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網絡仙俠小說的運用與意義
時間:2022-08-21 03:38:05
導語:傳統文化在網絡仙俠小說的運用與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仙俠小說作為中國幻想小說的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網絡仙俠小說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托,講述正義之士追求仙道的故事。網絡仙俠小說在儒道釋的仙俠世界下,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與大膽的創作,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運用和創新,用現代化的方式訴說傳統文化。本文以《香蜜沉沉燼如霜》為例,探討傳統文化在網絡仙俠小說中的運用與意義。
關鍵詞:網絡仙俠小說傳統文化
在西方奇幻類小說的影響下,我們開始思考怎么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奇幻小說,在此背景下,潛藏的仙俠小說被大家發掘出來,并且依靠網絡平臺正在不斷地發展。在網絡仙俠小說中,作者通過自己的寫作經驗,用儒釋道的仙俠世界,將傳統文化與故事情節巧妙結合,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點綴,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文化的歸屬感。但這些傳統文化運用并不是簡單地以古人的口吻展開,而是用現代化的方式來講述一個充滿古風色彩的傳奇故事。
一、儒道釋的仙俠世界
幾千年來,中華傳統文化對中國人道德修養的熏陶是顯而易見的,以儒家為主的儒道釋文化已深入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和日常生活中。作為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的網絡仙俠小說,更是用儒釋道構建了一個仙俠世界。首先仙俠小說對世界觀的劃分使用的是道家元素。“六界”為仙俠題材小說的世界觀體現,中國上古神話就有六界之說,它們分別為五行八荒界、芥子六合界、九曲黃泉界、直符靈動界、宇宙混沌界和坤元中宮界。后來道教延續這一傳統,把六界進行劃分為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和冥界。仙俠小說以中國神話故事為藍本,所以在世界的劃分上往往依據此傳統。《香蜜沉沉燼如霜》在道家六界劃分的基礎上,世界被劃分為天界、魔界、人界、妖界、花界和幽冥界。同時小說中修煉、仙丹、法器、道教經典與小說主人公的仙骨嶙峋等元素,都是道教思想的體現。即使有道家元素的世界觀,沒有儒家思想也構不成好的仙俠故事。仙俠小說的特點之一就是用道教元素構建框架,去表述儒家思想內涵。在網絡仙俠小說中,主人公修仙一方面是為了自身修為得到長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世間正義,修仙道路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斬妖除魔,即儒家六德中的“仁”。得道之后,以民為本,為民謀求福利更是得道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小說中,水神對火神批評的一段話體現了此思想:“今日若非小神日游偶至此處,火神莫非竟欲縱火燒了那小樓之中百余條生靈?”雖無鳳凰的身量,這仙人審視責備的目光卻頗是有幾分威嚴,“上蒼有好生之德,螻蟻尚且偷生,修行根本乃是為救蒼生于水火之中,火神這般違背仙道下狠手,這萬余年的道行算是白參了!”a可見修行的根本是救蒼生于水火之中,造福百姓。當然,儒家的思想也表現在諸多方面,例如小說人物關系體現“三綱五常”;修仙往往要拜師求教,修仙子弟對師傅態度體現出儒家“尊師重道”思想;門派之間通過相互斗爭而成為正統,《香蜜沉沉燼如霜》沒有門派之間的較量,取而代之的是天帝要統一六界的愿望,這都是儒家“大一統”思想的體現。小說雖很少對儒家觀點進行直接描述,但是在小說情節里的中庸思想與“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人情懷等方面,都體現著儒家文化。仙俠小說里儒、道思想只是為輔,真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是佛教思想,矛盾發展遵循因果循環,緣起緣滅,作為小說暗線推動故事情節的展開。仙俠小說往往采用傳統順敘的敘述手法,以時間為線交代矛盾發生的前因后果,故事套路基本為:前期因為主角某種原因遭受變故,中期不斷完成任務打怪升級,后期基本學成歸來報仇雪恨,并且成為一代宗師。平凡主角能夠拜師成功是因為緣分,而拜師復仇也是有著前因后果,這些都蘊含佛教“因緣”與“因果”之說。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因花神與天帝的孽緣才導致一系列故事的發生,并非無因無果。小說也存在其他佛教元素,例如水神去參拜佛祖尋求建議,佛祖的建議都是虛幻縹緲的,需要人的頓悟,體現佛家隱喻的思想。網絡仙俠小說通過儒道釋構建出一個仙俠世界,與網絡仙俠小說中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節等相輔相成,融為一體,使小說從始至終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子。
二、傳統文化的運用與創新
對于如何運用上下五千年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暨南大學副教授鄭煥釗評論道:“面對我們很多很好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故事想象資源,能不能立足于它們的故事、它們的世界觀、它們的情境本身生發出有系統、有深度、有飽滿性、有邏輯的世界,成為能否形成文化資源核心創意的基礎。”網絡仙俠小說中僅僅有儒道釋的世界觀是不夠的,人物的價值體系、故事情節內容等,都要有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中國仙俠故事。對于傳統文化不僅要去運用,更要有所創新。我們先從人物方面進行討論。《香蜜沉沉燼如霜》里的主要人物對文化典籍進行了一定的參考,一些傳統文化元素更是在人物之間的矛盾中凸顯出來,我們以“旭鳳”和“潤玉”為例。在小說中,旭鳳和潤玉的真實身份為鳳凰和應龍,他們都是傳統神話中的神獸,《山海經•南山經》中對鳳凰有所記載:“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山海經•大荒北經》也提到了應龍:“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可見在小說中人物設定都有所依據。在人物關系矛盾中,他們分別作為天帝的嫡子與庶出,小說也提到旭鳳為下任天帝,體現出“嫡長子繼承制”的宗法制度,但在小說高潮,潤玉發動兵變奪取政權,是對歷史上如明代朱棣與朱允炆等皇位斗爭故事的參照。中國古代一直強調“龍鳳呈祥”的觀念,而在小說中旭鳳和潤玉為一龍一鳳,卻是水火不相容的敵對關系,體現了網絡仙俠小說中打破傳統思維的現代主義風格。其次是網絡仙俠小說會模仿一定的古文風格,用詞用語也有著歷史典故。《香蜜沉沉燼如霜》中有一片段寫道:小魚仙倌溫和一笑,低頭輕搖,似乎十分遺憾,“如此看來果然錯過了。平生憾事又添一樁。惟盼今日失之東隅,他日可收之桑榆。”b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我國傳統成語故事。在寫作方式上,一般網絡仙俠小說繼承了唐宋文學簡潔精煉、篇幅精煉短小等特點,其文本結構上為片段化連綴和心理化表達,敘述方式有著唐宋神韻,表達一種含蓄內涵。但是網絡仙俠小說作為通俗文學,必須做到“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結合,迎合大眾的審美需要。小說中不僅有古文的語言風格,也穿插著幽默風趣且被大眾所熟知網絡用語和俗語,如“第一、二、三、四、五、六感”“兌水的貓兒尿,端不上臺面”等,這些話語在網絡仙俠小說中的運用,使高高在上的仙界接了地氣,增添了生活氣息。歐陽友權先生提到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創作的重要性,否則作品是無根之魂,要想做到筆下有乾坤,胸中必須有文化。對于傳統文化運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簡單地以古人的口吻來講故事,今人難以進入具體的歷史語境,作品可能會缺乏代入感,甚至漏洞百出,所以網絡仙俠小說語言古體與現代語言風格的交融是時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學思想與現代價值觀的碰撞。首先是彌補了傳統文學價值觀的缺陷,網絡仙俠小說中的人物雖然來自仙俠世界,但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的影子。這些人物往往代表著一個群體的理想,將不被傳統價值接納的自我顯示出來,引發心理上的共鳴,處理精神上的危機,這是傳統文學所做不到的。其次是傳統文學中的人物設定往往帶有臉譜化,而網絡仙俠小說中人物塑造是復雜的,《香蜜沉沉燼如霜》中,象征正義的天帝和天后罪大惡極,而魔界的鎏英等反而是正義之士,這種強烈反差是對傳統文學中人物設定的突破。網絡仙俠小說同時也傳承了傳統文學的價值觀念,周志雄先生總結道:“網絡小說作為當代的通俗小說,也承續了傳統小說的‘勸善’功能。蘊含了讀者所普遍認可的文化價值觀,包括除暴安良、善惡有報、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網絡小說繼承了傳統小說中的文化價值觀。”網絡仙俠小說當然不僅有中國的傳統美德,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出真善美的時代精神。
三、網絡仙俠小說傳統文化運用的現實意義
在過去,仙俠題材由于不符合主流意識、虛構色彩太強等原因一直在小說中處于邊緣地位,不受重視。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興媒體的出現,依托于網絡文學發展的大背景下,仙俠小說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特別是網絡仙俠小說中對傳統文化的運用,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年輕一代的讀者起到激勵作用。仙俠小說中人物盡管前期會經歷各種失敗,但最后一定會實現成功的逆襲,這是我們中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傳統奮斗精神的體現,對現實生活中充滿挫折的年輕人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潤玉通過自己的臥薪嘗膽,抓住時機推翻了先天帝的政權,從一個庶出卑微的身份,成了萬人之上的天帝。當代年輕人在生活中難免四處碰壁,仙俠小說中的俠義情懷與具有反抗斗爭精神的故事情節,可以有效緩解他們的精神焦躁,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重新燃起斗志,相信只要拼搏奮斗就可以成功。可以說網絡仙俠提供的想象世界,是當代一些年輕人無處安放的青春的皈依地。第二,豐富網絡文學內涵,提高讀者審美水平。相比于其他網絡小說,網絡仙俠小說具有鮮明的審美優勢。有網友對仙俠小說如此評論道:“大量引用神話人物、道家思想、道教典籍,照搬道教的修煉方法,并且大量地吸收了儒、佛的學說、人物、軼事,形成了以道為主、儒道佛交相輝映的修真世界。”通過網絡仙俠小說創造的古色古香的仙俠世界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靈活運用,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補充相關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網絡文學的內容,使網絡文學逐漸向高雅方向靠近,同時也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讓讀者有更高的文化修養。第三,以時代為依托,傳承時代的經典。網絡仙俠小說作為網絡小說的一個分類,自然存在網絡小說中的眾多缺點,如“娛樂化”“低俗化”等。2018年,為了規范網絡文學的傳播秩序,國家開展了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其中針對的一個重點就是網絡作品價值觀導向不正確和內容低俗色情,所以應積極改造網絡小說中不足的地方。網絡仙俠小說作為當今傳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以時代為依托,與時俱進,在保持我們民族文化內核不變的基礎上,傳承我們的時代經典。
四、結語
網絡仙俠小說首先通過儒家與道家思想構建世界觀,然后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運用和改編,最后用現代化的方式訴說傳統,成了神話與現實的中轉站,在發展中成為中國幻想文學的代表題材。面對時代的潮流,網絡仙俠小說要對歷史神話等元素進行合理運用,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挑起時代的大梁,讓中國傳統文化以新的形式繼續發展,做到真正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作者:王晨航 楊帆 單位:安徽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傳統文化元素在藝術設計的運用
- 下一篇:優秀傳統文化對違紀違法治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