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2-06-10 11:39:06

導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物質文化的泡沫影響

高職院校校園的物質文化泡沫,是指廣西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各種實體物,背離本院校的辦校理念,未能充分彰顯校園文化氣息。校園內雖有高樓大廈、文化廣場、娛樂設施等,卻未將本校優秀的文化傳統理念很好地融入到建筑物本身去。同時,受地理環境影響,山水、湖景等是會說話的詩意空間,它可從文化審美視角去給人以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也往往被忽視。高職院校校園學生多為“90”后,他們作為消費群體之一,不僅對學校教學質量、就業前景極為關注,也很重視校園環境。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多水草、樹木、石山,具有建設園林校園的優勢;而今,校園環境因為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忽視、愛護意識的淡漠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山水、湖光景觀受到了嚴重污染,讓原本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頓時失去了迷人特色,削弱了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積極意義。

二、迷茫的精神文化

高職院校校園本身以培養適應當下市場需求的技能型、服務性人才為主,可“近年來高考擴招,給高職院校的招生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職院校為吸引更多的生源,將物質文化建設作為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來對待。為了能夠增加關注,為自身形象添彩,無限加大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投入,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層面,學校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減少,其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這種做法的最終結果就是顛倒了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同樣,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精神文化需求遠遠落后于物質文化建設,又因物質文化的泡沫影響,物質文化建設也無法滿足校園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時,因自身資金、管理等問題,使得精神文化處于要不要完全迎合社會需求來建立自身校園精神文化的兩難選擇中。

三、制度文化的誤區

校園文化的主體由學生、老師、管理者共同構建,而背后深受主流文化影響,但它與主流文化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這致使校園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制度文化,在規章制度、管理規格上有別于企業、政府部門的制度文化。校園制度文化重視協調、協商,政府、企業制度文化重視強制性。鑒于此,反思社會、學校、學生、老師、管理者幾者之間的關聯,究其緣由,認清制度文化的誤區,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廣西高職院校多靠當地政府資助,自行融資能力薄弱。過度依賴地方財政的支持,久而久之高職院校會喪失某些獨立創見的勇氣,減緩了學校自身的發展,容易致使校園自身制度文化陳舊,很難適應社會需求。二是,主流社會倡導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在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校園文化制度缺乏系統的制度去細化這些精神,導致它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成為了形式、教條,引起學生的抵觸,大大減弱了它的影響。綜上兩者所述,缺乏適應社會需求的良好制度體系,限制了優秀人才(技能型+服務型)的培養。其次,未能消化制度文化的蘊涵,耗損了管理精力和管理費用。一方面,社會與高職院校之間,是復雜的互相依存關系。高職院校以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社會以市場文化的效應影響著高職院校的建設。高職院校扮演著“技術”、“文化”、“經濟”的角色,維系這角色的校園制度文化必須參照社會運行軌度來制定,以求得人才可以憑借技術、服務去造福社會。另一方面,企業文化對于高職院校的影響至為關鍵,企業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實訓平臺、技術經驗等,高職院校向企業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技術。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制度建設,缺少與社會運行軌度和企業制度文化之間的良好互動,未能充分消化制度文化所蘊含的價值,從而很難滿足人才管理需求。

四、行為文化的失重

談及行為文化,更多是體現在企業文化中,員工的儀容、交流、創造性工作等是行為文化。近年來,教育研究者把它也納入到了校園文化建設中;以此來充實與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為實踐校園文化提供了理論范式。行為文化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貢獻的,有價值的,促進文明、文化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及創造性活動。行為文化不是空談的禮儀約束,它是校園中每個人的有價值的付出所組成的優秀文化活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行為文化,在廣西高職院校的行為文化中,普遍存在缺乏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同學交際困難、價值觀極端等行為文化失重的現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不能單一歸咎于某一方,但從學生自身、學校自身進行反思是必要的。一者,廣西高職院校校園中,大部分學生在學校期間,習慣于課本知識學習,和“老師主導型的教學”模式,再加之相對薄弱的基礎知識,對高級技術教學理念理解困難。知識儲備不足、學習方法落后,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缺乏創造力,弱化了長遠發展的潛力。二者,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未有長遠發展的眼光,過于求取實際利益,看重學生當下的就業率,把重心放在了培養技能型人才上,即便提出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理念,也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形式上。廣西高職院校中大多是“90后”,他們深受“個人哲學”思潮的影響,多追求個性自由、叛逆,不喜歡受約束,加之新媒體宣傳的負面效應,校園文化中夾雜著“奇裝異服”、“攀比名牌”、“不合群”、“裝酷”等“非主流文化的”因子;甚至還有色情、暴力等一些垃圾文化,這些被稱為“個性行為”的文化,使得學生之間愈加冷漠、越加難以相互理解與包容,同學之間的交往普遍缺乏安全感。這對需要團隊合作、創新的高職院校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廣西高職院校校園中,多為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雜融,文化差異鮮明,再綜合“非主流”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行為文化建設更為復雜。高職院校校園的學生多處在18-22歲之間,因受教育的背景、家庭結構各異,品質參差不齊。隨著社會功利主義教育的盛行,學生競爭壓力大、交往圈子縮減,部分學生性格封閉,很容易出現極端人格分裂現象,產生極端的價值觀選擇。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存在價值觀極端的現象,應引起廣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

五、結語

廣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其中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構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四個主要層次理論,仔細反思這四個層次理論在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不足,從學生、老師、管理者、社會等幾方面去辯證、客觀分析廣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得與失,為廣西高職院校新校園文化的建立提供可行的理論范式,引起人們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清楚當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作者:李永秀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