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發展探討

時間:2022-11-14 09:15:16

導語:高校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發展探討

摘要:道德教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該文針對當前高校體育教育中學生道德素質下滑和道德失范現象,分析了具體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主要的應對策略,力求更好地利用體育教育的實踐載體達到高校真正健身育人的目的,從而實現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更好地融合。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道德教育;道德失范;原因;策略

體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體育教育在整個高校,甚至整個國民教育領域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是其他任何教育無法取代的特殊教育。高校體育教育不僅擔負著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承擔著培養學生體育能力、體育習慣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可見,高校體育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素質教育,也是一種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等發展的全面性教育。該文以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為研究視點,分析了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發生的一些失范現象,從而提出了體育教育中實現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其目的在于使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更好地結合,實現二者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1高校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內涵

體育教育中體育道德是指在體育活動中,師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調整和制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體育道德是整個道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塑造大學生的思想,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強化大學生的內心信念,幫助大學生行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上,起著其他任何教育都無法替代的作用。體育教育具有鮮明的開放性、直觀性、動態性和實踐性,同時也具有交往性、社會性和即時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是體育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優勢所在,有助于更有效地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

2當前高校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失范現象

2.1體育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是一種隱蔽性課程和教學內容,離不開學校領導和體育任課教師的重視和挖掘。然而當前,體育教育中關于道德教育的環節卻被相關領導所忽視,體育教師缺乏對體育教材中德育課程的挖掘和開發。盡管有學者曾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顯示,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都承認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價值的存在,承認體育是實現和發展學生道德素質提高的較好手段和途徑,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有所懈怠。許多主管領導和體育教師,對其缺乏足夠地重視,在實踐中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教育。同時,超過一半的體育教師認為,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學院學工辦、班主任、思政課教師的任務,和自身的課程教育沒有關系。這說明了許多體育教師未能真正理解體育、體育教育的內涵和要求,沒有真正領會高校體育課程的任務和體育課程的目標要求。

2.2體育教育中道德內容缺乏

道德內容是對學生實施道德素質教育的媒介,生動、實效的體育道德教材內容有助于幫助學生直觀、直接地提高道德素質。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思維和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對學生要求嚴格,身體動起來,學生流血流汗,就磨煉了學生的意志,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不可否認,但這樣的內容是有局限性的,并沒有完全理解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其他教育內容。同時,許多教育認為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現象進行政治化教育,就實現了所謂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但實際上,這些傳統的道德教育內容和古板的教育形式,并不適合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的需要。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除了以上內容,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愛國主義等。而這些內容需要體育教師通過借助體育教材來設置有針對性的道德教育內容,讓道德教育內容真正落到實處。

2.3體育教育中學生道德失范現象越來越多

道德是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體育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調整和制約人們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體育道德失范是道德矛盾在體育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個體和群體在行為層面的一種軌跡現象。當前,高校體育教育中有關學生道德失范的現象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遵守約定的課堂規定,學生之間缺乏團隊精神和合作的主動意識,許多學生以自我或者小團體為中心,缺乏集體主義感;第二,學生在面對學生批評時,頂嘴、頂撞,甚至辱罵教師的現象時有發生;第三,學生在課堂上發生內部打架的現象常有發生,影響著課堂教學氛圍;第四,學生在課后破壞體育場地器材,在課后的各項體育比賽中發生打架斗毆。

2.4體育教師行為失范時有發生

作為體育教育主體,體育教師體罰學生、辱罵學生、打罵學生等道德失范現象,也是常有報道的。個別體育教師利用教師職業之便,向學生強行推銷質量低劣的各種資料、服裝、保健品等,直接或間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有的利用各種名目向學生直接或間接索要錢物,也有的上課而不教,專待課外辦培訓班來收取學生的費用。這些失范行為和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著體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目標的實現。除此之外,部分任課教師對課堂放任不管,或者厭惡學生提問,充當教育的警察,這些都應歸結為體育教師管理失策和道德失范的現象。

3高校體育教育中實現學生道德教育發展的策略

3.1加強體育教育中實施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學校體育主管領導應首先重視體育教育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把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看作并重的地位,將二者教育缺乏任何一方都應視為不完整的教育。這種重視程度應落實到實處,監督體育教育開展進程,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要求,對一線的體育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教學任務。同時,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應把學生體育教育過程中的道德學習作為引導的重點,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只有思想上重視,才能進一步將道德教育付諸于實踐。

3.2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減少體育教師在教育中行為失范現象的發生

體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許多學生將教師視為崇拜的偶像。教師教學行為若發生失范,一方面學生可能會瞧不起這個教師,另一方面學生可能會效仿教師。這不僅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職業形象,而且可能帶壞學生,給了學生負面的東西。因此,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包括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此外,更新體育教師教育觀念,防止體育教師濫用權威,增強體育教師法制觀念,保障體育教師的正當利益。

3.3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在校的道德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未來社會國民整體素質的高低。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特殊的體育手段,引導大學生的道德素質,針對當下學生容易出現的道德失范現象,體育教師要多想教育策略,及時糾正,及時教育,善于溝通,既不能以傷害學生自尊心為前提,也不能放縱一些不良行為任其發展,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去感化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的目的。

3.4建立體育課堂道德激勵機制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往往對一些不良的道德行為和現象進行批評、處罰和教育,而缺乏對一些表現突出的正面的道德行為進行及時的激勵,這就使學生容易看到的是處罰,而沒有感受到激勵的正能量。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除了思想上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以外,還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容易被先進的道德行為所同化,從而影響到自身素質的提高。3.5完善相應的體育法制建設和課堂常規建設截至目前,黨和政府先后公布了一系列體育法規、標準、守則和通知,這些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為學校體育道德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強有力的武器保障。但這些法律法規建設還十分薄弱,對一些新發生的道德失范行為和現象還比較滯后。同時,學校應以體育法律法規為依據,做好體育課堂和學校體育教育相應的配套的課內外的常規建設,將一些新發生的不良現象及時地進行總結,必要時制定和完善新的文件和要求。

作者:周夢海 單位:成都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崔福林,王國英,許春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2]苗治文,王贏.競技體育道德對信仰的訴求[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3):12-16.

[3]李江,王正倫,唐永干,等.當代中國競技體育倫理失范及其規制[J].體育與科學,2013(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