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傳承研究
時間:2022-09-01 02:52:04
導語: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者旨在分析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現狀。以淮安市中醫院為例,從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知識生產力和社會影響力三方面入手,探究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和方式。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有待提升、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嚴重不足以及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傳播方式有待改進是目前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塑中醫藥形象,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強化中醫藥人才保障,建立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堅持淮安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擴大淮安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提升江蘇中醫藥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醫學,中國傳統;組織文化;建設路徑
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中醫藥逐步登上國際舞臺,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日益頻繁,成為象征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的本質與靈魂,2017年以來,隨著《中醫藥法》的確立與實施,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在近代中國醫療發展的進程中,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載體已由傳統的個體行醫者轉變為現代企業架構形式的中醫院[1]。中醫藥文化與中醫院文化建設關系密切、相輔相成,因此要想繼承和傳播中醫藥文化必須要充分借助和利用中醫院平臺,做好中醫藥文化宣傳工作,塑造良好的中醫藥形象,為提高我國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做準備。
1概念闡釋
1.1文化軟實力。“軟實力”的概念最早由約瑟夫•奈教授提出,最初他認為軟實力包含用來吸引他人的文化、應用于國內外的政治價值觀以及合理且具有權威的對外政策[2]。國內學者熊正德認為文化軟實力包含三方面:第一形神兼備,由精神與物質在文化領域結合形成;第二虛實相生,由意識形態融入于文學創作之中進而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第三軟硬結合,由國家硬性指標加以評價并反作用于政府政策之中[3]。文化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黨的報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帶頭肩負起這份責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奮斗。1.2中醫藥文化軟實力。中醫藥文化是體現中醫藥特色與靈魂的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要件。何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簡言之便是蘊藏于淵源深厚的中醫藥文明之中的價值吸引力、知識生產力和社會影響力。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民族寶庫的鑰匙,南京中醫藥大學于2017年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共同創辦中醫孔子學院,中醫孔子學院的誕生不僅寓意著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同時也寓意著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高。
2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建設現狀分析
2.1淮安市中醫藥歷史文化背景。江蘇中醫素有“南推孟河,北數山陽”之說,淮安市地理位置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醫藥學發達,是青蓮崗文化和“淮醫學派”的發源地。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平曾在《淮醫對中國醫學發展的貢獻》中寫道,“在淮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醫文化積淀非常深厚[4]”。淮醫起源于西漢初期,形成于清代中葉。期間吳鞠通和“山陽醫派”使得淮醫登上了中華醫學的巔峰,發展于清末明初,傳承弘揚于新中國[5]。從2009年開始,淮安開始重視淮醫品牌,以“惠民、健康、人才、品牌、發展”為主題,連續多次舉辦“中國•淮醫”文化節。“中國•淮醫”文化節的順利舉辦,壯大了淮安醫學人才隊伍,成功地叫響淮醫品牌,提高了淮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了整個淮安地區的影響力[6]。組委會先后收到中華醫學會、國家衛生部監督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賀電100余份[7]。由此,淮醫聲名鵲起,得到了政界、學界的廣泛認同,文化內涵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2.2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體現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并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情況。鑒于淮安市中醫院是全市唯一一所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本研究以淮安市中醫院的門(急)診量來體現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診療患者越多,其中醫文化的吸引力就越強。2013~2017年《淮安年鑒》顯示,淮安市中醫院5年間的門(急)診量總體呈上升的趨勢,分別為2013年16.86萬例次,2014年21.02萬例次,2015年25.53萬例次,2016年20.13萬例次,2017年22.55萬例次,平均診療患者為21.22萬例次/年,2015年診療患者人次達到最大值,2016年出現短暫下降,與2015年相比降低了5.4萬例次。由此可見2016年淮安市中醫院積極鼓勵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去基層坐診這一措施發揮了良好的作用,診療患者人次的降低,減少了患者的就醫等待時間,有利于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此外,根據2015-2019年《江蘇統計年鑒》所載明的數據顯示,5年間江蘇省平均單個中醫醫院的診療患者量為36.64萬例次(表1),與之相比淮安市中醫院的診療量明顯偏低,這可能與院內基礎設備設施和醫務人員的數量有密切聯系。2.3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本研究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主要體現在淮安市中醫院論文的發表和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方面。在論文的發表方面,查找時間限定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3日,作者單位限定為“淮安市中醫院”。在萬方數據庫中共檢索到440篇文章(表2)。近10年淮安市中醫院發表的論文數量呈波動上升的趨勢(表2),年平均發表的論文數為44篇。2017年和2018年淮安市中醫院發表的論文數量有明顯增加,共計145篇,這與該單位2016年申報的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項目、省醫學科技獎、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省衛生計生委科研等各級各類課題20項密切相關。但2019年度淮安市中醫院僅50篇,與2018年相比減少25篇。在專利申請方面,查找時間限定同上,2015年淮安市中醫院首次申請專利《芪術養生保健袋泡茶及其制備方法》,同年淮安市中醫院引進13名醫學博士、碩士,醫院碩博士總數達到65人,為專利的申請奠定了人才基礎,此后每年該單位都保持一項專利的申請,表明在中醫藥文化的建設中,淮安市中醫院在2015年以后開始慢慢注重中醫藥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引導創新、鼓勵創新積極性的作用。2.4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中醫藥文化的社會影響力主要體現在淮安市中醫院近幾年在社會上的文化作品,其中主要包括面向群眾的講座、義診、義教等志愿服務活動。淮安市中醫院是全市唯一一所非營利性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江蘇省中醫院“戰略聯盟醫院”、上海龍華醫院“姐妹醫院”和“程氏針灸”臨床研究基地,是淮安市中醫藥研究所、淮安市肛腸病診療中心,承擔著市內中醫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要工作。2011年以來,淮安市中醫院圍繞推廣中醫藥的主題,開展“蒲公英行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在“蒲公英行動”中,志愿者們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通過講座、直播、電視臺報道和維護運行微信公眾號等方式[8],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做好當代中醫藥的科普工作,使人們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有效地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新媒體影響力。2016年,淮安市中醫院與市內多家醫療單位共建醫聯體(醫療集團),完成所有科室與各成員單位的對接工作,與集團成員單位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20多次,2017年7月7日淮安市中醫院醫療集團舉辦“第二屆中醫藥理論與技能競賽”,對市內的中醫人才給予了理論和實踐技能上的肯定。為響應國家號召,院內多位專家更是積極參與基層衛生機構的工作,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查房,開展必要的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在醫療衛生機構中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為回饋患者,淮安市中醫院到鄉鎮、學校、企業、社區等舉辦義診、講座,發放宣傳材料,在現場為患者提供針灸、推拿、刮痧等中醫藥特色醫療服務。這些行為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2018年1月15日,正值流行性感冒的高發季節,淮安市中醫院走進長征小學開課,教孩子們用中醫方法進行預防,帶領孩子們辨識簡單常用的中草藥,體驗刮痧、穴位按摩等中醫特色療法,對照中醫模擬人,“手把手”教他們使用保健穴位,演示正確的七步洗手法等。2018年11月12日,淮安市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待了一批特殊的體檢人群,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近年來,該中心將中醫特色體檢整合到日常體檢中,項目多、功能全、有特色,還在體檢后的健康指導中融入了中醫“治未病”理念,可以為受檢者提供科學可靠的養生保健方式方法和中醫藥特色療法,提升了淮安市中醫院的綜合能力,增強了其對社會居民的影響力。
3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有待提升。淮安市中醫院診療患者次數的直線上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地區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越來越強,但就診療患者總量來說,明顯低于全省中醫醫院診療量的平均水平,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方面,淮安市中醫院中醫從業人員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普遍不高,診治患者所需的時間較長,每天診療的患者總量有限,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速度受限。另一方面,中醫院的醫療資源有限,基礎設備設施不完善,中藥見效緩慢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這導致多數患者在就醫時傾向于選擇儀器設備更加先進的西醫醫院,這既不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同樣也不利于中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如何重新塑造中醫藥的形象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3.2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嚴重不足。從論文的發表和專利的申請的數量上來看淮安市中醫院的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存在波動,總體來說并沒有顯著的提升。究其原因,首先由于中醫院的知名老中醫將工作重點常年放置于臨床實踐,無閑暇時間和精力進行經驗總結;其次中醫院的醫務人員未受過系統的科研論文寫作訓練,在論文的寫作方面缺少理論知識的支撐和指導;再就是淮安市中醫院每年能夠申請到的科研課題數量較少,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撐;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中醫藥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淮安市中醫院在2014年之前從未申請過專利,2015年至今也僅有4項專利的申請,申請專利的數量較少。知識生產力是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必須要求醫務人員在重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知識生產力的提高。3.3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傳播方式有待改進。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流派紛呈,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淮安山陽醫派無疑是中醫文化的一抹絢麗的色彩,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山陽醫派的歷史可追溯到2千多年前的漢朝,歷代以來各大文學家如枚乘、吳鞠通、韓達哉等人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留下了多篇醫學經典,本應被通讀的著作卻很少被當代人知曉,這些可歸咎于淮安市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形式過于單一,內容過于專業化以及缺乏統一的質量衡量標準。因此,對提高中醫藥文化價值的社會認同、傳承和傳播效果造成了嚴重的阻礙[9]。實現中醫藥文化價值,創造新的中醫藥理論體系,需要依靠新的傳承方式與傳播機制,設計合理的制度,建立科學的利益共享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各團體的積極性[10]。
4提升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對策與建議
4.1重塑中醫藥形象,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擴大中醫藥價值吸引力,提高中醫藥的療效是關鍵。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換言之,在醫學界,不管中醫、西醫,有療效其實才是唯一的認證標準[11]。西醫一直以見效快為特點成為廣大患者看病的首選,相比于西醫治療來說,中醫治療雖然過程長、見效慢,但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獨樹一幟。其特色與優勢并不僅在于治療疾病,更在于未病先防[12]。現如今要重塑中醫形象,搞好中醫醫院建設和提高中醫藥療效兩者缺一不可。隨著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重視,當代中醫醫院、診所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為此我們應加強中醫診所的規范化建設,優化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中醫從業人員的入門門檻,避免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混入中醫人才隊伍;增強中醫從業者的臨床實踐能力培訓力度;改進中藥泡制方式以及研發出既便于攜帶又能保證療效的中藥劑型。4.2強化中醫藥人才保障,建立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隊伍。科學合理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是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建設強有力的基礎,秉持人文中醫理念,強化中醫藥人才保障,培育或引進一批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是新時代中醫藥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一是要在人才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合理的中醫藥人才保障機制,采取薪資與補貼相結合、短期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使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人才的薪酬待遇在相同級別的醫療機構中具有較高的競爭力[13]。二是要在高精尖人才引進和科研型人才培養上取得新突破。醫療機構應建立高層次醫學人才隊伍和科研資助專項基金,用于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科研、論文寫作、專著出版、科研成果發表的獎勵。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要著重加強對“長江學者”、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的引進[14]。4.3堅持淮安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擴大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是決定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強弱的重要的指標。中醫藥文化是我國獨有的特色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催化劑,是對外傳播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文化影響范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15]。實施淮安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依靠政府行政手段頒布相關條例來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借助當代科學技術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播速度,擴大中醫藥文化傳播范圍,增強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例如借助微信公眾號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知識,現有的公眾號“淮上會”,其發文量500多篇,但對促進淮安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未起太大的作用,本質在于關注和閱讀量較少,這需要我們認真做好公眾號的前期宣傳工作。
作者:黃素芹 張洪雷 季小雨 田侃 單位:1.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 2.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
- 上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館傳承與保護
- 下一篇:侯官村歷史文化傳承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