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9-26 03:36:38

導語: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體育強國口號中,學校體育在體育強國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為體育教育專業在體育強國口號下應做的努力,提出了:加強使命感教育及更合理的課程設置;強調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發展;提高碎片知識整合的能力和加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及生存教育四個要求。

關鍵詞:體育強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

主席在一系列論述中強調: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現實生活中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判斷,并提出建設“健康中國”“教育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目標。在“體育強國”的目標中,體育教師,作為體育傳播的執行者,文化傳承的中間者,如何讓教師樹立體育強國的使命感,如何培養適應新時期的體育教師隊伍,為體育強國之路舔磚加瓦成為了重要的課題。

1.學校體育是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強國是由若干個指標構成的,包括: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產業和體育軟實力,當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是我國體育強國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推動力。教育部在2016年對高校體育工作專項調查中公布了如下的數據:在被調查的523所高校中,已知制定了學校體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高校占56.60%,初步建立了體育工作評價考核機制的高校占63.48%;在28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能為大一、大二本科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體育必修課的高校占52.50%,在243所高職高專院校中能為大一、大二專科生開設不少于108學時體育必修課的高校占52.26%,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半數以上高校都把體育納入長期規劃發展中,在保障必修課的同時還提供了體育選修課程,體育強國的最終任務是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強,鍛煉意識強,體育參與度強和社會認同感強,體育強國的最終實施者是每個單獨的個人,學校作為青少年聚集學習成長以及個體發展的核心地,學校體育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個人今后參與體育鍛煉情況的好壞,學校體育具備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說學校體育是體育強國的根本。

2.體育強國與體育教育專業的關系

2.1體育教師是體育強國實施的保障。201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審核通過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有史以來黨中央層面出臺的第一個有關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該意見指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而隨后教育部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更是進一步凸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體育教師作為教師群體中的一份子,在體育強國戰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吉林省為例,在2017年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在校生達到14.8萬之多。強大的師資力量,是實施體育強國的保障。2.2體育教師時實現體育強國的關鍵。作為以中小學體育教師為主要培養對象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是體育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中突出培養對象的實踐能力尤為關鍵,各學校的培養目標稍有差異,但總體目標都是培養具備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性強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其中,能從事學校體育教學是作為體育教師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業務能力,通過技術課程的學習,掌握該技能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實際教學中予以運用是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既不同于學術性人才的培養也有別于專業運動員培養的主要核心點。術科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被培養對象實踐能力的基礎和職業能力發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專業優勢推動培養對象專業成長的保證。這也是培養體育教師的關鍵所在。

3.體育強國對體育教育專業的要求

體育教育專業,作為未來教師培養的搖籃,在體育強國建設中更應該體現自己應有的擔當,強化內在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樹立更高的使命意識,是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教師的先行條件。3.1加強使命感教育及更合理的課程設置。對于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而言,應該立足于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體育教育有別于運動訓練和專業運動員的特殊性,在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過程中,一是需要考慮所學知識是否與時俱進,在滿足身體機能練習的同時,要能促進心理認識,有時代的大局觀,強調實踐的重要性的同時,具備體育強國的使命感。二是要考慮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學生的就業方向眾多,不可能全是教師,有想考取公務員和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學生,或想從事經營體育管理方向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在課程設置上也應予以考慮,在競技性體育教育的基礎上加入娛樂、健身、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方式。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擴寬教育面,力求培養出全方面的復合型人才。3.2更強調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運動能力的水平決定了能否培養出高水平的體育教師,也決定了學生今后進入教師崗位,能否成為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的關鍵。在體育教育階段,強調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突出專項運動能力是加強自身業務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同時,培養學生分析運動動作的能力以及加強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的能力是今后從事教學工作能力的保證。開展以項目為主導的各類教學環節的基本功大賽(如:籃球運球繞障礙計時比賽、足球射點得分比賽、口令隊列隊形比賽等基本功大賽)、微課大賽(如:實施某一技術動作教學)等形式強化學生的基本功能力。3.3提高碎片知識整合的能力。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網絡能開拓人們的視野,不可否認的說,國內外優秀的教學短片和優秀的教學方法以及以頂尖運動員為主的,做的訓練視頻隨時隨地都能通過網絡進行觀看,學生通過自身興趣點,搜索獲得的資源,對自身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往往優秀運動員的激勵作用能激發學生自身參與運動以及提高運動教學能力的熱情。這種間接經驗的獲取是在學校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因為學校不可能有相應的優秀資源,請國內外優秀的選手和教師進行現場演示和教學。通過視頻所獲得的知識雖然不可能自成體系,但卻是最新,最優的教學訓練短片。在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堂教學中,集中安排一段時間以座談的形式,對某一動作或某一教學環節,進行超出課本教案以外的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這種探討是建立在學生課外通過視頻影像看到或學到的基礎上進行的,提高碎片知識的整合能力,是永葆最新知識,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課外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3.4加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及生存教育。社會適應能力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個人或群體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下調整自己行為和觀念,以適應社會環境變化的過程。作為新形勢下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良好習慣養成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方面;應對挫折能力方面以及人際關系處理方面更應注重培養。生存教育指的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領悟生命的過程、學習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指導意義。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大部分就業方向在教師,學生的面授群體是中小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生命、體驗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在應對自然災害以及突發危險時,能迅速做出正確有效的應對措施,不光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機能,而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熟練掌握的技能。

4.結論

學校是青少年的聚集地,體育課程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優秀體育教師的唯一路徑,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下一代的身體素質水平,學校體育作為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校體育一部分的體育教育專業,更應體現歷史擔當,樹立使命感,加強自身基本功建設,努力學習最新知識,提高自身教學實踐能力,是新時代賦予體育教育專業的要求,也是青少年未來身體健康發展的保障。

作者:張忠林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