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舞蹈發展與評分體系變化過程分析

時間:2022-09-26 05:17:54

導語:體育舞蹈發展與評分體系變化過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舞蹈發展與評分體系變化過程分析

摘要:從19世紀以前到至今體育舞蹈飛速發展,舞種及舞步在不斷的梳理、參與人群與參與方式不斷擴大、組織機構相繼成立,伴隨著它的評分體系也在改變,論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比較法等通過對1924年以前、1924年-2008年以前、2008年-今的WDSF體育舞蹈發展過程與三個階段評分體系的變化過程分析,找出兩者的變化內容及特點。為從事該自身的教師及裁判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教學與執裁意見,為更多體育舞蹈研究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體育舞蹈;評分體系;過程變化

一、體育舞蹈發展三個時期

1、娛樂健身時期

在原始社會時期,舞蹈起源于遠古人類的勞動生產(狩獵、農耕)、生活、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是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和內在沖動的一種有節律的肢體運動。在1650年宮廷舞被引進,1768年這種源自民間的舞蹈開始流行于歐美各國的交際舞廳,社交舞開始廣泛流行,人們開始用舞蹈進行社交活動。在這個時期就沒有任何的競技性存在,所以將這一段時間劃分為娛樂健身時期。

2、舞蹈競賽時期

人們在以前只用簡單的肢體動作的基礎上,萌發出體育舞蹈新的認識與理解。任何競技體育自身都是以精準的分數來計算成績,而在1924年-2008年以前,在這階段,都是采用的名次,沒有精準的分數,在賽場上選手動作優美漂亮占優勢,暫將此階段劃分為舞蹈競賽時期。

3、體育競技時期

隨著社會認知深層次發展,人們對舞蹈的欣賞不限于停留在美上,許多競技自身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體育舞蹈也不例外。遐想在賽場上裁判能準確,對于一對或一位選手作出精準且高質量評價,相應務必要有一套量化標準讓選手之間產生比較,顯示出各自的差距。目前2.1評分系統就接近更高(高品質)、更快、更強的目標宗旨,在計分方法上從相對到絕對上的變化就更加接近競技自身的評分,所以將這一階段劃分為體育競技時期。

二、評分體系三個時期的變化

1、1924年以前(娛樂健身時期)

追溯到1924年以前,人們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透過舞蹈或動作來抒發各自的感情。人們視舞蹈作為一項娛樂健身的活動,這時是沒有任何規則去限制,只強調娛樂與健身,強調身心和諧發展,此過程中衍生出原始舞蹈、宮廷舞、民間舞、公眾舞、交誼舞。

2、1924年-2008年(舞蹈競賽時期)

在舞蹈競賽時期(1924年-2008年)主要經歷了新舊國際標準舞,它從以前的4個舞拓展到10個舞,在1924年,由英國發起的歐美舞蹈界人士在廣泛研究傳統宮廷舞、交誼舞及拉美國家的各式舞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美化與加工,于1925年正式頒布了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等四種舞的步伐。在1950年,摩登舞中又增加了維也納華爾茲。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一些舞步,古巴人當時習慣頭頂東西行走,以跨步向兩側的扭動來調節步伐,保持身體平衡,古巴人就把原始的舞蹈融入現代的情調,行成了倫巴舞。摩西哥人規范了恰恰舞步,使之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當時巴西人喜歡用鼓來當樂器,敲打出音樂,由于巴西人的激情火辣的性格,就規范出了桑巴舞步,并且深受人們的喜愛。牛仔舞,起源于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中所有的難度動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斗牛舞起源于法國,發展于西班牙。伴隨著舞種的變化,為了評判的公正性,就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去約束它,促使體育舞蹈更好的發展。在1924年至2008年以前體育舞蹈評分要素主要分六大要素執行。但每個要素沒有分級指標,評分要素里面也有重復的出現比如時值與節奏表現力。該階段的比賽輪次是:預賽、復賽、半決賽、決賽,計分方法是:預賽、復賽均采用淘汰法,而決賽采用名次法,成績評判是:比賽的裁判由7-9人組成進行評判。該階段每個舞步都是根據人的肢體特點和生活習慣加以整理形成的,產生相應的規則,側重于舞者之間的比美,是相對評分,并且舞種發生了變化,由4支到5支,由摩登的5支到摩登拉丁的10支舞。

3、2008年以后(體育競技時期)

在這段處于體育競技時期,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在1991年5月成立,從1998年開始,體育舞蹈被列為中國文化部“荷花杯”的評獎項目,目前,世界各國將國際標準舞易為“體育舞蹈”,成為體育運動項目,2000年成為悉尼表演項目。在2008年-2012年2.0評分系統的評分要素分為:五大評分要素,每一項大的要素下,囊括了幾個小的分級指標,相對于2008年以前的評分要素來說,在重要項評分要素里是減少了,但在后面的分級指標里卻是細化增加了,并把PS雙人配合單獨剝離出來,作為一項獨立標準來評判.為了比賽期間更好的完成,它的競賽方法采用的比賽輪次:預賽、復賽、半決賽、決賽。該階段的計分方法是:預賽和復賽采用淘汰法,半決賽和決賽采用打分法。該階段的裁判安排:比賽裁判員由9個或者11個的裁判員組成,對每對選手在賽場上表現進行評判。該階段的特點,裁判人數增加,但無分組,相對評分,半決賽與決賽開始了打分法。在2013時2.1評分系統產生,體育舞蹈最新的評分要素把拉丁舞與標準舞區分對待。并在評分內容上將拉丁舞分為TQ技術質量、MM音樂的應用、PS舞伴間的配合、CP套路和表演展示四大要素。將標準舞分為TQ技術質量、MM音樂的應用、PS配合技巧、CP編舞和表演展示。每項要素里的分級指標增加且越發詳盡。裁判要根據這些標準給出舞者是否能達到此分值。這比起以前就更加具體,標準也更加細化,評分依據也更有說服力。該階段的競賽方法比賽制度仍延用2008年-2012年一樣的比賽制度。2013年后WDSF體育舞蹈比賽的比賽輪次:預賽、復賽、半決賽、決賽。計分方法:預賽、復賽采用淘汰法,半決賽和決賽采用打分法。該階段的特點,裁判有分組,絕對評分。該時期,通過悉尼奧運表演項目,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極力將它推向奧運競技項目,為了體育舞蹈發展,2.0和2.1評分體系相繼推出,2.1更加接近競技發展目標。

三、結論

從19世紀以前到至今,體育舞蹈不斷的演變,從當時的娛樂演變到今天的競技時代。隨著項目性質的改變,體育舞蹈評分體系也在不斷的改變,項目的改變帶動評分體系的變化,反之,評分體系的變化也制約了項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15版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體育舞蹈評分規則[S].

[2]張清樹.體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作者:蔣冰玲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