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民族文化的旅游戰略
時間:2022-12-23 11:25:29
導語:當代民族文化的旅游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胡顯強工作單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
(一)景區硬件1.傳統建筑修復與重建部分有傳統建筑的景區中,有的傳統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損壞和拆除,這些被損壞與拆除的建筑,根據規劃需要,對有特殊歷史意義的、能反應該景點特色的部分傳統建筑,要修復與重建,這些需要修復與重建的建筑,應該在尊重原建筑風格的前提下,了解原建筑建造的歷史,以“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這一主旋律統領傳統建筑的修復與重建,使這些傳統建筑成為彭水以打造山區鄉土的、原生態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點景觀。例如,彭水山谷公園改造“通過建設一環、兩軸、六區、十八個景點,將現有公園打造成集休閑、游憩、文化體驗等多樣功能為一體的縣城核心生態綠區,充分彰顯彭水深厚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山谷公園的改造,可以在保留公園大門主調風格的基礎上,依據山谷公園依山而建的地理態勢,各景點的修復與重建,著重反應彭水民族混居山區文化以及厚重歷史。郁山古鎮的打造,在古鎮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說懷書的茶館,仿古的書畫、文物交易市場等,彰顯古鎮悠久歷史文化。2.“鹽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有的景點的傳統建筑,數量比較多,損毀嚴重,例如,彭水縣郁山古鎮被毀掉的“九宮十八廟”、唐代始建的開元寺等,均被損毀,要修復與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很長的時間,在一定時間內靠本縣的財力難以修復或者重建,但這些景點的建筑是頗具影響的,很有特色的,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給予修復與重建,對本地的旅游業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要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先借鑒“印象武隆”的方式,打造“鹽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待條件成熟時,再給予批量重建。“鹽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可以選擇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義的部分建筑、雕塑、標志等,再聘請著名導演,聯合一批業界巨匠,與本地文藝界人士組合成強有力的創作團隊,用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手段,采用多種高科技手段,與當地淳樸的風土人情演繹“鹽丹印象”,重現輝煌歷史,在帶給觀眾完美的視聽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時,讓游人在短時間內了解黔中文化、鹽丹文化,了解彭水悠久歷史。(二)地標建設與指示標牌1.景區標志性建筑每一個景區,都應該有一個或者幾個標志性建筑,這些標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該景點的山區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優勢,例如,各種高低不同、形態各異、錯落有致的大山資源,豐富的流水資源,變化萬千的奇石資源,漫山遍野的樹木資源等,結合本地的歷史,民族混居地風情等,可以做成以樹木為主元素的建筑,以奇石為主調的建筑,以流水為主題的建筑,這些建筑,有的是苗族的風格,有的是土家族的風格,有的是漢族的風格,例如,摩圍山風景區,可以充分利用樹林里的樹木、樹樁、根藝、藤條等為主元素打造建筑,保家桃花山莊的建筑,可以選木結構的吊腳樓為主元素,再配以秋千,漫山遍野的桃樹、桃花;磨盤石風景區、阿依河漂流區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為主調裝飾的建筑、石梯、石壩,再配以用烏江奇石組成的抽象的烏江風光雕塑群;郁山古鎮懷龍亭的打造,可以選擇有小橋流水的亭閣、的具象的雕塑等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這些標志性建筑,無論是何種風格,均使其體現“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這一主調。2.景區內外指示標牌除了景區標志性建筑以外,景區內外的指示標牌也是各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指示標牌,一是材質可以根據景點特色選用竹、木、藤制的,以及石材的、鋼制的材料制作等;二是指示標牌的文字內容體現民族混居特色;三是盡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標牌,并分別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標注,使游人不僅能在彭水境內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點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彭水作為“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三)其它硬件1.酒店、商店“吃、住、購”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一個地方旅游,除了欣賞當地的風景名勝,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還要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購買當地的土特產等旅游紀念品,此外,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對餐館、酒店、旅館等餐飲與住宿處,超市、商店等購物處的建設及裝飾要注意規劃與設計,這種規劃與設計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檔次按照不同的風格以及不同的類別,由政府牽頭進行規劃與建設,這種規劃仍然要圍繞“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這一大的主線,使其在統一中保持個性,例如,在郁山古鎮規劃仿古民間小吃一條街,以及賣小飾品的仿古一條街等。此外,彭水在首屆“一節一賽”召開期間就進行了店鋪裝修與美化的工作,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稱贊。隨后,對學校、社區、商場等的建設,也可以有選擇地加以規劃與建設,使這些特色輻射面更廣。2.道路、交通“行、游、娛”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公路、鐵路、水路構成了彭水旅游的立體交通,大鄉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區鄉土旅游的主調,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納涼、郁山古鎮觀光,造就了彭水集運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格局。例如,彭水旅游打造的過程中,其交通工具的選用,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觀光游船、竹筏,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馬匹、滑竿,可以在郁山古鎮街道恢復特色仿古觀光小車、仿古人力車等。
(一)旅行社及導游等從業服務“旅行社作為現代旅游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服務內容是綜合性的,是把食、住、行、游、娛、購等多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因此,應該加大對旅行社的組建與管理,使之適應迅速興起的旅游服務活動。同時,成熟的旅游服務中,作為旅行社從業人員的導游的素質是比較高的,彭水旅游在起步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狠抓導游素質提升,打造特色優質的導游服務。其方法,一是選拔旅游專業導游方向畢業的學生到彭水各旅游景點工作,這項工作,可以由政府牽頭進行;二是對旅游在職人員素質的提升,可以由旅游局組織相關人員負責執行;三是對旅游后備從業人員針對彭水旅游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的提升,可以由彭水縣職教中心與旅游局等單位聯動完成。這項工作,可以借助彭水縣教師進修學校胡顯強老師承擔的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地方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彭水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正在編寫過程中),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從而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二)酒店、餐飲及旅游支持服務外出旅游,人們除了談論本身的旅游景點以為,議論最多的就是餐飲與住宿,因此,酒店、旅館的服務水平,餐館、小店的特色餐飲,以及旅游服務的其他支持力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酒店、旅館環境是否舒適,被褥是否整潔,設施是否齊全,安全是否有保障,服務是否熱情周到等,都直接影響游客的情緒。另一方面,餐飲的好壞更是旅游的一個重要環節,彭水的旅游餐飲,可以分三塊打造,一是以火鍋、川菜等為主的重慶特色餐飲;二是以雞豆花、蕎面、三香等為主的彭水特色餐飲;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魯菜、蘇菜、粵菜,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飲,這樣的安排,既可以宣傳推廣本地菜系,突出“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擴大其影響力,還可以讓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時,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飲,提升旅游的滿意度。再者,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提供縣內不同旅游線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選擇,提供縣內旅游線路與本縣周邊線路的銜接線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選擇,旅游景點的門票在網上、售票景點的方便快捷購買等。
(一)傳承傳統文化旅游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增長知識、了解異域文化、滿足人們探新求異和求知的欲望。實踐表明,旅游者對旅游的印象中,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給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點的景色留給我們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更容易讓人激動,因此,各地旅游的打造,都很重視文化的打造,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統領景點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發祥地,其鹽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在彭水“山區鄉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過程中,一方面,以黔中文化、鹽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統領景區的打造,使景區頗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通過教育部門在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傳承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得以持續傳承與創新。再者,通過文化部門在村組、社區等宣傳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深入人心。(二)創新旅游文化一方面,創新景點文化。人們除了關注景點本身的景色以外,景點文化成為人們對這個景點關注的重點,因此,對景點文化的包裝與策劃,以什么方式呈現與凸顯,在景區中服務人員的知曉度與導游的解說,成為景區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彭水縣借助“一節一賽”打造旅游文化。繼去年彭水“一節一賽”取得矚目成績的基礎上,今年再度舉辦“一節一賽”,以大型民族歌舞•嬌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國摩托艇聯賽、江河釣魚大賽、烏江流域特色美食周、烏江畫廊杯首屆彭水阿依河國際漂流大賽、烏江流域特色農副產品展銷、黔中文化論壇等12項活動助推彭水旅游。再者,統一規劃、設計與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產、紀念品,使之從另一角度呈現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產,可重推大腳菌、精絲苕粉、郁山搟酥餅等。旅游紀念品,打造有彭水“山區鄉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種特色旅游紀念品供游客選購,這項工作,可以在政府牽頭下,由旅游局、文化部門組織本土民間藝人、美術院校師生、相關廠家共同開發完成。(三)打造本土文化除了旅游文化以外,通過各種途徑打造本土文化,也是彰顯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借助各種資源舉辦全國性大賽,擴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借助本縣面向全國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兒漫畫網站”以及其所擁有的眾多資源,舉辦“‘阿依河杯’全國少兒漫畫大賽”,吸引全國頂級漫畫家及眾多漫畫愛好者、學校師生參加漫畫大賽,借助本縣面向全國的唯一的“鄉土美術網”,舉辦“‘烏江畫廊杯’全國首屆鄉土美術大賽”,吸引全國民間藝人,廣大農村學校師生,相關研究人員參加大賽,通過長達半年至一年的征稿,既擴大了彭水縣在全國的知名度,也收到了眾多的優秀的漫畫作品、鄉土美術作品,還活躍了彭水本土文化,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舉辦縣級的文學、攝影、書畫、聲樂等大賽,鼓勵本地藝人、愛好者、學生,創作本土味濃厚的作品,以豐富本土文化。再者,舉辦旅游相關的大賽,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質量。例如,此次“一節一賽”中“武陵山•烏江畫廊民俗生態旅游經濟發展論壇”的舉辦,就是很好的嘗試。
- 上一篇:漢語課堂的中國文化詮釋
- 下一篇:小議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