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策略
時間:2022-04-20 10:44:28
導語:高三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換”器材,“改”方案
物理實驗比較靈活,不同的實驗可以用同樣的實驗器材,而同一個實驗又可以用不同的實驗器材,設計出不同的方案。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實驗方案有變化,教師給學生變換一下器材并讓學生嘗試自主設計方案,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實驗原理本質的理解,并在設計、完善方案時,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激起思維的火花。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關系的實驗,高一新課選用的器材和實驗主要步驟如表1中的方案1。高三實驗教學不妨給學生提供氣墊導軌、光電門、數字計時器、滑塊、重物等器材,引導學生設計方案和實驗步驟,最終得到表1中的方案2。完成實驗方案設計之后,可讓學生比較兩個方案的優劣,在比較中思考。通過比較,學生對實驗原理理解得更透徹,實驗誤差分析水到渠成。方案1的優點:計算簡單,取材方便;缺點:操作不易,平衡摩擦力難度較大,容易出現平衡摩擦力角度不夠或者角度過大;計算速度的時候需要找一段點跡均勻的點,找點和測量不準容易帶來誤差。方案2的優點:操作容易,測量比較準確;缺點:用懸掛重物的重力代替滑塊不準確,重物的重力大于滑塊的合外力。這樣比較對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實驗教學的目的順利達成。
2“加”器材,選方案
高三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的器材比原來高一、高二新課教學時多一些。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時,首先面臨器材選擇的難題,其次選擇不同的器材可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又面臨實驗方案的選擇。當面臨選擇的時候,會引發學生深入地比較與思考,對學生融會貫通原理與方法大有益處。在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的實驗中,通常給出的器材有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待測電源,用這些器材可設計出圖1所示的電路。高三的實驗教學可在上述器材的基礎上增加電阻箱、單刀雙擲開關、定值電阻R1和R2,讓學生設計盡可能多的方案,進行誤差分析,并對比幾個方案的優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出圖2、圖3、圖4所示的實驗電路圖。VASV圖1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實驗電路圖(1)圖2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實驗電路圖(2)AVR1R2S1S2圖3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實驗電路圖(3)圖4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實驗電路圖(4)讓學生在有多余器材的情況下設計實驗方案,具有挑戰性,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設計出所有可能的實驗方案。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給學生幫助,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發現思考錯誤,糾正錯誤,使方案得到完善。教師也要重視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互助中,盡可能多地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學生在互相促進中達成學習目標。最后,教師再綜合學生設計的所有方案,讓學生比較方案的優劣,對實驗方案作出選擇。這樣的實驗教學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究的熱情。
3“缺”器材,創方案
有些中學實驗,如果缺少部分器材依然能夠完成。對這樣的實驗,教師在高三組織實驗教學時,給學生的器材可以“缺”。讓學生在缺少器材的情況下想辦法設計新的實驗方案。這更能體現師生的智慧,也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演示實驗中,高一新課教學時,采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來完成。在高三復習教學中,不妨只給學生一個彈簧測力計,讓學生來設計方案。經過教師的引導,師生共同設計出如下方案:1.將圖釘固定在木板上的A點,將橡皮筋一端與兩個細繩套栓接于同一結點,橡皮筋另一端套在圖釘上;2.把兩細繩套中的一條與彈簧秤連接,然后同時拉這兩條細線(一只手直接拉細繩套,另一只手通過彈簧秤拉細繩套),把橡皮筋和細繩套的結點拉伸到O點,記下O點的位置、兩細繩的方向及彈簧秤的示數F1,如圖5所示;3.放回橡皮筋,將彈簧秤連接到另一根細繩套上,再同時拉這兩條細繩,且兩條細繩位于上一步中記錄下來的方向上,仍然把橡皮筋與細繩套的結點拉伸到O點,讀出彈簧秤的讀數為F2;4.松開拉細繩的手,用彈簧秤沿AO方向拉橡皮筋,仍然把結點拉到O點的位置,記下細線的方向和彈簧秤的讀數F';5.作出F1、F2、F'的圖示,以F1、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為F;6.比較F和F',如果二者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基本相同,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成立。ABCO圖5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示意圖通過對原來實驗器材、實驗方案的改變,把原來教材上一次測出F1、F2變成分兩次完成,多了一次等效替代,讓學生對本實驗中的等效替代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變化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鄭青岳.“設計實驗方案”教學的幾種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5):62.
作者:朱小勇 單位: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 上一篇:物理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 下一篇:歷史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