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探索
時間:2022-12-14 09:42:34
導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指出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根據北京城市新規劃,建設首都功能核心區,該區域的定位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地區,針對該區域要求保護古都風貌,傳承歷史文脈,作為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保護與更新都顯得格外重要。以南北鑼鼓巷為例,對其歷史格局與發展進行了分析對比,結合城市更新的發展需要,探討了南北鑼鼓巷基于首都功能核心區要求的未來保護與更新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城市更新;南北鑼鼓巷
1引言
歷史文化街區對于現在的人們,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的,因為他們通常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某一段歷史,向上它承載著這一地區的歷史與文化,向下它寄托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崇敬與期待。歷史文化街區不同于成片的鄉村聚落,它們多位于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之中,由于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氣息和非凡的歷史意義而得以保存,同時它們也需要跟隨城市的更新進行同步的變革,在保證保留其獨特且意義非凡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跟隨城市發展的腳步,更好地融入到整個城市中去。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的,多數街區經過改造以后以旅游景點的形式呈現出來,而缺少了真正的歷史文化內涵,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呈現,其首要任務是要保證其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其次才是隨著城市更新而演化的其他形式,不能顛倒主次。次要任務是考慮歷史文化原住民的感受,這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少歷史文化街區為了發展旅游業而忽略了原住居民的感受,這是十分不對的,因為原住民的生活狀態也是街區里歷史文化風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花費精力認證思考,進而以一個融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城市的更新是一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沒有城市是可以停滯不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必然要做出相應的滿足與當代社會需要的更新和變化從而來適應城市人口以及文化發展的不同需要。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城市中的其他相應的因素也要隨之進行更新,而歷史文化街區隸屬于城市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隨之進行更新,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歷史文化街區改如何進行更新使我們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對于歷史文化街區,自然有很多歷史遺存下來的風貌以及習俗,這些風貌習俗會隨著城市的更新發展不符合其時代的需要,對于這些逐漸落后的因素,需要我們更加仔細地分析并加以研究來進行選擇性的保留或者更新,要完整的保存下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文脈,在此之上才能進行更新改造,來使其更加適應更新發展后的城市。
2南北鑼鼓巷的歷史沿革
南北鑼鼓巷的胡同系統是北京城內最完整的片區之一,它保存了元代特有的胡同院落肌理、擁有最大的規模、最高的貧瘠、最豐富的資源的棋盤式的傳統居住區。里坊是古代城市里面的居民區組織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城市規劃建設基本的單位。鑼鼓巷在元代時期是昭回坊、靈椿坊、靖恭坊與金臺坊之間的分界線。我們可以看出,南北鑼鼓巷在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中,其地理位置逐漸向城市中心地帶靠近,向內城推移。其中南鑼鼓巷這一區域的胡同,則基本上保留住了曾經的城市肌理,其規劃布局為棋盤格式。至于到了近代,在經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破壞之后,人們開始意識到了保護的重要性,開始著手對南北鑼鼓巷街區進行修復,并將其確立為北京市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區,這對南鑼鼓巷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鑼鼓巷街區是北京歷史文化街區的代表,經過各部分專業人士的多年的共同努力,將南鑼鼓巷定位為歷史文化街區,這種定位對于今后對歷史遺跡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南北鑼鼓巷之間,其中南鑼鼓巷較北鑼鼓巷的發展更為迅速,業態更為豐富,對于很多來京的游客來說,南鑼鼓巷已成為必去之地。然而曾經的南鑼鼓巷,是一條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街區,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遷,居住功能逐漸由主要變為了次要,而旅游業和商業則發展為了更為主要的功能。
3南北鑼鼓巷的產業發展
從清初至20世紀30、40年代,鑼鼓巷內的十多條胡同中,既有大戶的世家,也有小戶的市民,居民很多。巷內的小商號也有不少,包括糧店、肉鋪、面鋪、酒鋪、醫館、衣鋪等。雖然規模不大,但行業種類比較齊全。隨著發展變遷,這些鋪面也大多合并,開始逐漸減少。現如今,鑼鼓巷逐漸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轉變為現代化的旅游景區,在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的基礎上,添加了不少現代化的設施,使南北鑼鼓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業態更是豐富,文化創意產業是南鑼鼓巷的代表,文藝的酒吧也是南北鑼鼓巷吸引游客的重點,更新換代頻率比較高的小吃以及獨具特色的首飾鋪子,將南北鑼鼓巷整個街區裝點得格外吸引人(圖1、圖2)。它們不再靜態地停留在文化遺產保護上了,而是向旅游產業靠攏,更多的注重游客的旅游體驗。這種新舊文化的沖擊變化,將現代的經濟文化需求與曾經的歷史文化保護需求相融合,提升了游客的感官體驗,同時也相對的提升了周邊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但與此同時,也不排除因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居民帶來的困擾與不變的存在。現如今的鑼鼓巷己經逐漸變成游客到北京來參觀體驗當地文化風情的必游之地,對那些關注著北京胡同文化的人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近些年,隨著一些致力于文化研究而又熱愛藝術和旅游的人們的涌入,鑼鼓巷做到了把傳統的文化和現代的創新融合在一起,并且發展良好且迅速,已經形成了不小的規模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2001年以后,鑼鼓巷逐漸開始出現了許多家酒吧,從而使其成為了獨具特色的酒吧街,也因此吸引力很多對此感興趣的游客。除此之外,這條街還出現了很多不同性質的店鋪,例如甜品店、創意小禮品店鋪、獨具特色的首飾店、服裝店以及各種口味的小吃店等,隨著發展和變化,這里的店鋪經營更加多元化、更加現代化。尤其是近幾年,鑼鼓巷也成為了不少年輕時尚人士以及媒體關注的中心,常見年輕人的時尚街拍及電視劇取景于此。這里也就成為了最有價值的展現老北京文化風情的地點。這里許多的名人故居、中央戲劇學院都使得很多游客慕名來到這里,這有力的帶動了南鑼鼓巷的經濟發展。總而言之,南北鑼鼓巷內的文化產業大致呈現出的特點有:多數為個體的工商戶,多數從事的行業是服裝、工藝品、酒吧、咖啡廳和餐飲等;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相融合;有很多創業的年輕人,他們對現代商業的體驗與傳統文化的交融十分注重;出現了影視等全新的業態。
4以四合院為主體的歷史文化在城市更
新背景下的保護社會是不斷在發展的,城市也在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四合院這種具有文化氣息的建筑形制自然同樣身處變化之中,如今幾乎見不到元代的工字廳,明代的建筑因為清工部的《則例》的規范也同樣發生了變革,但是這些變化是發生在建筑本體內部的,變化的幅度和范圍都并不大,這種變化也并不會對其文化脈絡造成干擾和影響,其文化內涵依然傳承并未中斷,四合院這種建筑形制作為居住建筑,一直隨著人的居住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發展變化更新,這足以說明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建筑的藝術都與人的生活環境和方式緊密融合不可分割。南北鑼鼓巷街區內的四合院建筑在歷史的發展變遷中有衰敗的跡象,而且不僅是出現衰敗,其藝術形式也同樣發生著變化。由于近代工業革命帶來了不少全球資本,所以它們也為南鑼鼓巷注入了全新的西洋的建筑藝術。我們不能去否認這種新鮮文化的注入,因為這是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新文化的注入雖然豐富了原有的文化氛圍,產生了新的中西結合的建筑性質也美化了街道的景觀,但是從另一種方面來看,這種發展也同樣對中國傳統的四合院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幸運地是這些隨著發展帶來的變化范圍和規模都不是很大,不會影響這種文化在整條街道中的展現,鑼鼓巷街區在諸多其他方面仍然與傳統建筑文化保持著統一和聯系,而且這些變化至少在現在看來對整條街巷的影響是積極的,它確實將新舊融合起來,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5發展趨勢
對于鑼鼓巷這類歷史文化街區而言,想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堅持以保護為核心,而不是盲目的開發新事物。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中不同的區位之間必然會因為此類街區的發展和保護狀況形成競爭,但是城市的發展需要這類良性的競爭,老街區的發展關鍵是要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街區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來打造自己的招牌特色,以形成強有力吸引力,才能在城市的發展中脫穎而出,占據有利地位。鑼鼓巷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對我們來說就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是十分寶貴的東西。北京這座城市也正是因為擁有很多這種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的街區才成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而為世人所敬仰。如今,人們越發看重對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的保護與呈現,所以對于此類歷史文化街區在隨著城市更新發展的過程之中,首要的就是要堅持保護的核心地位,只有保護好了才能發展好,開發要適度、要酌情,這樣才可以為街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也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以支撐和推動發展。在對歷史文化街區重新規劃發展之初,我們需要以尊重歷史為出發點,對鑼鼓巷范圍內除了四合院以外的具有文化價值的內容同樣進行保護。就現在而言,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的開發采用了旅游和文化相結合為主導的形式是比較正確的。如果在旅游商業開發的同時忽略了歷史文化的保護,那么這條街區一定不會是現在的狀態。實踐證明,旅游商業街的形成包含著游客在觀光文化遺產是的自發行行為,兩種功能是相互依托的關系。這種關系表明了這種融合發展之中良性的互動。但是并不代表發展已經完全成功,仍然需要警惕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商業利益收入的流向問題,這種商業收入一旦只是為了牟利而無法繼續作用到保護發展之中,現有的文化遺產就無法得到常規維護和持續保護發展的經濟支持;第二種就是商業過度開發,這種過度會破壞本體建筑以及珍貴的四合院建筑,對原有街區也會造成破壞,這就屬于開發過度而忽略了應以保護為中心得原則。資源都是有開發上限的,超過了限制就會對原有基礎產生破壞甚至是毀滅。如今的鑼鼓巷已經逐漸出現商業開發與保護的競爭趨勢,老城區內歷史文化遺產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威脅。以利益為目的的開發行為正蠶食著珍貴的四合院以及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對此一定要盡早的警醒并且進行控制,如果任由此類商業的開發帶來異質的文化建筑形式對傳統街區特色進行抹殺,破壞文化遺產的保護,破壞發展賴以生存的基礎,這種發展是毫無意義的。因此,這種態勢需要得到有力的控制否則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即便這樣無節制的商業開發從獲利的角度上來講是成功的,但在已經被確定為文化遺產保護區的鑼鼓巷街區就是不成功的,因為保護的目的并沒有達到,違背了“保護”為核心的宗旨,這種發展就不是可持續的,需要杜絕。
6結語
南北鑼鼓巷曾經是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不少重要名人志士的居住地,是當今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街區,在北京,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可以說這里見證了中國一段時期內的歷史。當前,對鑼鼓巷的定位屬于現代大城市中的原生文化,它需要體現原有的居民風情的同時,又要有現代的創意空間。胡同這種文化是北京所特有的,當今的首都北京發展迅速,是處處體現著國際化的大都市,鑼鼓巷位于這樣的現代化大城市的中心地帶,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它肩負著體現北京現代文化和歷史文化相融合的責任。如今,對鑼鼓巷的保護是超脫于文化遺產的保護的,是以此為基礎的融入了創新,借助不同方面的創新,將新鮮的文化創意產業融入其中,改善了鑼鼓巷的商業業態,提升整條街區的文化底蘊和品位。與之前相比較,現在的保護措施更加有效,更加接近居民生活,將旅游業引入文化遺產街區的同時,提高了文化內涵以及品味。
總之,在文化遺產保護這條路上,需要尋求一條適合中國發展、適合“人文北京”建設的道路,這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發展方向。雖然南北鑼鼓巷的發展與保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加強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提升本地居民的參與意識、提升公民素質以及與更好地融合歷史和現代等方面,南北鑼鼓巷街區還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是南北鑼鼓巷下一步需要繼續發展更近和改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淇.努力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J].前線,2010(1):3~13.
[2]金元浦.“人文北京”的多層次深刻內涵[J].前線,2009(5).
[3]陳劍.論“人文北京”建設的內涵[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
[4]張純.地方創意環境和實體空間對城市文化創意活動的影響———以北京市南鑼鼓巷為例[J].地理研究,2008.
[5]杜梅萍.建言人文北京共謀和諧發展:“人文北京”論壇綜述[J].前線,2009
[6]趙雯.探討北京城市歷史風貌保護與更新方法一基于南鑼鼓巷的實地調查和巴黎相關案例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09.
[7]張先得.南鑼鼓巷憶舊[J].北京規劃建設,2000(3):64.
[8]龍露.北京南鑼鼓巷蛻變四部曲[N].羊城晚報,2010-07-12.
作者:趙翊彤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 上一篇:文化遺產開發性保護模式思考
- 下一篇: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