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5-06 10:57:00
導語:物理教學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知識經濟代替工業經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心也因“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由沿海東部地區轉向我們老少邊窮的廣大西部地區。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已成為“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頭戲”。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本來相對薄弱,近兩年的“對口支援”雖有所起色,而高中物理教學仍然是一個弱勢學科;但應該看到,少數民族地區課程改革的推行,將關系到全國范圍新課程改革的成敗;可以說,新課程改革為民族地區課程實施提供了很大空間,我們民族地區也有相當的優勢。本文將對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如何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1、抓住機遇,迎接新課程改革。
地處川西北高原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嘉絨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和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地。這里有紅軍長征走過的歷史足跡----雪山草地,令世人神往的人間仙境----九寨黃龍,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四姑娘山,全國最大的大熊貓保護區----臥龍特區。
而今,與世界一道,阿壩各族人民也昂首邁進新世紀。建州五十年來,阿壩教育從無到有,已形成從幼教、小學、中學到職教、大學、成教的一系列完整體制。我們感謝黨和國家以及內地人民給予的大力支援,教育的發展使阿壩從封建農奴制走向社會主義,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使我們的教育發展正在完成從傳統教育走向現代教育的轉軌。
新課程對各學科教育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課程向生活的回歸,教育向經驗的聯結。我們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在這一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阿壩地區有岷江、大渡河兩大河流,大片原始森林,日照充沛,水利資源富集,動植物種類繁多,旅游資源豐富。就課程綜合化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體制中,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可以充分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民族地區的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面對機遇,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并以歷史和民族的責任感,以社會和時代的緊迫感,抓住機遇,用科學的態度,提高認識,轉變教育觀念,重新組合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的知識新體系,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和輸送大量合格的少數民族人才,為家鄉、為民族培養和塑造更多適應時代競爭,擁有應用知識的新人。
2、提高認識,轉變教育觀念。
幾十年來,我們民族地區的教育一直在國家一個大綱的指導下,與全國各地一樣,學習同一套教材,面對同一種考試制度。而教育基礎設施的不足,師資力量的缺欠,導致教育水平與沿海和內地的差距越來越大。如今,阿壩各族人民對基礎教育改革傾注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新課改理念深入人心,各級領導也高瞻遠矚,充分認識到這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阿壩教育的發展要為阿壩建設服務。正值全州創建全國“模范自治州”之機,教育界要為此做出應有的貢獻,必須切實地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嚴格遵照“先培訓,先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
目前,我校正積極開展這一工作,全體教師認真參與新課改,改進教學行為。學校物理教研組還把從本地藏羌民俗、歷史、建筑中,人文、自然、生態中,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以便為將來豐富和完善學校課程,作為一項長期的教研計劃。我們認為,“物理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物理”。民族地區的高中物理教學應反映當地人民生活,從而使學生終身掌握物理知識,也使物理教學有了創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明白讀完高中并非為了“上一所好大學”,還應有高中畢業后為家鄉、為民族貢獻力量,同時也為了自己“適應社會,勝任工作”。
因此,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增強課改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為學生服務,努力投入到民族地區新課程改革中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3.適應形勢,促進教育改革。
3.1新課改對物理教學的要求。
高中教育是高一層次的基礎教育,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鑒賞情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并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新課程對高中物理課程進行了新的設計,在保持我國物理教學傳統優勢的同時,主要針對某些“繁、難、偏、舊”問題進行了合理的修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案編寫不能再沿用以前的陳舊模式,對已經刪減的內容,因有其科學的道理,不可把學生已經放下的包袱又重新背上,甚至背得更重。物理高中教材知識點和編排順序的調整,增加了許多現代物理和生活物理知識,更主要體現在增加的研究性學習內容上,給出了眾多的課題研究,讓學生能在創造中完成。我們的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在“新”上下功夫,適應新形勢,面對新要求,突出新意識,訓練新思維,掌握新教法,正視新課改。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方式上要體現創新,切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徹底改變傳統的、機械的生灌硬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啟發為主,教師給予組織、引導,由學生自己“修橋、鋪路”,自己實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發掘生活物理,尋找各種優質教育資源,認真設計教案教法,創設探研式課堂情景。
3.2新課改對民族地區的要求。
3.2.1新課程的一些課程與教學理念對我們民族地區來說是全新的,而且教育發展的巨大經濟投入和條件課程資源的相對不足,使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面臨很大的挑戰。但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內地人民的援助,以及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藏羌民族多元文化,又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一個潛在優勢。可以說,新課程改革全國一盤棋,我們將責無旁貸。
3.2.2阿壩地區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地廣人稀,高中教育十分薄弱,國家的經濟投入和內地的教育支援畢竟有限,因而我們積極開發和利用當地課程資源是縮小與沿海和內地教育差距的一個重要途徑。獨特的川西高原風光,迷人的九寨黃龍仙境,奇異的嘉絨藏族民風,古老的羌族傳統文化等等,都是我們可資開發和利用的豐富課程資源。
3.2.3教師對課程的“深加工”在新課改中尤顯關鍵。我們地區高中物理教師要有較強的課程意識,積極加強新課程自我培訓,認識新課改要求。首先,要結合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課程資源,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其次,在當地發現有價值的特色課程資源,自覺進行篩選、積累、開發和利用。另外,還必須具備課程開發的素質和技能,積極發掘具有阿壩地區特色的課程資源,補充國家物理課程。
3.3民族地區高中物理的新課改
由于歷史的、地理的原因,阿壩地區的教育現狀與沿海內地還在不斷加大差距,在與全國一道開始新課程改革的大好機遇之下,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我們更要針對物理課程目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根據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現狀,結合新課程改革,面對少數民族學生,重點認真貫徹和采取以下幾點目標和理念: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2)以科學的態度認識自然;
(3)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有滿足感和興奮感;
(4)使學生學會學習,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5)讓學生關心家鄉、關心民族;
(6)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迎接新一輪課程改革。
4.1開展物理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4.1.1組織物理學史教育,結合本地嘉絨藏族的寺廟構架、碉樓形式,羌族村寨的歷史沿革、修建藝術,告訴學生物理學史是無數物理學家用畢生心血甚至是生命寫出的歷史,藏、羌先人的建筑工藝、優良傳統令人欽佩,值得發揚,以引起學生創新的興趣和激發他們創新的精神。
4.1.2繼續組織我校多年來的物理“四小”(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小論文)活動,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親自動手,做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模型,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豪感,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熱情,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4.1.3充分利用課程中的探索性研究課題,根據我們阿壩地區的生活物理問題,比如,水利發電、穿山隧道、冬季冰雪路、灶具改革、太陽能利用等等;設計探索情境,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科學態度,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也創造性地激勵他們的創新意識。
4.2進行物理創新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4.2.1新課改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不宜照本宣科,少數民族學生都勤學好問,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活潑的課堂情景,讓其自己看書,尋找資料,討論問題,還可以寫論文。作為教師所需要的就是鼓勵他們認真鉆研、積極提問,以利于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共同進步,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4.2.2阿壩地區從封建農奴制一躍跨進社會主義,如今,雪山草地信息網絡迅速發展,藏山羌寨現代教育正在興起。少數民族學生與電子產品也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意思,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探究的話題。我們物理教師應該有創新的講課藝術,當然也不可忘了藏羌民族與生俱來的幽默和能歌善舞。使物理課堂充滿樂趣,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
4.2.3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可以這樣說,搞好物理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素質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們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要積極爭取上級和內地的支持,加強物理實驗室建設,改進物理實驗室管理,搞好物理實驗室開放,把物理實驗室變成優質的物理第二課堂,切實地提高民族地區高中物理實驗水平,把弱勢學科搞上去。
再過兩三年,阿壩州將分段在小學、初中、高中全面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作為一名黨和國家培養起來的藏族青年物理教師,我將和全體同仁一道,面對新課改,提高認識,抓住機遇,為雪山草地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為民族地區高中物理教學的前進而努力,為把雪域高原的孩子培養成為愛國家、愛民族、愛家鄉,有知識、能創新、會做人的新一代藏羌兒女而盡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新課程理念與創新》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學物理教學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阿壩州概況》四川民族出版社
《阿壩州民族教育研究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
《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
四川教育廳、四川民委制定
- 上一篇:鄉鎮職能轉變工作匯報
- 下一篇: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