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的文化策略

時間:2022-05-04 08:32:40

導語: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的文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的文化策略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隊伍,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要加強培訓,提升輔導員專業素質;與時俱進,充分發揮自媒體在溝通中的作用;尊重學生,確保溝通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提高輔導員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水平。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溝通;文化策略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過程中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障礙,對建立融洽互信的師生關系造成了一定影響,輕則影響正常工作的有序開展,重則會嚴重阻礙師生溝通渠道,彼此失信,將彼此推向對立面,嚴重影響到工作的繼續開展。因此,進行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的障礙分析和對策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十分迫切。

一、對學院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現狀的調查

1.學生情況

筆者對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現狀進行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96份。本地生源占72.8%,農村學生占67.4%。結果顯示:對目前溝通不滿意和無所謂的共占33.5%;56.2%的學生更愿意與輔導員以朋友型相處;43.6%的學生不愿意與缺乏耐心或脾氣暴躁的輔導員溝通;在溝通方式上,隨著自媒體的飛速發展,有68.4%的學生愿意通過自媒體與輔導員溝通,他們認為自媒體方便快捷,可以避免面對面的尷尬和緊張;有36.2%的學生喜歡在集體活動場所與老師溝通;在溝通主題方面,分享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快樂與挫折>專業課程學習情況>拉家常;有67.2%的學生認為目前與輔導員溝通渠道暢通;認為老師常常表揚、有時表揚、很少表揚、常常批評自己的學生分別占11.3%、41%、42.3%和5.4%;有78%的學生表示會主動與輔導員打招呼,而輔導員不予理會的占21.5%;有31%的學生認為沒有什么要咨詢的問題是減少溝通的主要原因;有32.7%的學生認為阻礙溝通的主要因素是自己膽小害羞和缺乏溝通技巧,41.9%的學生則認為班級人數太多老師無暇顧及,認為輔導員不愿意溝通的占10%,認為師生有代溝的占15.4%。

2.輔導員情況

為了進一步了解真實情況,筆者在學校范圍內隨機選取了40位年齡在28至35歲的專職輔導員作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91.2%的輔導員認為師生溝通十分重要,是開展工作的必要手段;82.4%的輔導員對當前溝通現狀較為滿意;31.6%的輔導員愿意采取自媒體為主要溝通方式;溝通主要對象上,違反校規校紀者占22.8%;認為自己常常表揚學生的占54.3%;選擇通過微笑或點頭示意給學生回禮的占65.8%;有55.4%的輔導員認為每天事務繁雜,無暇主動溝通,24.2%的認為學生太多,只能關注學生群體的“兩頭”。

二、障礙因素分析

1.學生方面

從調查數據看,調查對象多來自當地,農村學生居多。學生主動參與師生溝通的意識不夠強;超半數的學生更愿意與平易近人的輔導員溝通,思想較為單純;愿意通過自媒體溝通的學生占明顯優勢,但他們往往缺乏溝通內容和時機“度”的把握;他們更愿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或生活感受,更喜歡常常獲得老師的鼓勵和肯定,但忽視了對輔導員工作狀態的了解,常一廂情愿;有1/3的學生認為師生間沒有共同話題或缺乏溝通技巧,但未主動尋求破解途徑;由于班額較大,有相當比例的學生主動放棄與老師的溝通,認為只要干好本分,不犯錯誤,無需與輔導員溝通。

2.輔導員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八小時之內多忙于應對各類事務,八小時之外還要接著忙,處理突發事情,白天無暇處理的一些棘手問題,晚上還要接著處理,加班、住宿舍已習以為常,緊張而充實的工作讓輔導員難以有足夠精力做到及時、有效和深入的溝通。再加上專職輔導員大都是人才引進中要求必須在行政崗位鍛煉二至四年的,有些老師本來就缺乏管理崗位工作經歷,有的忙于轉崗轉型,再加上輔導員配備較少,“超額帶生”現象普遍存在,工作中難免出現疲于應付的現象。

3.溝通途徑方面

(1)溝通渠道不暢。對調查結果深入分析發現,由于輔導員班額較大,輔導員常選擇以各班級班干部為師生溝通的紐帶和橋梁,但班干部在工作中常根據自己對工作的理解進行上傳下達,容易陷入溝通信息漏斗式損失的困境,即使有學生愿意親自與輔導員溝通,有的輔導員不問詳情就一刀切地要求學生先找班干部反映,由班干部集中向輔導員匯總。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挫傷了師生主動溝通的積極性,因此,學生更希望輔導員能定期深入宿舍深入了解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要多關心學生中不善于言談者,要善于打破層級溝通模式,拓寬渠道,讓老師的愛心覆蓋面更廣一些。(2)途徑單一,方法簡單。不管是輔導員還是學生,溝通途徑均顯得單一,方法簡單,“守株待兔”、“學生不找老師不理”的現象依然不少,所以他們在溝通方式和溝通場合上具有拓寬途徑、豐富方法之訴求。尤其是在采用自媒體上均達到了默契。但是溝通并不能完全依賴自媒體,而面對面的溝通又難以避免許多現實問題,比如時間協調問題、隱私問題等。這種途徑單一、方法簡單的溝通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師生溝通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日積月累,溝通愈加困難。

三、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的對策

1.加強培訓,提升輔導員專業素質為了考慮到輔導員的轉型,許多學校一般不引進專職輔導員,而是從引進的青年人才中選配一些專職輔導員,二至四年后劃歸專業技術崗位。鑒于這種情況,一是建議嚴把輔導員準入關,真正選聘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學生工作隊伍中。對于缺乏管理崗位鍛煉者,應當加強技能素質專項訓練,配備輔導員成長導師,使其迅速成長起來。二是加強輔導員培訓力度。將崗前培訓與在崗定期培訓相結合,將校內培訓與校外觀摩相結合,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溝通技能和水平。三是關心輔導員的轉崗與晉級問題。加強輔導員在崗期間的考核評優力度,提高優秀輔導員薪資待遇,在轉崗或晉升問題上予以優先,對于業績一般或敷衍應付的,延遲轉崗或暫緩晉升,努力培養輔導員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激發強烈的榮譽感,使其能夠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2.與時俱進,充分發揮自媒體在溝通中的作用輔導員要充分挖掘自媒體在溝通中的重大潛力,可以利用QQ群、飛信群、公共E-mail、微信等媒介,加強與學生的實時溝通,及時且多角度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也要提高對信息的梳理和研判能力,抓住主要問題予以有效解決,讓師生溝通的渠道雙向敞開。3.尊重學生,確保溝通工作落到實處輔導員除了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外,一是要主動了解所帶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個性特點,多從學生普遍關注和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尊重學生,平等交流,避免因高姿態、命令式的做法拉大與學生有效溝通的距離,而達不到溝通的真實目的。二是要善于傾聽學生心聲,尤其是要將學習成績較差、心理問題突出、家庭較為特殊、經濟條件薄弱的學生群體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這部分學生的問題解決了,班級學生工作也就更加接地氣了。三是要加大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力度。學生干部是輔導員各項工作的左右手,其工作能力和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政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也是決定輔導員工作思路能否有效貫徹的關鍵環節,因此定期組織學生干部培訓和素質拓展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個教育過程,更是一個溝通過程。有效溝通是指溝通的信息接收者在接收到信息后,能按照信息發送者的意圖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信息,它在強調信息的正確傳遞的同時還強調信息的正確理解和反饋。因此,有效溝通的達成要求信息發送者不僅要清晰地表達所要傳遞的信息,而且要重視信息接收者的反應并不斷修正信息的傳遞。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和有效途徑,是一個關涉多種要素的動態循環過程。只有參與溝通的各方共同努力,克服溝通障礙,才能切實提高輔導員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水平,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

作者:趙永軍 單位:寧夏大學

參考文獻:

[1]郭少新,何振華,葛紅光.管理學原理與實務[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2]張繭,董雪雄.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N].湖南日報.2005-11-12(A02).

[3]奚正新.獨立學院輔導員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5).

[4]易祁,秦超.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