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心理特點論文

時間:2022-05-08 11:23:00

導語:物理教學心理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心理特點論文

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既可為教師制訂物理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程序提供依據,還能為學生學好物理課程提供指導,本文準備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中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心理特征。

1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有利心理條件

1.1有良好感性知識的準備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的物質及它們的運動規律,在中學階段,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感性認識,建立了很多關于自然界知識的圖式,這為他們順利學習物理知識,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礎,也就是說,學生接角物理知識之前,頭腦中就已形成了許多前科學概念,為物理學習提供了心理準備。

1.2實驗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物理學中的概念和規律,大多是在觀察實驗事實,了解現象、取得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分件、綜合而抽象、概括出來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學理論,也必須經過實踐檢驗和實驗驗證之后才能被確認,例如,麥克斯韋在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實驗基礎上,建立了電磁場理論,并預言會有電磁波出現,但是直到赫茲實驗的成功,這一理論才得以證實,電磁場、電磁波才獲得廣泛應用,中學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這正好符合中學生好動、好奇、好學的特點,教學中如能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心理條件,加以適當引導,就能促使學生在發現新奇物理現象與已有知識存在矛盾時,去探索現象的因果關系,形成學習物理的直接動機。

1.3動機作用顯著,使學生感興趣

所謂“動機”可“動因”,就是喚起學習者行為并導向一定方向的原動力,而引起動機的過程稱為動機作用,這里主要指的是內部動機作用,即物理學直接與生活、生產緊密相關,能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更感興趣,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2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往往有畏難和懼怕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下述三種:

2.1物理概念抽象、嚴格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結構核心,它的第一個特點是抽象,如果沒有實驗配合,不建立恰當的物理模型和選擇正確的思維方法,概念就很難建立,如慣性概念就很難理解,它的第二個特點是具有嚴格的內涵和外延,如不能區分本質因素和非本質因素,就會形成錯誤概念。例如,力是維持運動的直覺觀念,就是受到學生直覺形成的前科學概念的負遷移影響而產生的。這正是正確建立慣性定律的心理障礙,再如因為物理概念多,知識信息量大,而知識信息向大腦的輸入量與保持的百分率成反比,因此使諸多物理概念不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較深痕跡,加上相近概念間的互相干擾,這些都易造成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礙,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做好鋪墊,降低從具體到抽象的臺階同時,還應在內容安排上,注意分散抽象概念的教學。

2.2物理知識應用的靈活多變

在中學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中常出現“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在于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沒有掌握靈活多變的手法,“靈活”,要求學生思維具有敏捷性;“多變”,要求學生能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提高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

2.3數學形式與物理本質的差異

數學方法的應用對物理學的發展作用巨大,數學是研究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物理學中,相同形式的數學公式可以表示不同的物理意義,如不能深入理解數學表述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就有可能因數學形式而掩蓋物質理本質,例如,振動圖線和波動圖線,學生往往就難以理解兩者物理含義在本質上的差別,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不注意認識數學形式受具體物理條件的制約,而忙于做大量的計算性難題,就易造成亂套公式,“依樣畫葫蘆”的思維定勢。另外,學生往往因出現困難、錯誤學習情緒得不到及時調整,也使物理學習中“難”與“怕”的心理障礙不能及時解決。

3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3.1物理學習舉了的來源

學習興趣就是學生力求認識某種學習對象或參與某種學習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發展的,一個有掌握電子技術需要的人,可能先對收音機發生興趣,當掌握了收音機的接收原理和裝修技術后,又會對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的裝修及測試儀器感興趣,如此不斷探求,就會對電子技術產生豐富而持久的興趣,并可能逐漸成為這方面的專門人才。

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1實驗操作及對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的觀察,初中生在第一堂物理課上就能看到雞蛋落杯,冷水使燒瓶中熱水沸騰以及靜電現象等實驗,必然產生極大的興趣,隨著年級的升高,從觀察到的新現象中了解了更多的物理知識以及它們的實用價值,從而對實驗的興趣會更趨穩定和持久。

2對物理學史的了解,學生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了解了科學家們探索物理規律的曲折道路,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抽象思維的特點,處理物理問題的技巧,建立物理理想模型以及運用數學工具的方法等,這些都將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3來源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抽象思維的過程中,感性認識是學生興趣之源,而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的兩個飛躍,便是學生興趣的澎湃洪流,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對學習會起更持久的推動作用。

4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而且還給學生以愉快的情感體驗,這必將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據調查發現,在中學生最喜愛的學科的各種影響因素中,“教師講得好”居道位。

3.2物理學習動機與效果的關系

動機產生于需要,學習動機就是對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一般來源于下列三方面:

1求知欲,即來源于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例如,關于“光的本性”,先學雙縫干涉,證明光具有波動性,繼而學習光電效應,發現光還具有粒子性,從而產生了學習“光的本性”的欲望

2明確的目標,學習過程中,目標越具體越好,每堂課應有明確具體的目標,教師應圍繞這個目標去創設物理情景,探索實現目標的途,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與發展。

3正確的評價,教師批改作業時,應正確評價,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成功與不足,課堂上適時表揚也可以激勵學生的上進心。

一般情況下,正確的、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就差;學習效果也有強化學習動機,兩者是相互作用的,當然,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差還有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水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健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總之,學習動機與效果之間是辨證的能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