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案設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6 04:10:00

導語:物理課案設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課案設計研究論文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基于此,本課題主要研究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以及從物理到社會的應用過程,從而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建構。以下以《液體的壓強》一節的課案設計為例來闡述教學中如何讓物理從生活中來并走向社會。

教材分析:液體壓強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性認識較少,是本章的難點。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與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能應用液體壓強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受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學習的愉悅。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引導學生分析推導公式、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歸納結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法:觀察、思考、記錄、實驗探究、交流與合作。

教學預案:

[提出問題]

1.水壩為什么上窄下寬?

2.潛水員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3.深水炸彈為什么會在設定的深度爆炸?

[實驗演示]

4.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

分析:創設問題情景和演示實驗體現物理從生活中來。

[分析論證]

這一節課將幫助我們解決以上問題。

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對另一物體表面有壓力,就存在壓強。那么讓我們思考一下,液體內部是否存在壓力?如圖容器裝有液體,我們可任意把液體分為上下兩層,由于上層的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就會壓下層的液體,所以壓力是存在的,那么在受力面上就會存在壓強?,F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壓強會跟什么因素有關?有多大?

引導學生分析論證,設想水中有一高度h截面為s的水柱,計算這段水柱產生的壓強,就能得到水中深度為h處的壓強。

F=mg=Vρg=shρg

P=F/S=ρgh

這結論與事實相符嗎?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分組)

[實驗探究]

學生實驗桌上提供的實驗器材:壓強計、剪去頂部的大可樂瓶、小燒杯、大燒杯、刻度尺、一杯水、一杯濃食鹽水。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控制變量法。

引導學生填寫實驗報告(見附錄)

把學生的實驗報告投影,進行講評。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結論。

分析: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其實讓學生有生活的體驗,進一步體現物理從生活中來。

現在我們再來研究解答前面提出的問題。

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鼓勵、贊美。

引導學生閱讀信息窗。

為什么幾杯水竟把木桶壓裂了?

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解答:幾杯水在細長的管中會形成很高的水柱,根據p=ρgh,產生的壓強也較大,所以把木桶壓破。

[學以至用]

老師讀初中的時候曾經利用液體的壓強知識解決過一次實際問題,現在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同學們也想一想。

例題:在老師念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家里面的排污管道堵住了(如圖),洗碗池里的水排不出去,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讓學生思考、舉手回答。

講述老師思考解答這個問題的過程:老師先是在自家的水池里放滿水,想利用水的壓強把堵塞物推開,但沒有成功,怎么辦呢?接著老師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出水口堵住,然后叫二樓的鄰居放水,這次成功了,只見水池里的水冒了冒泡而后打著旋渦“嘩”的流走了,老師當時甭提有多興奮了…讓學生共享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同學們,學完了這堂課后,請你們多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哪些問題可以用今天所

學的知識解釋或解決。送你們一句話,留心身邊事,發現處處有。

分析: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現物理走向社會。

課后調查,學生反饋該課生動有趣,既獲得科學方法的教育,又理解、掌握了基本知識,學習過程輕松愉悅。

綜上所述:物理從生活中來并走向社會的理念應該成為我們課案設計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附錄:實驗探究:液體的壓強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

液體的壓強(壓強計兩管液面高度差)被控制不變的因素變化的因素實驗表明

深度底面積

深度形狀

深度密度

深度方向

密度深度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作者簡介:福建省晉江市第二中學物理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主持學校國家級科研課題《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的綜合實踐研究》的子課題《物理從生活中來并走向社會的教學實踐研究》的教科研工作,代表作《初中物理思維品質教育初探》見《中學物理》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