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路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4 02:16:00
導語:物理思路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物理教學中并存著三個思路,即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和學生的學習思路。當這三個思路協調同步時,教師、學生就會感到輕松、愉快,教和學便會達到一種和諧的境界。教學中怎樣注重思路教學,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和教學質量,筆者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對三個思路的分析
課本中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思路包括課本作者的寫作思路和隱含在寫作思路內的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段與段的聯系,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必是隱蔽在字里行間的一個復雜系統,它的內涵比教材中的文字要豐富、復雜得多,只有通過一系列教學過程及方法、手段的運用,通過深刻的理論思維才能感知它的存在,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才能掘出源頭,使知識的泉水汩汩而出。教師的教學思路則是體現在教師鉆研教材、大綱的基礎上寫出教案,在課堂教學及課后輔導中如何去實施自己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思路是指思考問題的方式和過程。三個思路中,課本知識思路是依據,教師思路是橋梁,學生思路是中心。教學的目的是要把課本知識的思路通過教師的教學思路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思路,訓練學生思維,掌握課本知識。三者融會貫通,教學便會取得成功。
二、思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理論上已上升為人們的共識,但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則缺乏經驗。思路教學中尚存在以教師思路為中心,不重視對課本知識思路的深掘和學生學習思路的研究,具體表現在二個方面。第一、認為教材內容就是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部過程,沒有理清教材體系前后的內在聯系和內在的邏輯過程。第二、以教師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不注重學生的知識水準和思維特點,造成教師思路與學生思路的錯位和脫節(jié)。
三、思路教學原則
思路教學中應以教師的思路為橋梁,把課本知識的思路與學生的學習思路連成一個整體。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一個重要問題便是要解決同步、和諧問題,一切教學方法的改進,一切教學手段的運用,都離不開與教學同步的原則,因此,思路的同步原則才是思路的關鍵所在。
四、貫徹同步原則的措施為
貫徹思路教學的同步原則,糾正思路教學的不良傾向,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的思路與課本知識思路同步面對一節(jié)新教材,教師應從思路上把握本節(jié)內容,具體應注意以下問題:1、課文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以及各層次間的內在聯系;2、本節(jié)知識是如何提出來的;3、解決這一問題有什么重要意義;4、解決這一問題有什么方法;5、本節(jié)知識與哪些學過的知識關系密切;6、最后得出什么結論以及它的意義和范圍、條件,尚待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等等。在研究教材時,還應當重視體現在課本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技巧以及能力要求。只有理清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前因后果,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才能說從思路上把握教材。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考慮多種教學手段的結合,因為這些方法和手段能促成課本知識思路與教師思路的融合,為三個思路的最終同步奠定基矗。
第二、教師思路與學生思路同步教師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教師的思維能力都比學生高出一籌,學生的思路要趕上教師的思路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教師上課的思路,使自己進入學生角色,我們便可以發(fā)現二者在某些地方的脫節(jié)。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為出發(fā)點,精心安排自己的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才不致于甩掉學生。同樣,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看得過低,生怕學生跟不上而“嘮叨不休”,這就等于給學生套上枷鎖,阻礙思維能力的發(fā)揮。
所以,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應積極引導,決不能一筆帶過而中斷學生的思路;學生能聽懂的地方不能“嘮叨不休”而拖住學生的思路。思路教學中,要求教師吃透兩頭:一頭是書本,一頭是學生。只有抓住學生心理,把握住學生思維的脈搏,才能保持與學生思路的同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和諧自然的,思路教學的這種和諧美,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去體會,去感悟,相信通過對這種美的追求,一定會創(chuàng)出最佳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
五、拓展學生思路的途徑
思路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思路,培養(yǎng)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找出思路的多向不同途徑。在拓展學生思路的多向途徑中,以下便是其中的幾條常用途徑。
1、引導、發(fā)現、總結法教學,面對一節(jié)教學內容,教師從思路上把握教材以后,按知識內容設計出一條清晰的“思維路徑”,確定出教學目標,然后提出關鍵問題,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圍繞要發(fā)現的問題,選擇若干知識積累,承前啟后地引出要發(fā)現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走上“思維路徑”,然后運用已有知識和熟悉的情景,運用推理、猜想、類比等方式,主動探索應得到的結論。學生發(fā)現結論后,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回頭審視所經過的“思維路徑”,自己又是怎樣通過這條路徑走到預定終點的,從而使學生積累經驗,總結出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2、物理學史教學,物理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物理學史內容,它的價值和功能遠在其內容之外。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這些物理學史材料,適時滲透物理學史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科學家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和嚴謹求學的科學態(tài)度,而且要讓他們領略到物理學家們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思維方法。象庫侖定律的發(fā)現,盧瑟福、玻爾原子模型的建立,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他的推論等等內容都能拓展、豐富學生的思路。
3、習題教學習,題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精心選題,盡可能設置一些程序習題,象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習題,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從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求解此類習題的過程中,拓展學生思路,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總之,教學中應注重對三個思路的研究,糾正思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貫徹思路教學的同步原則,根據教學需要,采用恰當途徑,拓展學生思路,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中差生物理成績提高論文
- 下一篇:淺談課堂提問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