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9-29 09:33:39

導語: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

摘要:作為中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是專業構建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地方高校課程改革的推進,在高校古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課時量減少、文學史與作品選的配置、分朝代講述的傳統授課模式等。面對這些問題,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進行新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地方高校;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對策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情懷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由于通識教育的需要和課程內容的獨特魅力,近年來許多非漢語言專業也將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納入基礎課程之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課程改革的推進,目前地方高校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如何順應課程特點發揮自身學科點優勢、如何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層面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等,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地方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培養目標變化、課時壓縮、社會需求等主客觀因素的變化,地方高校的古代文學教學呈現出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授課仍以教師的講述為主輔助學生復習考試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往往造成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和內容過于陳舊等不良后果。另外,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漢語言文學課程設置中也屬于較有難度的課程,加之古代文學學科本身以其固有的歷史環境為背景,這就使其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感,故而目前地方高校的古代文化課程教學中仍面臨著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戴建業認為高校古代文學史的教學存在以文學史為中心,忽視作品的講解;注重治學方法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基本功的訓練等問題[1]。李新宇提出古代文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分段講授文學史、壓縮教學時間、割裂文學史與作品選之間的聯系等問題[2]。葛恒剛認為高校古代文學課堂中仍然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考核方式也是與講授式教學模式相關聯的一卷定成績的考核方式[3]。除此之外,還有學者對教學課時減少與教學內容較多的矛盾、中學語文課程與高校古代文學課程的銜接等現狀進行了研究和反思。這些研究大體上揭示了新時期古代文學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將這些問題總結如下。(1)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分朝代、分階段的教學安排會雖然有其合理性且為多數高校所采用,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這種教學安排的合理性在于,可以將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發展線索清晰明確地反映出來,這樣便于學生分階段掌握經典作家作品,同時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中國古代文學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但是這種安排也有其缺陷:一是分階段講授時,往往由不同教師分別擔任不同文學階段的講授。然而由于每位老師對文學史的理解與感悟不同、教學側重點不同,這就使教師授課之間的補充說明十分重要。同時每位教師都只講自己負責的那一段文學史,那么對整個文學史的總體發展脈絡就缺乏歸納和分析,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進行把握。二是各階段的負責教師往往更注重該階段的作家作品,強調該階段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不利于學生們全面、客觀地把握作家作品。三是對中國古代文學史如何科學合理地劃分階段,其分期界限與分段標準至今仍是學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2)國內高校的古代文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文學史、輕作品選的現象。有些高校將文學史與作品選分開講授,而大多數高校則將二者結合在一起講授。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是漢語言文學的基礎課程,是學習古代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不學作品選就無法準確地感受具體作家作品的魅力、無法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學史。但很多高校認為作品選的學習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完成,而文學史的教學才是古代文學教學的高階研修內容,這是不符合古代文學教學規律的。目前高校古代文學的教學普遍面臨課時減少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文學史與作品選的關系,使其符合古代文學學科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優化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是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的問題。(3)是保障教學質量和課時減少的現實情況之間存在矛盾。中國古代文學史相比其他中文類課程而言,具有其顯著特點,即教學內容時間跨度大,從先秦神話開始到清代末期結束,歷時三千余年的文學史都包容在此一門課程之內;同時,教學內容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除了每個朝代著名的作家作品之外還涉及哲學、美學、文化、文獻、歷史等知識,知識覆蓋面廣、體系恢弘龐大。目前,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各高校普遍存在壓縮理論課程課時的情況。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課時也被不斷縮減,從最初的500課時左右普遍減少到200~300課時之間。進行教學改革、增加實踐課程固然重要,但就中國古代文學這一時間跨度大、內容系統龐雜的學科而言,如何在本就不足的課時又減少的情況下,完整全面地對學生傳授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就成了古代文學學科教師必須面對的新課題。(4)部分地方高校為了響應“地方性、應用型”的號召,為了更貼近“培養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目標,提倡將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與中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接軌,即中小學語文需要什么,我們就講什么,這就導致原本非常受學生歡迎的“《紅樓夢》與中國文化”“《史記》導讀”“《論語》導讀”“《周易》與傳統文化”等十分具有學術意義和文化價值的選修課被砍掉。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接軌”方式很值得我們深思。從來“求其上者居其中,求其中者居其下”,為人師者必須站在比教學內容更高的學術層次、具有更高的學術視野和更寬廣的知識范圍,這樣才能將教學內容傳授好。所謂“舉重若輕”“治大國若烹小鮮”,達到這樣境界前提是先要知其“重”、知其“大”,我們現在反而從其“輕”而就其“小”,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改革方案。

2地方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解決策略

針對地方高校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審慎思考,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以便深化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下優化課堂教學。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有便于知識的系統講授、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等優勢。但在這種傳統的“一言堂”課堂上,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無法很好地發揮年輕人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程君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指出這種模式應由課程教學規劃、執行課堂教學、學生成績考核、教學效果評價四大模塊構成[4]。這種改革后的問題式、啟發式、探索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切實解決師生之間的溝通協調不暢、互動不強等問題,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其次,在教學方案的制訂上,應制訂包括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總體方案。每個學校都應該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按照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總體思路,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總體方案,并制訂可操作性的具體方案予以落實。例如:王小艷提出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古代文學教學,將文學作品與歷史遺跡、民族風俗等當地文化充分融合以促進學生對古代文學的理解[5]。郭中華認為經典作品的背誦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有著重要意義[6]。劉威韻提出應將古代文學史的教學與歷史形結合,在歷史中講文學[7]。地方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大多數采用的教學思路是以講授文學史為主,開設選修課為輔,同時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作品選全面提高學生的古代文學素養。另外,傳統教學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所占比重較大,選修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因此,高校古代文學的課程建設也需要進行改革,設置豐富的選修課,使必修課與選修課相互補充,這樣既能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又能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完整的、多元化的教學課程體系,完成對課程設置的改革。最后,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建立學生與教學內容的有效連接,使學習古代文學不再是扒“故紙堆”,而是形象且直觀的,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古代文學的教學質量。吳靜提出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豐富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8]。楊智提出用“直播課堂”的方法對古代文學教學進行創新,并指明其具有還原課堂沉浸感、提升學習自由度和課程完成度的優勢[9]。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處理好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的關系,注意師生的互動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問題。

3結語

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各高校各學科都在相應政策的號召,努力做好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工作,及時跟上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主流發展趨勢。中國古代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的傳統學科和專業課必修科目,其改革方案應得到重視。要做好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是基礎,深化課程改革是全面提高課程建設水平、扎實推進專業建設工作的重要保證。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各高校應結合學校的基本情況,制訂符合自己的發展方案,充分論證,推動實踐,科學審慎地逐步推進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戴建業.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狀與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84-91.

[2]李新宇.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反思[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83-85.

[3]葛恒剛.翻轉課堂與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47-154.

[4]程君.淺論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古代文學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20(30):144-146.

[5]王小艷.地域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的路徑研究——以陜北地區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144-146.

[6]郭中華.高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強化經典背誦的必要性[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4):70-72.

[7]劉威韻.論如何創新優化高職院校古代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上),2020(5):80-83.

[8]吳靜.試論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探索,2017(S1):80-81.

[9]楊智.直播課堂:“互聯網+”背景下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8):89-90.

作者:張琛 蔡淼 于海博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