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情感因素論文

時間:2022-05-08 10:53:00

導語:物理教學情感因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情感因素論文

作為一個人的主體,對待任何事物和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情感,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具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包括積極和消極情感。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情感必然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首先,情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調查了參加第一到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的學生對九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情況,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數學、化學、外語,參加全國物理決賽的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數最多,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人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分析,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的物理成績與對本學科的興趣(積極的學科情感)呈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反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其次,消極學科情感的成因

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剛進入初二或高一階段的學生,他們對物理課的學習還是很感興趣的,能意識到物理知識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想學好這門學科,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隨著學習的深人,一部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逐漸從主動變為被動,甚至還有不少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1、教師的消極情感的影響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這體現了物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生影響,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而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為數不少的老師或因缺乏足夠的專業思想和教學熱情,或因片面認為物理教師講授的是科學知識,只要用符合邏輯和科學的語言去說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則易不專心聽講,不愿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馬虎敷衍,久而久之則形成對物理學科的消極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家曾對“人們普遍喜歡鞭炮味,而不喜歡醫院里的藥味”這一現象作過細致的研究,結果是:鞭炮多出現在喜慶日子里,給人們帶來的是愉悅的情感體驗,而醫院則往往帶給人們不愉快的體驗,這充分說明不同的情感體驗會對人們產生重要的影響。心理學的研究還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和人格》一書申將其列為人的五種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

3、師生關系的影響

教師和學生構成了中學物理教學。兩個重要的方面,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課堂上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由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從而愉快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化為行動,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

再次,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科情感呢?

1、熱愛本職工作,提高自身修養

“言為心聲,情動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擲的神情呢?又哪會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呢?教師應敬業為先,滿腔熱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學工作中去,不斷自我完善,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

2、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應過多地苛求、指責,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期望。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師處在主導的地位上,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的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主動采用相應的感情交流途徑與方法,要正確理解“師道尊嚴”的內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獨尊”的心理,主動積極地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3、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的高一年級教學中,教學要求更應壓得低一點,考試題目要易一點,教學內容要嚴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內,千萬不能根據高考要求,過早補充內容企圖一步到位,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籽喂麻雀,在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情感因素的研究,應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