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作用論文
時間:2022-05-06 09:02:00
導語:物理教學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本文就情感教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闡述幾點個人研究心得。文章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的產生與變化,探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感教育
1.引言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物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已逐步深入人心。物理教學中如何落實情感目標,是每一位物理教師必須要探索解決的新問題。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健康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事物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和養成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結構之一;在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及必要性。情感教育不僅是學科教學手段、方法,更是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教師應該用情感教學陶冶他們的性情,完善他們的道德品行,從而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和諧發展的健康的合格的人才。
2.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教育活動的非智力因素,與學生的智力活動、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聯系。情感教育心理學認為,所謂情感教育,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學當中。許多事實證明真摯、平等地與學生對話,是與學生溝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今日已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中心學科之一。無論是工農業生產和國防現代化,還是信息技術與納米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都離不開物理學的許多基礎理論。因此每一個“四化”建設者也必須具備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這就把物理教學推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而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初、高中物理教學又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有初步的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初、高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初、高中生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導致初、高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激發并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初、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從初、高中物理教學這一角度來說,教師的教學水平、教材的內容設置無疑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物理教材編制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又是極其重要的。
影響中學生物理學習的因素主要有:1、原有知識水平;2、能力因素;3、情感因素;4、環境因素等。就初、高中生而言,同一個班的學生,由于學校招生時初中學校會分班,高中學校又有錄取分數線限定,再加上生源大多是本地的,因此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能力因素和環境因素差別都不太大;剩下的就是情感因素了。這里所說的情感因素是稍寬泛的,它包括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情感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認知活動,但卻直接影響著認知活動的效率;它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表現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自覺地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知識傳授和智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又要注意情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動機、情感、興趣、意志等)。調查結果表明,情感(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情感因素引入物理教學當中。許多事實證明,民主地、坦誠地與學生對話,是與學生溝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通過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教師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對學生恰當的尊重、平等、理解、關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貫徹執行,并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接受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情感因素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有利于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由于年齡、閱歷、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差異,一般都存在心理上的“代溝”,從而較難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和的師生情感可以使學生產生愛屋及烏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則信其道”。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師,而這位老師的一句話或某一件事決定了他終生為之奮斗的事業,并作出杰出的貢獻。當然,師生之間感情上保持協調和融洽,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師,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循循善誘,多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學生自然愿意接近教師,從而會逐漸拉近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關系以誠相待,互相信任,是難能可貴的。物理學因其物理量多,公式應用條件靈活、復雜,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困難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時間、適當的空間和良好的人際交際環境。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氛圍,有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可以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探索物理問題創造良好的時空條件和心理環境。
2.2有利于學習興趣和成績的提高
有人曾調查了參加第一到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的學生對九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情況,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數學、化學、外語,參加全國物理決賽的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數最多,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人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分析,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的物理成績與對本學科的興趣(積極的學習情感)成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而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學習物理知識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應充分發揮情感所具有的與人交流、互相感染的特性。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和基礎,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學習期待,并盡量被學生所洞悉,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定勢。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都有上進心。“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尤其是對物理學習的后進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或者是認知能力相對較弱,物理成績不甚理想。這些學生對學好物理本來就缺乏信心,再加上一直受到老師的冷淡、批評甚至嘲笑,對老師缺乏情感溝通,對物理缺乏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使得物理成績每況愈下。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這些學生的學習困難,感受因學不好物理而給他們帶來的焦慮和痛苦。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對自己是信任的,是對自己充滿著期待的,使學生在學習物理中既有安全感、尊嚴感,又有積極性、進取心。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對學生的信任、期待、尊敬、理解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也是我們想要的與“填鴨式”教學相悖的新興教學方式“情感教育”;有人問上海的一位特級教師說:你的學生這樣優秀,你是怎樣教的?”這位老師的回答讓人有點意外,“其實學生是自己學會的而不是我教會的!”多么簡潔的回答卻令人回味無窮。
2.3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和諧發展和后進生的轉變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馬斯洛和羅杰斯都強調學習中人的情感因素,他們認為,必須尊重學習者,把學習者視為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價值觀。“親其師,信其道”,當教師對學生懷有赤誠之心,濃濃的愛意,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看出教師的善意和對自己的真誠愛護,就會敞開心扉,樂于接近教師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當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去學習時,學習動機就會增強,思維、記憶等認知功能就會活躍起來,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俗語說,三句好話,滿山雪融化。根據初、高中學生年齡特征,一方面是基礎相差不大,興趣愛好又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學生家長文化層次不同。當他們學習成績差或違反紀律時,教師對他們提了過高的要求或是惡語打擊的時候,學生就會對物理學科產生厭倦感。面對這些情況,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他們,使他們心理得到平衡,愿意從內心深處接受物理教育,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是緊抓尖子學生不放,而對“后進生”則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甚至惡語相向。
我們認為要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尤其要做好與“后進生”的交流和溝通。但要做好“后進生”工作,首先一點,必須尊重他們。正如烏申斯基所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師的人格作用。”當然,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也會促進尖子生的向前發展。教師必須以人格感化學生,以情感打動學生的心靈,用現實生活中的道理說服他們,用淵博的知識讓他們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識教育他們。“后進生”就像沒有利用的干柴,一旦被“點燃”,他們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烈火,爆發出青春的動力和華彩。
2.4有利于求真務實等科學態度和習慣的養成
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使他們在獲得知識、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培養科學態度,最終養成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和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使他們具有關心科技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
3.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廣東電視臺和《中國青年報》分別作過對低年級中學生聽眾和觀眾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低年級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科是物理,發現:剛進入初二或高一階段的學生,他們對物理課的學習還是很感興趣的,能意識到物理知識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想學好這門學科,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隨著學習的深人,一部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逐漸從主動變為被動,甚至還有不少學生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建立起積極的學科情感,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只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進行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這體現了物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生影響,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而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為數不少的老師或因缺乏足夠的專業思想和教學熱情,或因片面認為物理教師講授的是科學知識,只要用符合邏輯和科學的語言去說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則容易不專心聽講,不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馬虎敷衍,久而久之則形成對物理學科的消極情感。但如果教師若能用真情去感化學生,而不是一味的責罵、甚至體罰學生,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學生愿接受他的“開發”,喜歡他的學科,甚至把他作為偶像藏于心靈深處。教師只要用真誠和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橋梁──哪怕“最壞”的也給予尊重、給予關愛,報以微笑,學生就會視教師為親朋好友,便會推心置腹的對老師說心里話,與教師交流思想感情。這樣一來,教師就會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因為學生愿意聽他的課、渴望聽他的課;教師也會熱愛上物理這門學科,因為教師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同時,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愛上物理這門學科。
4.在情感教育中了解學生的情感世界,化解他們的情感困惑
物理教學若只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不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勢必會造成“學而無樂、學而無用”的結果。為此,注重教學中認知線和情感線的雙線結合,情知互動,才能達到“學樂俱得、學用兼收”的最佳效應。情感教育的核心,便是控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使之處于最佳狀態。如何在物理課堂中進行情感教學呢?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中學生有著豐富復雜而敏感的情感世界,教師應充分了解他們、善于化解他們的情感困惑。情感教育實施的基本技巧是教師要愛學生,要理解學生,要尊重學生。有些中學生自尊心強,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抱怨同學不了解自己,這種狀態與他們隨生活空間的擴大而出現強烈的交往需要,構成了難以排解的矛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耐心細致、打動心扉,鼓勵他們多和同學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并有意讓他們擔任活動中某個重要角色,培養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樣一來在往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什么情感困惑就會告訴教師,以便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也會非常配合教師的教學。
5.情感教育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其終極目標是培養心理健康的人
這一點也是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極不被重視的一點,要培養學生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發揮他們的自覺性,使其能夠明辨是非,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自己的情感發生轉移。把學好物理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促使物理的學習活動積極地開展起來。當然教師也要熱愛本職工作,提高自身修養。言為心聲,情動于心而形于色,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會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呢?教師應敬業為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學工作中去,不斷完善自我,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
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感情,也就談不上傳播知識。教師不應以粗暴的態度去打擊學生,挖苦學生,而應真誠相待。好學生有缺點照樣批評,不能遷就,防止出現驕傲自滿情緒。對于差生,更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一味地諷刺,濫加斥責,宜采取微笑教育,使之感到親切、自然,打消自卑感,鼓起學習的勇氣和信心。使成績好的學生更優秀,成績不好的學生摘掉“差生”的帽子。使學生感到你發現了他,并且信任他這樣就會觸及他的心靈。使學生沐浴在愛的春風里,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使學生的素質更加完善,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
6.結語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物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在物理課堂上探究自然規律是一種最快樂的精神享受。教師要有機地運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識地進行情感交流;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涵養,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感氛圍;增加情感投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被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愛以及平等民主的環境中去學習。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情感教育已成為學科教學的終結目標。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和發揮情感教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恰當運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樂于上進的學科情感,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運用情感教育和挖掘情感教育對師生的影響;并讓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實實在在的問題。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民生.中學物理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2-67,446-450
(2)丁錦宏.教育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1):282-286
(3)徐振國.淺談物理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開發[J],2005年第3期:28-30
(4)陶漢斌.物理教學中師生的“情感共鳴”[J],2005年第3期:18-20
- 上一篇:全縣黨務工作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鄉鎮黨委全委會議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