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文化底蘊對表演的重要性
時間:2022-06-17 10:30:33
導語:演員的文化底蘊對表演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性
一個人內在涵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往往就代表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修養(yǎng)并不是一種表面功夫,而是內在的不自覺的外露。一個人如果敗絮其中,即使金玉其外也無法掩蓋他的淺薄。一個演員的文化修養(yǎng),從他們所扮演的角色身上就可清楚地看到。演戲不僅需要專業(yè)知識、技能技巧,更需要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修養(yǎng),一個修養(yǎng)淺薄的演員很難詮釋一個內心經歷復雜人物,一個文化欠缺的演員甚至可能因為讀不透劇本而無法理解人物,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了。如果沒有了對于藝術的鑒賞力和辨別力,那么表演水平就會停留在平庸甚至成為扭曲。因此提升內涵和文化修養(yǎng)是我們演員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演員的文化修養(yǎng),除了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言談舉止上,還體現(xiàn)在演員對臺詞的理解上,演員只有擁有過硬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更加深入的挖掘劇本、分析劇本,研究劇中角色身份背景,性格特征,體會人物的內心思想感受和情緒變化,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去創(chuàng)造角色。無論是角色性格特征的把握,臺詞中潛臺詞的挖掘,還是對劇本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都需要演員具備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就從注意閱讀它的臺詞開始吧……主要的是它的字句的中心包含著劇本和角色的精神實質。用智慧好好地,深入地去加以思考吧。”這種智慧來源于演員修養(yǎng)的深度,一個富于內容的詞,是很有分量且被緩慢地說出來的,是因為演員大量的內在情感,思想,視象,總之是在內心創(chuàng)造了全部潛臺詞后才表現(xiàn)出來的,“空洞的詞兒好像篩豌豆那樣迅速地往外撒,而內容充實的詞兒卻像裝滿水銀的球那樣緩慢地轉動”。[1]列寧說過“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利用語言來相互交流,傳遞思想,表達情感……語言在表演創(chuàng)作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語言是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最有利,最得力,最便利的信息產生和傳達的手段與工具之一,因此演員創(chuàng)造人物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運用演藝語言技巧,將劇作筆下的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實,鮮明,豐富,生動地一并釋放和傳達出來。同時要認識到語言藝術的內在實質,那些最美妙的語言,就是在學習和工作,研究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體會得來的。只有如此表演才會成功,而不會是曇花一現(xiàn)。演員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意識能否得到充分發(fā)揮與文化修養(yǎng)有著密切聯(lián)系。演員作為一個二度創(chuàng)作者,要受到文學劇本、導演構思的制約,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制約可以剝奪演員在創(chuàng)作上的主體意識。歸根結底,演員才是在舞臺上、銀屏上活躍著的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者。一個演員是否能夠真正成為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的作者,那就要看演員的文化修養(yǎng)能否給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角色以充分的依據(jù),特別是在思想上能否對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角色有獨特的解釋及構思。演員在劇本與導演思想的制約下,不應成為導演的傀儡和劇作者的傳聲筒,而應該是這個集體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的一個參與者。有著豐富生活素養(yǎng)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演員對于劇本與人物會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可以豐富與充實劇本的創(chuàng)作和導演的構思,完善而優(yōu)秀的劇作與拍攝又能夠更加突顯人物色彩,并透過人物展現(xiàn)出演員自身的素質能力。
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途徑
專業(yè)技能包括了表演理論水平及專業(yè)基礎技巧,首先演員需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只有注重表演理論學習,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傳承、發(fā)展表演藝術。而對于專業(yè)基礎技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此提出了一整套關于演員形體和發(fā)聲訓練的方法,并稱之為“培養(yǎng)演員業(yè)務技巧的體系”。他說“沒有一種藝術是不需要技術的,技術的完美是沒有最后尺度的。”[2]他的《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一書,大部分是談語言和形體訓練,談節(jié)奏、控制等表演技術的。作為演員應重視表演理論與實踐的積累,掌握良好的專業(yè)技能。演員還必須努力提高自己諸如應變力、觀察力、辨別力等基礎素質。一個演員,首先要有操縱自己的能力,達到聲音可塑、身體協(xié)調,其次,還須具備穩(wěn)定而又積極的注意力,靈敏細膩的適應性等專業(yè)技能素質……除了這些一般性要求外,演員還需要具備觀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情緒記憶和動作想象力。[3]每個人的基本素質可能不盡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先天的因素,當然各方面素質可以通過后天有目的地實踐來逐步提高,比如說反應能力低,那么可以有意識的選擇需要靈活反應的事情來進行訓練,一方面體驗了生活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自身的反應能力。斯琴高娃從影30年來,不斷挑戰(zhàn)個性鮮明的人物角色,或忍辱負重,或心狠手辣,或威嚴,或高傲,這些角色被她演繹得絲絲入扣,以至于這些強勢的女中豪杰形象漸漸成為觀眾心目中的斯琴高娃。而這也正基于斯琴高娃高深的表演技能,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所造就的高超的人物創(chuàng)作能力。在專業(yè)基礎素質方面,演員還應該特別注意肢體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正如美國戲劇家喬治•貝克所說:“動作是激起觀眾感情的最迅速的手段”,[4]演員可通過提高肢體表現(xiàn)力,來達到動作準確、豐富、自然,從而在舞臺上動作到位,活動有機。一個演員是否具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也能體現(xiàn)演員的文化修養(yǎng)。世界觀的正確與否,常常會導致一個人對生活現(xiàn)象的解釋與評價的正確與否;導致對藝術形象的解釋與評價的正確與否。因此,演員都應該學習一點哲學,特別是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一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演好一個角色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技能技巧,還要具有—定的歷史知識、社會知識和分析理解能力。文化是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有了文化基礎,才能讀書看報,我們閱讀的書越多,眼界就越開闊,分析理解能力也相應提高。[5]要想提高演員創(chuàng)作角色的能力那便需要全面學習各類知識,演員應當注重對其他門類藝術有所研習和借鑒,包括對人文風情的研究、歷史知識的研習等。于是之老師在講自己演劇生活時說到:對演員來說技巧是第二性,而修養(yǎng)是第一性。這里所指的修養(yǎng),包括理論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兩方面,他認為演員的技術就在于認識生活,演員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不僅有助于對劇本、角色、生活的理解,還可以從相近藝術中借鑒到體現(xiàn)生活的技巧和規(guī)律。演員應當培養(yǎng)自己閱讀的興趣,定量的讀一些有用的書籍,增強自身對文學文字的理解,從書籍中自省,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缺點,使自己揚長補短。同時還可以去讀一些散文,那里面的優(yōu)美句子和詞語會對演員今后在人物情感等方面有幫助。大量閱讀后,思維和感官會更為靈敏。演員還應多閱讀各種經典文學作品,聆聽一些高雅的音樂,欣賞高雅的繪畫藝術等等,從各個角度去增強自身的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對人生較深的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地研究角色和表現(xiàn)人物;才能更清楚地體現(xiàn)出表演藝術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演員的魅力,實現(xiàn)獨特的藝術個性。于是之先生說過:“學語言學能使人耳朵敏銳,容易抓住別人說話的特點;學繪畫能培養(yǎng)人的觀察能力,通過人的外形特征窺見內心活動;學文學則更是提高演員素質的重要途徑”。演藝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員,喜歡讀書,學養(yǎng)深厚,似可稱“儒伶”。老一代的有梅蘭芳、孫道臨、于是之等,中年的有李保田、陳道明、唐國強等,青年演員里有黃磊等。時下青年演員無心讀書,儒雅演員越來越少,此勢頭應及時改正,因為如果沒有文化積淀,頂多也就能成為一名演員,而成不了表演藝術家。經驗是指源于感官知覺的觀念和源于反思的觀念。經驗能左右演員的觀念,所以演員文化修養(yǎng)的高低與經驗的多寡也大有關系。演員在表演生涯中會飾演到不同類型角色,而每經歷一段人物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于演員來說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演員應該珍惜對待每一次角色的創(chuàng)造,在表演前認真分析挖掘人物思想、性格,在表演時仔細感受時代環(huán)境、人物關系,在表演后勤于總結心得體會、積累經驗。演員不斷積累經驗的同時,不僅了解了不同類型角色的生活特征及人物內心思想,而且學習到了角色所處時代環(huán)境的知識,增加了演員的知識面。修養(yǎng)還體現(xiàn)在演員的生活閱歷上,如果演員對生活中的事物未曾思考過,對扮演的人物在生活中都不曾觀察過,那么他的表演容易流于簡單和表面,缺乏感染力。而現(xiàn)在很多演員的表演越來越流于表面化,越來越缺乏深度,缺乏感受,流于形式的擠眉弄眼,裝模做樣,這樣的表演是無法打動觀眾的。表演是研究人、表現(xiàn)人的藝術,而人又是最復雜的。作為演員,不僅需要有廣博的學識和對歷史、文學、各門類藝術、心理學、社會學有所了解,同時還需要不斷地觀察和體驗生活,揣摩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各種生活素材來充實完善自我,才能深入地研究人和表現(xiàn)人。演員應多參加社會實踐,增加人生閱歷,體驗人生中不同的角色,嘗試社會中不一樣的生活,并且注意觀察生活,因為影視戲劇來源于生活,多體驗生活中的人情百態(tài)就能體會到人物內心,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讓自己掌握不同階層,不同職業(yè),不同氣質的人的生活習性及思想特點,最終達到拓展自身的思想和技能。一位優(yōu)秀的演員,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精神。演員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知識與能力,這也就要求演員要具備不畏艱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于開拓的精神,要熱愛藝術,必須將一切磨難看成是一種通往藝術圣殿的石階,一種提煉藝術的不可多得的生活素材,無論演員遇到多具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都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去。只有具備堅韌向上思想精神的演員才能保持不斷進取,促進全面發(fā)展,從根本上提高文化修養(yǎng)。
人們常說“演戲演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和修養(yǎng)”,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而成為一個好演員的重要因素便是必須具備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首先是職業(yè)道德品質,一個好演員要重視案頭分析,案頭分析是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重要階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與編導以及其他演員有效地合作,按時完成案頭工作計劃和任務,自覺進行案頭分析是每個演員有職業(yè)道德的具體表現(xiàn)。另外,對于演員來說高度重視自身道德品質是至關重要的。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曾經說過:“戲比天大”,一個德行不好的人,是塑造不出好的藝術形象的,常先生從一個舊社會的“戲子”成長為新中國的人民藝術家和一代豫劇宗師,這與他一生熱愛祖國人民、勇于開拓進取、弘揚高尚品德、保持優(yōu)秀品質是分不開的,常先生的崇高藝德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讓其成為了一代名家。對于如何做演員,于是之先生是這樣說的:“演員在臺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yǎng)、藝術水平以及對角色的創(chuàng)造程度,什么也掩蓋不住……因此,熱愛生活、愛憎分明這一條很重要。演員必須至少是一個好人:忠誠老實,敢愛敢恨,不大愛掩飾自己,我不是說隨便去罵街,我是說他的心應該是透明的,他的感情是可以點火就著的———指正確的感情,不是那邪火。對生活玩世不恭、漠不關心,就不大能夠演好戲。”于先生所言。詞淺意深,真實表達出了做演員的道德標準。“文如其人,戲如其人”,只有品德高尚的演員才能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牢記表演的目的與意義,使表演傳達出其所應當傳遞給人們的積極健康的信息,只有這樣演員才能被觀眾接受和喜愛,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戲路寬廣、德藝雙馨的優(yōu)秀演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底蘊的深淺對演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影片能不能被大家記住,就是要看其是否有深度,是否將這個深度以最好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為大眾所理解。作為一個電影人,我們應該不斷地去汲取養(yǎng)料來充實自己,用更好的、更精彩的表演來回饋大眾,不僅娛樂還要寓教,要給大眾一個正確而積極的指向。只有這樣,我們的表演才真正的擁有傳播的意義,我們的表演事業(yè)才會越來越強盛。
本文作者:宋紅玲張璇工作單位: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