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特點

時間:2022-09-26 09:10:20

導語:論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特點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河北省網絡文化主陣地

過去幾年,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上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例如,河北衛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宣傳、滄州好人的宣傳、厚德衡水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保定“油條哥”的宣傳等,在網民中間影響巨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媒體的發展效果顯著,微信公眾號點擊率上千萬,影響突出,例如“冀事本”“河北新聞”“衡水那些事兒”等,現在智能手機普及率1∶1.2,基本上人手一機,隨時上網閱覽新聞。機關單位公務人員都有關注“學習小組”“共產黨員”“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微信公眾號,使得黨中央的聲音能夠進入到每一位共產黨員的耳朵,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進頭腦,武裝人民群眾的效果。

二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呈現發展不均衡的趨勢與特點

網絡文化的優劣取決于網絡文化的主體,河北省網絡文化城鄉發展不均衡,全省網民呈現向城鎮群體逐漸滲透的特征,農村網民占比遠低于城鎮。截至2015年,全省大專及以上學歷網民占比較2014年提升1.2個百分點,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占比分別提升0.7、0.6個百分點;收入501~3000元各階段網民占比較2014年底都有所下降、收入3001元以上各階段網民占比均有所提升。全省網民呈現向高學歷、固定職業、中高收入群體逐漸滲透的特征,網民結構趨向穩定及優化。同時,還需要看到農村網民的變化。2015年,河北省有農村基站9300余個,農村地區單個基站覆蓋范圍擴大,基本實現全省市區和縣城連片覆蓋與重點農村的熱點覆蓋。農村網民達1250萬人,新增86萬人,農村網民占比由2014年的32.3%提升至33.5%,城鄉網民占比差距進一步縮小。優秀的網絡文化占領農村主陣地,還有一段路要走。一些“買馬”、賭博、農村青年通過網絡戀愛等帶來的糾紛和矛盾對社會穩定影響較大。

三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的大好趨勢與地方法規建設之間存在張力

河北省網絡文化日益發展的大好形勢與網絡管理部門自身應對能力之間存在張力。網絡管理部門對于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有個適應過程,畢竟新媒體與傳統的媒體相比,拓寬了信息溝通的渠道,有著便利、海量、成本低、傳播快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信息真假難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微博、微信是個零門檻的媒介,但目前沒有規范、成熟的法律體系去約束它,仍然存在“不可驗證性”,想要核對信息也比較困難。黨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于網絡文化發展也要以法治之器規范引導。目前,國家層面只有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這只是一部部門規章,位階低于法律。因此,全國人大應該把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立法列入議事日程。河北省人大可以探索制定關于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地方性法規,以規范河北省網絡文化的發展。

四河北省網絡文化正在快速成長為一種新的產業業態

河北省傳統的鋼鐵、煤炭、水泥、陶瓷等傻、大、笨、粗的舊的產業形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霧霾等環保壓力增大的新常態下,必須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網絡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河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15年,河北省加速文化與互聯網有效融合,積極開發移動文化產品、數字娛樂產品,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一方面,建設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大力開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試點,推進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飯店創建工作。另一方面,推進智慧旅游示范項目和智慧冬奧工程建設。搭建京津冀文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共享平臺,實施京津冀文化旅游信息共享工程,培育京津冀統一開放的區域文化旅游市場。

五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助力“兩個一百年”,服務地方社會發展

為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助力“兩個一百年”,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在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領導下有計劃、有秩序、有步驟的領導下,自2013年河北省啟動首屆網絡文化節起,已經開展了四屆網絡文化節。有網絡媒體、網絡文學、網絡動漫、網絡攝影、網絡娛樂、網絡公益等七大類14項重點網絡文化系列活動的開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主題“網絡文化助力中國夢”,有主線“謳歌偉大時代,唱響人生夢想,傳播先進文化,記錄美好生活,評選優秀作品”。通過內容健康、形式活潑、互動有序的系列網絡文化活動,繁榮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文化環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思想、文化和智力支持,服務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

六河北省網絡文化傳播手段呈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點

河北省網絡文化傳播既有傳統的有形的“活動”,又有現代無形的互聯網技術。正如上文所言,河北省已經舉辦的網絡文化節有系列的活動為傳播手段。例如,河北省第三屆網絡文化節的傳播載體,傳統的媒體河北日報、河北電臺、河北電視臺、省委和市委宣傳部門與網絡信息辦公室等都在發揮作用;也有現代互聯網及其衍生的傳播載體,長城網、河北新聞網、河北廣播網、河北網絡電視臺、人民網河北頻道、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新浪河北、鳳凰河北和網絡文化節微信、微博,各媒體手機報、手機客戶端,推送網絡文化節的即時信息。優化河北省網絡文化發展,有助于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講話精神;有助于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河北省文化發展戰略中的指導地位;有助于提升河北省文化軟實力,增強河北省的綜合競爭力;有助于實現河北省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目標,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河北特點的文化強省建設之路;有助于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抵制極端思潮和封建迷信思想對民眾的不良影響;有助于抵制國外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民眾的腐化。

作者:彭東立 張成林 張偉偉 單位:河北衡水學院法政學院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張驥等.中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3年文化發展統計分析報告[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4]張驥,房小強.論網絡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影響[J].求實,2009(2)

[5]錢振明.網絡時代的政治學和網絡政治學[J].江海學刊,2000(4)

[6]陸建平.數字時代中國學術出版國際化的國家文化安全管理[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