的患者的生命安危。護士應該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能快速的做出反應和應急處理,尤其是在搶救病人過程中,要做到反應迅速、靈敏、果斷,對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發展靈敏素質主要方法是體育游戲,所選擇的游戲要具有綜合性、趣味性、競爭性的特點,能引起練習者的極大興趣,有效地發展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主要包括各種集體游戲、追逐性游戲和應答性游戲等,如喊數抱團、貼燒餅、打沙包、長江黃河等。在進行靈敏素質練習時,體育教師應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手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和練習場景,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因為在心理緊張,會導致器官和肌肉運動緊張,會導致反應遲鈍,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減弱,這種做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3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柔韌素質發展的策略
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面對的是身患疾病的群體,身體和心理上大都比較脆弱。在護理工作中完成各種護理工作(打針、換藥、補換夜、搬運病人、給病人翻身、更換床單等)時動作要輕緩。良好的柔韌性能使關節更加靈活,增加動作幅度,使動作更加協調、舒展、優美。柔韌性的主要表現是身體各主要關節的靈活性,柔韌性的訓練就是對上述關節靈活性的練習。由于現在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已經錯過練習柔韌性的最佳時期,本身進行柔韌素質練習就單調、枯燥、乏味,所以學生們在練習時會感到吃力,容易出現畏難情緒,產生退縮心理。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柔韌素質練習時一定不能操之過急、急于求成,柔韌素質的發展是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意志力的練習,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正規化,系統化,標準化[4]。在進行柔韌素質練習的同時要加強力量素質的練習,要兼顧各關節的協調發展。并且在進行柔韌素質練習后一定要做好放松練習,以防積勞成疾,影響練習效果,事倍功半。
2.4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速度素質發展的策略
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既要有柔的一面,又需要有快速、果敢的一面,例如:給急救病人拿急救藥品、推送急救病人、給病人補換液、插拔針、應對病人應急性呼叫等,要求快速準確,在這里,時間就是生命這一說法一點也不為過。這就要求護士在速度素質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素質的練習,教師在安排練習時要選擇適合護理專業學生身心發展和職業發展的有針對性內容。多安排一些以游戲項目來發展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實效性內容,如:反應起跳、獵人與野鴨、起跑追拍、搶球游戲、多余的第三者以及專項動作速度練習。在練習時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如果因為疲勞或力量減弱會導致動作緩慢,會降低神經傳導和肌肉活動的靈敏性[5]。而速度素質要求神經傳導過程的靈活性高,興奮與抑制轉換速度快,肌肉收縮協調自如。因此,在安排速度練習時要求學生身心愉悅、精力充沛、在氣氛活躍的教學環境中進行,速度練習應放在力量練習之前進行,力量練習也應以動力性力量為主。
2.5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耐力素質發展的策略
由于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處于快速運轉狀態或是長時間處于某一種狀態下:如不停地為病人補換液、手術室里長時間保持某一種姿勢、搶救病人時連續做某一種動作等。耐力素質訓練的最佳年齡是十六七歲,在耐力素質練習中耐力跑是培養學生耐力素質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現實中耐力跑又苦又累、又單調又乏味,很多學生不愿意上,導致耐力跑課成為“頭疼課”——老師頭疼、學生頭疼。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耐心傾聽,注重引導,讓他們知道耐力素質鍛煉的目的以及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意義,更要教會學生進行耐力素質鍛煉的方法、途徑,學生一旦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就能愿意與教師配合,師生雙方就能實現有效互動,從而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學之中,自然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在耐力素質鍛煉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由近到遠,我們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和編排教學內容,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利用榜樣力量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在教材選擇上要增加趣味性和激勵競爭機制,這樣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耐力跑的積極性。例如滾鐵環慢跑、障礙跑、變速跑等。采用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耐力素質就單一的素質本身來講,每個學生的個體是千差萬別的,耐力素質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6],因此,我們不要簡單的從跑步成績來判斷其鍛煉的效果,要建立一種積極有效的評價機制,實時記錄學生的練習過程、建立體育測試檔案,每次測試成績與上次進行比較(權重),對有進步的同學都可以給予額外的加分等,來鼓勵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來堅持完成該項目,并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適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對其態度和意志品質給予正面的評價,肯定其取得的進步,指出還有發展空間的地方,使他們能夠獲取成功的心理體驗等。
3結語
體育教學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理論和技能方面的教學,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熱情奔放的豪情,頑強拼搏的意志,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護理專業有其區別于其他專業的特點,護理從業人員需要具備一些特有的素質。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在體育課中引入適合護理專業的職業性體育內容深受到學生的歡迎。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欲望有很大的提高,并逐步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作者:馬肖義 單位: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煥宇,李晨,張銳,等.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體育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05):19-20.
[2]顧斌.急救護理技術與體育教學內容適應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21):109-109,110.
[3]張松濤,高揚.程序教學法在中專女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運動,2013,(03):76.
[4]何玉鳳.護理專業開設康復體育課程的必要性[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2):75-76.
[5]張明霞.體育與形體——淺談護理專業的體育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5):200.
[6]凌暢.高校護理專業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開設形體訓練的調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212-212.
- 上一篇:淺談高中語文詩歌教學
- 下一篇:體育經濟下的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