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維茶文化內涵對比分析
時間:2022-05-25 11:39:27
導語:漢維茶文化內涵對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熱衷于研究茶文化,這股熱潮也是現代人對茶文化的重視的反映。自中原飲茶習俗傳至西域后,茶與新疆少數民族相互融合生成次生文化多層重疊積淀。本論文以茶為切入點,從茶文化的禮俗與茶文化的內涵兩個方面對漢、維茶文化進行比較研究。
關鍵詞:漢族;維吾爾族;茶文化
茶作為一種健康的飲料,不僅深受漢族人民的喜愛,維吾爾族人民也是對它鐘愛有加,兩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獨具一格的茶文化。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管是對人們的生活,還是文化來說,都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一、茶的禮俗對比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蔚為大觀的文化格局。這些文化在統一的中華文化中融為一體,這一格局被叫作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在這一格局下,西域地區的茶文化接受了中原地區茶文化的碰撞與沖擊,與此同時,受當地民族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逐漸演變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由于漢族與維吾爾族兩個民族的文化、風俗等方面有所差異,因此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也中形成了風格各異的茶禮俗。這種禮俗文化延續傳承,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以茶待客的禮節
以茶待客作為社交場合中的一種重要手段,被各族人民認同并成為一種禮節代代相傳。客人來訪,主人奉上一杯清茶。邊喝茶邊聊天,主客在飲茶時共敘情誼,其樂融融,情感的交流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因飲茶方式和風俗習慣的差別,漢族與維吾爾族以茶待客的禮節又不盡相同。1.漢族以茶待客的禮節漢民族的以茶待客之道,首要的便是座次禮儀問題。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以左為上,因此主人在接待客人入座時,應從左面順時針由尊到卑的順序排列。飲茶的環節也頗為講究,有選茶,裝茶,斟茶,勸茶,飲茶幾種。選茶,客人來訪,以其為大,便自然要做到投其所好,因此在沏茶之前,主人會拿出不同種類的茶葉供客人挑選,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根據客人的愛好來選茶。“裝茶”,指的是往客人的杯子或蓋碗中放入茶葉。在裝茶之前,手必須洗凈,這不僅是衛生的需要,更是對客人的尊重。裝茶時要使用茶匙,這也是禮儀中的一種。如果有些時候家里沒備茶托或茶盤的話,但要保證茶具沒有損壞且必須干凈無味。斟茶,不需要將杯子完全斟滿,一般講究“酒滿茶半”、“淺茶滿酒”。中國自古就有“七分茶”的說法,說的是倒茶要倒七分滿。若是將茶倒到十分滿遞給客人,便有下逐客令的嫌疑。敬茶,以長者、德高望重者為尊。在敬茶的時候茶杯要放在客人的右手前方,這樣方便拿取,請人喝茶的時候用手端著茶托盤,并且使用雙手送出茶湯,自己的手指不要碰到茶杯的邊沿。喝茶,無論主客,在飲茶時,切勿大口大口吞咽,或喝得很大聲響。這樣不僅會讓人感覺到粗魯,還會對別人造成影響。假如遇到水面有漂浮的茶葉,可以用茶杯(碗)蓋將其輕輕拂去,或者用嘴輕輕地吹開,切忌不能用手撈出,然后隨手扔在地上。2.維吾爾族以茶待客的禮維吾爾族人民對于茶禮是很講究的。有客人來訪,先請年長者進門,并讓其坐在首席。熱情的主人會在地氈上鋪上褥子,請客人就坐。然后鋪上餐布,擺上馕、點心、干果、各種果醬、糖果等食品,請客人喝茶時飲用。維吾爾人斟茶、敬茶、接茶、喝茶都是有一定的規矩的。斟茶時,主人會先將茶碗用一點茶水清洗,放在精致的托盤里,右手抓起茶壺把,左手輕輕按住茶壺蓋,讓茶水沿著茶碗邊慢慢注入,不可有聲音,不能濺起水珠,只能將茶碗斟半碗,否則會被視為對客人的不敬。主人并起兩腿跪坐在地氈上,用雙手拿起托盤恭恭敬敬地向客人敬茶,客人也要恭恭敬敬地用雙手接茶,然后右手把茶碗放在左手上,用右手端著喝。喝完茶后,還是有長者領著做“杜瓦”以示對主人的謝意。送行茶:如果有人即將要出遠門,親朋好友們便會邀請他來喝一杯茶,這杯茶代表著大家對他一路平安,早日歸來的祝愿。接待茶:這種茶代招待的是臨時來訪的客人,一般使用清茶招待并伴以糖果點心、干果、馕等食物,請客人一同食用。和好茶:如果兩個人之間出現了矛盾,難以調和時,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為他們準備一個茶宴。二人互敬對方一杯茶,便代表著誤會解除并重歸于好。商量茶:舉辦結婚等大型活動之前與親朋好友在一起商量典禮上喝的茶,這種典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商量爭取親朋好友的建議和意見。會友茶:在工作、學習等生活閑暇之余,三兩好友聚集在一起喝上一杯茶,聊聊最近的趣聞或煩惱,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自己的壓力。祭祀茶:人去世后,親朋好友在七天之后舉行祭奠儀式時喝的茶。以此來表示生者對死者的懷念。
(二)婚俗中的茶文化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茶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中的婚俗中都占據不同的地位。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因此與婚禮相關的茶俗其實也是各具特色的。各民族在男女雙方締結婚姻的過程中,都有以茶為禮的儀式。茶文化之所以能夠融入到婚俗中,與我國飲茶的約定俗成和以茶待客的禮儀是有直接的關系。1.漢族婚俗中的茶文化最是人間茶正香,花好月圓續華章。以茶為媒在漢族人民中不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禮儀,也是茶作為一種締結良緣的美好象征之物。明人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在這里,可以看到當時彩禮中的茶葉,不是像米、酒一樣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列選,而是賦予了封建婚姻中的“從一”意義。古人認為,茶樹一旦在某個地方扎根,便會堅守于此處,再無法將其移植,因此歷代都將“茶”視為“矢志不渝”的象征。如果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茶,便表達了愿結秦晉的心跡。江南婚俗把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的說法。“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2.維吾爾族婚俗中的茶文化維吾爾族婚俗形式中涉及到茶和茶事的方面很多,這充分說明茶文化這一獨特現象是維吾爾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致的典范。維吾爾族的飲茶習慣、文化心態和傳統禮俗已滲入到婚俗中,從提親定親到迎娶等都需要茶。在婚禮的始終,茶貫穿其間,茶與維吾爾族婚俗長期以來,相互發展影響,增加了茶文化的內涵,增添了婚禮的喜慶。維吾爾族男人在向女方提親時,必須要請一個道德高尚名望較大的男性長輩陪同其父母前往女方家。需帶上馕、茶、方糖做為見面禮。女方家庭同意之后,需立刻準備定親聚會。定親儀式在女方家舉行。舉行定親儀式時男方父母要帶給禮物給女方父母以表示感謝。定親儀式完后,共同商量何時結婚,然后選擇一吉日,正式辦理結婚慶典。維吾爾族平時互訪時也會帶些磚茶。此外,維吾爾族的婚俗還保持著歷史傳統,如姑娘的母親送其茶具,需準備茶壺和四只茶碗。另外,維吾爾族還有一個民間風俗,即為試探女子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養,是否熱愛勞動,而此時,茶變成為了測試題。女子沏的茶,如果味道好,顏色漂亮,在倒茶時沒有聲音,并且將茶彬彬有禮地端給父母或親朋好友,這就表明了這個姑娘十分聰明伶俐。茶文化與維吾爾婚俗如此多樣的、廣泛的聯系體現了維吾爾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反映了維吾爾人的物質文化生活、道德觀念、文化心態等等。
二、漢維茶文化內涵對比
茶文化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有著不同的形態演變。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再到制度文化,茶文化的內涵得到不斷地充實和豐富,進而形成了自身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又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是中國文化特征的具體體現。
(一)漢民族茶文化價值觀
1.以茶尚和陳香白先生曾說:“‘和’是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這種“和”的思想也是中國文化中“和”思想一種表現。自古“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美好期許。而在茶文化之中,人們通過各類茶事活動,以“茶”為載體反映了“和”的思想理念。漢民族通過敬茶、獻茶、贈茶、賜茶等一系列活動來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氛圍,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逢年過節,晚輩給長輩敬一杯茶,即是孝順的表彰,又是一家人和睦的體現;在鄰里之間有矛盾出現時,用“吃講茶”來化解矛盾,握手言和;有客來訪,奉上一杯清茶,品茗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2.以茶崇儉茶之德行,儉為本性。“儉”在漢語最初的意思為儉約、節省,陸羽在《茶經》中說:“茶最宜精行簡德之人,”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儉德”便是茶倡導的一種樸實古雅的茶飲美德。在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勤儉樸素的傳統茶飲美德更值得去傳播和提倡。倘若說干凈是一杯好茶的底色,那真實儉樸便是一個人的底色。懂得克勤克儉之人,猶如茶之品性,至凈至純。世人皆應學習“儉”的精神,在生活中不僅要懂得謙虛節約,更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是中華茶文化的精義,也是需要我們銘記的處世哲學。
(二)維吾爾族茶文化價值觀
1.以茶示禮在新疆很多地區,男女雙方提親之時,親家之間需要相互敬茶。維吾爾族也稱茶為“恰依”。實際上,“恰依”這個詞,已經不單單是茶的意思,它已經融合在維吾爾族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維吾爾人生活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客可以說成“給一碗茶”,參加定親宴會叫“讓喝茶”,吃早飯時間說成“喝茶時間”。大大小小的聚會都可以稱作做“恰依”。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在城市居住的維吾爾族更多地選擇在外面的“茶吧”、“奶茶館”及飯店等休閑娛樂場所招待朋友。2.以茶會友維吾爾族人民常常舉辦一些組織性的茶會活動,他們因茶而聚,以茶聯誼。這種茶會也常常被叫做“恰依”聚會。“恰依”聚會分很多種,有親戚恰依,同學恰依,鄰居恰依,同事恰依等。擺上好馕、干果、茶,人們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這種“恰依”活動不僅能緩解人們的壓力,還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促進社區團結。茶作為友誼的使者,在禮尚往來的交際活動中,是將人們串聯在一起的社會紐帶。同時也說明對于維吾爾人民而言,“茶”有著“無茶不成事,事事必有茶”的功能,抒發了維吾爾族人民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茶文化的內涵之于漢維兩個民族而言,既有共通性,又有著自己特殊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生禮儀活動都與茶緊密相連,人們通過各種茶事進行不同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兩個民族皆重視情義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把這種茶事活動當做是聯系人際關系的紐帶。由于兩個民族在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性,以此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一個民族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牢在本民族人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堅不可摧。價值觀與文化如出一轍,是一種抽象和概括,用肉眼無法看見,但是可以通過人們的言行舉止來發現他們的價值觀。
三、結語
隨著社會文化的多樣化,新疆地區茶文化的特征與功能、傳承與變化,尤其在少數民族風俗中的體現和變化的研究,不僅能豐富我們對新疆文化的了解,更是尋找新疆茶文化的內涵,并促進其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李莫森.《詠茶詩詞曲賦鑒賞》,第17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
[2]柯秋先.茶書[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3.
[3]王祥林.現代禮儀實用教程[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4]引自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西南卷,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812頁.
[5]陳琿,呂國利.中華茶文化尋蹤[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0.
[6]吐爾遜·吾守爾.維吾爾族的茶文化[J].南昌:農業考古1996,(4).
[7]袁志廣.論維吾爾民間“茶俗語”及其文化意蘊[J].烏魯木齊:語言與翻譯,1999年第2期.
[8]蔣瑜秀.淺酌維吾爾族茶文化[J].烏魯木齊:新疆社科論壇,2007(4).
[9]周楠.姚楷強.漢維茶文化與茶語言[J].和田: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第30卷第三期.
[10]林更生.維吾爾族茶文化習俗,[J].農業考古,2011(05).
作者:萬飄飄
- 上一篇: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 下一篇:陶瓷茶具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