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7 10:56:21

導語: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研究

摘要: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激發師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可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文章分析了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必要性,指出了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經典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及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率的增多,中國的國際地位及世界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然而,各種消極腐敗的思想讓原本純凈的校園文化氛圍變得復雜,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加快傳統文化教育與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融合是勢在必行,中職院校要加快語文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進程,營造出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為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成功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積極影響。

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多為初中學生,文學文化基礎偏于薄弱,學生能力較差,法紀意識十分淡薄,沒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別是在學生發展方向不甚明確的情況下,部分學生會出現學習目標盡失,學習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中職階段的學生需要面臨嚴峻的挑戰,部分學生在學習意識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會厭惡學習,甚至會逃課,癡迷網絡游戲等情況。部分中職教職員工對學生的種種行為進行管束和教育,但是收效甚微,學生依舊我行我素。部分中職教師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教育疏導,也引入部分教育新理念,強化學生紀律教育,但收效一般,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導致當前中職教學的管理被動局面很難扭轉[1]。但我國的國學經典已經傳承百年,其中孔孟之道的推行、老莊之道的道理講授等,都能給予學生的一定的啟示,且通過語文這門課程進行引導和教育,學生更容易接受,所以面對學生當前的發展現狀,教師應該追根溯源,使用傳統教育的良方,結合語文學科,讓學生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解決現代教育的頑疾。提出“中國夢”以來,素質教育就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內涵的融入,特別是語文學科,本就是文化傳播學科,更要在知識傳統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好的了解。而中職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內涵,能讓學生了解作為中華兒女的責任,更能沿襲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學生為人、處事、學習的能力。并能時刻以傳統文化為指導,在為人處事上做到謙和大方、在學習上做到勤奮努力、在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這樣中職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才能真正地造福社會。

二、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措施

(一)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中職院校語文教材中傳統經典文化的選用標準較高,大多數為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中職院校語文教材的編纂人員要加強傳統優秀文化、語文教學及大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關聯性,提升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化,盡可能地滿足中職學生對不同傳統文化內容的需求。

(二)學思踐行,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生活的零距離接觸

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與生活的點滴有著聯系,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觀察生活,由于文學本就起源于生活,教師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對生活中的遇見的人或事情進行所思、所學和所感。譬如,為強化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教師可以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雷鋒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家中盡量幫助父母承擔家務,并與社區進行聯合,讓學生走出校園來,到社區幫扶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志愿者活動的內涵,且能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收獲到快樂,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每月給父母一封感恩信,收集生活中父母為學生的付出,用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與此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尊師重道、友愛同學,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語文教師提升自身傳統文化素養,加強對經典文化的研究力度

中職院校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教學實際效果,因而,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語文專業教材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的研究,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準確把握傳統文化內容的精髓,為選擇和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法提供參考依據。語文教師要創新語文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讓中職學生在原本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可以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必要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對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進行側重點與非側重點的劃分,將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融入傳統文化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引導大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引導學生養成主動閱讀更多優秀的文化典籍與資料的習慣

中職院校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畢竟有限,所涉及的范圍也較窄,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文章,比如,唐詩宋詞元曲等。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閱讀中國不同區域的優秀文化,在幫助大學生開闊眼界和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的能力。

(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第一,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相關古典文學作品的時候,需要對教材進行精細研讀,并能領會教材中的內涵和精髓部分。教師能在教學活動開設之際更好地融入作品中,帶領學生在字里行間的閱讀中更好地理解文字內涵,不斷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得學生能真正地感知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第二,教師需要為學生打造文化長廊,在學校的走廊、教室和辦公區域進行名言警句的張貼。每天十點鐘開始,校園廣播站需要播放《弟子規》,且各個班級都要跟隨誦讀,并要求每個班級都開辟學習園地,設計相關的宣傳內容,使得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德育內容的學習。第三,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經典文章的背誦,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存儲量,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有更多的感知度,并能利用國學經典背誦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國學學習興趣。

(六)提高中職院校語文傳統文化課堂教學環節的新穎性和靈活性

中職院校語文教師要積極創新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模式,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來及時調整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目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前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學習傳統文化對自身未來發展的影響,轉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觀念,并讓學生列舉自己所知道的各種優秀文化知識或習俗,通過相互交流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語文教師在布置傳統文化課后作業時,要關注作業的質量而非數量,通過讓大學生寫讀后感等方式來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增加符合大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學習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如,問答法、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討論法等,盡可能地降低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難度,培養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愛好。

三、結語

加強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力度,引導大學生積極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就業觀,主動承擔傳承優秀文化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石亞軍.人文素質教育: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袁婷婷.讓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課堂繼續傳承:試談在中職語文課堂中實踐傳統文化教育[J].教師,2016(28):22.

[3]楊生棟,孔德鳳.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及其成因探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1):42-43.

[4]費明磊.試論“淺閱讀”背景下的中職生傳統文化閱讀的回歸:以中職旅游專業《古代詩詞欣賞》閱讀教學為例[J].職業,2012(9):144-145.

作者:盧東升 單位:福建省永定僑榮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