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規律掌握論文

時間:2022-05-07 05:34:00

導語:物理概念規律掌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概念規律掌握論文

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高中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牢固正確的物理概念和準確地掌握物理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這些年的教學摸索,要使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決不是簡單的,被動地從教科書上或教師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規律的條文,而是在學生頭腦深處發生一系列極其深刻,極其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

(一)教師應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規律的基礎。

在物理學習中,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物理問題獲得生動而具體的感性認識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所學習的物理問題還沒有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還沒有認清必要的物理現象,教師就急于向學生講解概念和規律,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學生靠灌輸得來的“概念”和“規律”就將是空中樓閣。其實,當學生對教師介紹有關的物理現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較充分的感性認識,而學生自己用已學的知識又無法合理地說明和解釋這些現象與事例時,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個身高體壯的大人從你身旁走過,不當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個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個瘦小的小孩,盡管他走得跟那個大人一樣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卻是他。學生便會產生“這究竟為什么?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這種探究心理,這種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正是學生學習概念掌握規律的內部動機。可見,當我們考慮一個物體的運動效果時,只考慮運動速度是不夠的,還必須把物體的質量考慮進去。物理學上把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物體的動量。

每一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都包含著大量的具體事例。在物理教學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體事例越多越好,為了幫助學生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我們教師必須精選典型事例,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在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進行科學抽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這是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關鍵。觀察同一個物理現象,不同的學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在每一個物理現象中,存在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維的正確方向,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例如,在“馬拉車”的問題上,盡管學生把牛頓第三定律背得滾瓜爛熟,思想上總還認為“馬對車有拉力,車對馬沒拉力”或者“馬對車的拉力大于車對馬的拉力”。學生“最有力的證據”是:反正是馬拉著車向前走,而不是車拉著馬向后退。學生主要是固執地盯住了馬拉車向前走這一直觀的表面現象,而沒有對車,馬的啟動過程以及車,馬與路面之間的作用力做深入細致的餓分析。

(三)學生對相關物理問題的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得出結論后,為了強化概念和規律,還得使學生理解所學概念和規律,那么學生怎樣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能說出這個概念是如何定義的,對于物理量要記住它的單位,對于有定義式的物理量要記住它的定義式,明確概念的適用范圍,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對于物理規律要知道物理規律是怎樣得來的,能記住物理規律的文字敘述及數學表達式,還要抓住表述規律的關鍵詞語,明確規律的適用范圍,了解規律的應用并能解決有關問題。

要深入領會概念和牢固掌握規律,還需要系統的練習才能達到領會概念和牢固掌握規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