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發展的途徑探索
時間:2022-12-25 10:11:31
導語:西部文化發展的途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張弘劉楊工作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委黨校
增強文化科技含量,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可以斷言,未來國內外文化產業競爭將是一場科學技術的競爭,高新技術的滲透將會成為文化產業崛起的驅動器。因此,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注重科技創新和應用的前沿性,并及時通過最新科技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創新,將之轉化為文化產業新的生產力。從東方到西方,一個新的競爭潮流正在風起云涌,那就是搶占與文化緊密結合的技術制高點,然后擴大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的生產,以達到全面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目的。為此,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投入巨資,搶占具有文化內涵的高技術產業和有高技術含量的文化產業的制高點。與過去時代的文化服務業不同,今天我們所說的文化內容產業有著信息化的技術內涵和特定的背景,是一個“人類的創意和知識集中的領域,是以數字技術擴大再生產的領域,是服務產業的核心部分,也是親環境性的產業”。比如,花木蘭本來是我國本土的一個古代傳統文化中傳承了上千年的人物形象,但是運用新的數字技術、佐之以美式文化之后,這部片子在我國獲得了巨大市場空間,美式觀念也被悄悄滲透進來,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完善高新技術人才流動機制,建立健全人才市場流動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文化科技人才,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做到人才先行。高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使文化產業更加具有發展潛力。具體來說,要想出高水準的文化產品并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必須具備大批高水準文化產品專業制作人才和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要想創作出一流的文化產品,就必須打破行業和國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產品的生產規律,實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動、交流與合作。同時,還須改變傳統的文化人才地區、單位的陳舊體制,實現向人才資源管理的社會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場化轉變。從投入角度看,文化產業是投資見效快,回報高的產業。可以說西部文化產業發展缺的就是文化科技人才。規范和完善文化產業的創新體系,關鍵在于人才創新。鑒于此,西部應該建立暢通無阻的文化科技人才的市場流動體系,讓國內外文化科技人才自由流動,轉變以往開放引進過程中過時的思維定勢。
深化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加大人才引進和人才激勵機制。人才資源是發展文化科技的主體。文化產業是一種高智商的活動,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尤其需要大批高素質的領導和管理人才。文化產業的特性要求文化企業人員必須既懂文化又懂經濟,既熟悉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又精通市場運作和市場經濟運行法則。鑒于此,西部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依托高校、學術界的力量和資源優勢,把文化產業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目標,形成從本科到博士生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同時,要面對境外文化企業集團搶灘我國文化市場,爆發人才爭奪戰的情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和減少文化產業人才的流失,為發展壯大自身文化經濟創造有利條件。現在,吸納和引進人才已漸漸成為全球人類資源管理者和組織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實施文化產業人才戰略,一方面要加大文化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吸引國內外的優秀文化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改進力度。創造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識才、用人機制,努力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社會環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完善技術人員獎勵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設立獎勵基金。研究制定技術創作成果等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充分調動各類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加強文化生產、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處理吸收外來人才與培養本土人才的關系上,做到“不單要兩眼向外,求賢若渴,也要兩眼向內人盡其才”。在求賢若渴引進人才的同時,也要把人才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創新思維,建立健全人才選錄機制。文化科技人才戰略是實施西部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之關鍵。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戰略是第一戰略,人才是第一需求的理念應該成為我們發展西部文化產業的重要理念。西部文化行業由于受舊文化體制的束縛,市場化運作很低,尤其是以往用人機制還沒完全轉變,大鍋飯、排資論輩、外行領導內行等現象仍然存在,人才選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歷、文憑、工作經驗等僵化模式。人才戰略不僅牽扯到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部門,還牽扯到領導、行政、法規政策等多個方面。因此,在人才選錄方面應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自上而下,從整體上徹底轉變舊的、不合適宜的用人機制,樹立新的人才選錄、考核機制。“要開出一條路來,讓有才能的人快速成長。”具體有三個方面需要創新:一是要破除“論資排輩”,大膽使用優秀年青人才。二是要破除“求全責備”,樹立用人所長的觀念。對人才要有正確的定位和認識,注意揚長避短,因人而異,各盡其能,把人才配置到最適合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三是要破除狹隘思想,兼收并蓄選用人才。要破除身份界限,唯才是舉,正確看待文憑與水平、內部人才與外部人才的關系,不斷拓寬選用人才的觀念。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做到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體系。
加強市場監管,建立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場能夠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當前西部文化市場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就更為滯后。例如,資金市場、設施市場、人才勞務市場、中介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急需建設和發展。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西部地區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例如,目前西部文化市場存在的侵權盜版屢治不絕,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向市場提供的文化產品無法滿足消費需求是根本原因。沒有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發展,其它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就沒有基礎和依據。反之,文化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和水平又制約著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發展,兩者之間的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各文化市場門類相互制約的局面。特別是文化要素市場中的資本市場是現代文化市場的核心,需要有新的思路和舉措。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了發展區域和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群,這表明在國家層面上,除了強調一般意義的產業形態之外,我國開始注重地區的差異性,尤其是西部地區,破解了以往文化產業政策“一刀切”的現象。《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之后,進一步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必將形成新的文化產業投資熱潮,西部各省(市)區文化產業也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面對機遇和挑戰,各級政府如何根據當地的客觀條件對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科學、準確、符合實際的規劃和決策,無疑成為西部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