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學生求知欲探索
時間:2022-08-23 09:04:06
導語:物理教學中學生求知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學是中學必教科目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學好物理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科目的考試分數決定了它的地位;另一方面,物理可以引導人們對生活中最基本的現象進行分析,理解,判斷。可以說,學好了物理,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常識可以讓人生活的更加科學與輕松。但是物理學本身與數學的結合較為緊密,這樣要求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較高的抽象思維。在物理實驗課上表現出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知識的理解,缺少對本質原理問題的思考,提出的問題也較為淺顯。因此,物理教師要認識到求知欲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興趣與求知欲之間的關系,把提高學習興趣滲透進日常的教學之中,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造成這種學習欲望不高的原因有多種。筆者經過分析,針對中學生,以下兩種值得關注:1)客觀原因:物理課程是理科科目中較難的一門,抽象的概念與形象的運動過程的結合,要求學習者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記憶力,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也不低。因此,理解不好就會造成成績下降和分化,加上中學學習任務緊,各門科目都齊上陣,這樣一個退步可能會造成接下來的物理學習產生知識障礙,如此的惡性循環,導致學習者不愿意學,求知欲望自然不高。2)主觀原因:知識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基礎好的學生,物理課上能夠跟上老師的進度,課下也會合理安排復習與預習的時間,這樣學習可能較輕松。但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本身對學習有一種“自然抗拒”的心態,每節課上都會產生很多疑問,所謂“債多不愁”,他們也許就把問題藏起來了,不會想方設法去弄懂,去解決,這樣的學習當然是沒有效率的,遇到考試,分數也不會高,畏難和焦慮情緒會蔓延到接下來的物理課上,這種情況下,信心成為關鍵,談求知欲真的是難為學生了。心理學明確指出“興趣是人樂于積極地去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當興趣發展成為從事實際活動的傾向時,就變成了愛好。”如果興趣不能提高,求知欲不能夠調動起來,那么成績提高將成為空談。如何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呢?具體來講,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舉例生活實例,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有很多的聯系,舉例貼切的生活實例,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恰好展現了某些物理原理,這種扎根生活,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物理知識就變得形象、通俗、易懂。比如,在談到速度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舉例學生們出去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高鐵。在奔馳的火車上,從窗子向外觀察:兩邊景物飛快的向后倒退,突顯出火車的速度之快,但是處于同一節車廂內的服務員推送的小車,卻一直慢悠悠的,這就自然引出了參照物、相對速度和實際速度等幾者的關系,學生易聽懂,愿意去思考,學習起來不會感到過份的抽象和枯燥,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提高。這種平常生活中時刻遇到的小經歷,我們是一看而過,還是停下來稍作思考呢?我想,這類常見的生活舉例讓學生瞬間感到物理知識真是無處不在,眼睛盯到之處,比比皆是,只要做個有心人,即使沒有物理課本,我們也能獲得一些實用的物理知識。這比起在課堂上的講課來得更有吸引力,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肯定就上來了。
2揭示事物矛盾,增強學習物理的動力
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產生認識上的矛盾,然后帶著矛盾心理尋求解決矛盾的物理知識,引起學習興趣,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一些物理現象往往會讓初學者感到疑惑,有一種顛覆自己以往生活經驗和認識的感受,在這種心態之下,必然會盡自己之力去求證去試驗,去重新認識已有的知識。例如在講到“光線是沿著直線傳播”這一章節時,涉及一個課外實驗“小孔成像”,實驗之中,可以讓學生猜測:通過小孔的蠟燭光線從一端照射進去,在小孔的另外一端顯示出來,那么到底是“成像正立”還是“成像倒立”?這種矛盾心理和疑問自然就產生了。按照慣常的思維,成像的映射應該是正立的。但是通過實驗現象,學生發現所投射的映像是倒立的,這似乎和光線的直線傳播相矛盾。“一石激起千層浪”,驅使學生不僅反問:這是為什么?我之前的知識哪里出問題了?這樣,在一層又一層的矛盾中,讓學生得到了強化學習的自我暗示,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會讓自己有更高更加深入的要求。
3引用科學故事,發展學習物理的愛好
在進行物理定律、定理等知識教學時,有意識地講科學家研究這些定律的思路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故事,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如講課中穿插進介紹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錢學森,為了新中國的物理工程,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國從零開始。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這類感人的、激動人心的故事具有天生激發聆聽者學習動力的作用,不僅如此,也有助于提高學習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4設置課外懸念,深化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的將課堂教學延續和擴大到課外活動中去,精選一些引人思考的實驗,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其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去深化知識,解決課堂上留下的問題或應用書本知識去研究新問題。這類依靠自我思考得到的答案更加讓人獲得自我滿足。使學生求知心理越來越強烈。例如學習到聲波這節內容時,可以利用兩個易拉罐和一根棉線制作一個小電話聽筒,以此來驗證聲音是否依靠物質傳播。當然,懸念設置中也要考慮到是否與課程有密切的相關性,是否超出了中學生的理解范圍和思考高度,不能一味求新求奇,應該恰當、準確、安全、可操作性強。這樣才不會起到反面效果。物理教學過程要時時想著自己的學生,想方設法去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因人而異,培養方法也是不同的。舉例生活實例,揭示事物矛盾,引用科學故事,設置課外懸念等,都有助于學生學習欲望的提高,只要持之以恒,學生一定會找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金鑰匙。
作者:杭秋月 單位: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參考文獻
[1]楊俊華.初中物理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J].科海故事博覽,2011(11):171.
[2]孫鳳云.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現代教育科學,2012(3):33.
- 上一篇:數學教學中電子白板的應用研究
- 下一篇: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