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教學缺陷及策略
時間:2022-05-30 10:48:00
導語:物理實驗教學缺陷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高度重視實驗教學,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高中物理課程各個模塊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學探究或物理實驗。高中學生應該在科學探究和物理實驗中達到應有的要求。可見,實驗教學更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然而,雖然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看起來是正常地開展著,但總的講仍然沒有擺脫僵化的傳統模式。我們必須正確對待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尋求解決辦法。
一、當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弊端
1.沒有充分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意義,只是為實驗而實驗。
它主要表現為以教師的課堂演示為主,而忽略對學生實驗探究和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思想更多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這就應注意通過探究去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與探索能力。所以毫無疑問,物理教學要以實驗為基礎。但就目前情況看,實驗教學還是一個很薄弱的環節。有的師生甚至錯誤地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例如演示實驗,就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有的班級在做演示實驗時,往往只是老師做,學生看,甚至形成“教師忙,學生亂”的局面。做完實驗后,學生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更談不上去探究其中的道理了。
(2)有的教師害怕學生損壞儀器,影響實驗效果,演示實驗只是教師做,學生看,因此演示實驗變成走過場,這就談不上實驗效果了。
(3)有的教師盲目追求提高學生興趣,如同“耍把戲、變魔術”的那樣來吸引學生看熱鬧,甚至脫離教學內容。即使能按正規操作完成演示,也只是讓學生看一看,沒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至于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依什么原理去做,這個實驗是怎樣一步步地完成的,能得出什么結論等。
2.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不明確,在實驗教學組織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進行學生探究實驗的教學中,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多數采用分組實驗,這樣造成每組人數過多,不能保證人人都能動手動腦并能獨立地做實驗。結果就會造成有的搶著做,有的甘當“記錄員”,甚至有的當“觀察員”,不僅秩序不夠好,而且有些學生對實驗越來越被動。有的學生根本連儀器都沒摸過,數據和實驗結論也是別人總結統計的,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只是當了個“陪做員”而已,這就談不上什么獨立思考和實驗技能的訓練了。另一方面,在實驗中,教師一般都要逐個指導,由于人數過多,教師不可能都照顧得過來,最后只好適當降低要求,這樣可能就達不到原來的目的,因而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3.理論不能指導實驗,實驗不能很好地驗證理論
大家知道實驗探究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但是實際中仍然存在著理論與實驗的脫節,達不到預期的日的。其一表現為只重視理論知識,有的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沒有很好地遵守實驗操作規程,甚至錯誤操作,最后亂湊數據,教師也沒有及時糾正。其二是沒有把實驗教學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沒有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來理解實驗、指導實撿、分析實驗。其三是有的教師為了節約時間,把實驗有關的項目都講得甚至寫得清清楚楚,把實驗裝置都裝配調節好,學生對實驗根本沒有更多的思考和真正的探素,只是照著老師設計的步驟一步步地“照方抓藥”,最后拿出數據就可萬事大吉了。
二、搞好實驗教學的改進措施
1.做好演示實驗,提高演示效果,調動學生積極性
實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演示實驗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做好演示實驗是十分重要的。實驗中教師不應只“埋頭苦做”不顧學生的反應,而應結合實驗,引導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結合已知的基礎知識去分析現象,找出原因,從而得出結論;也可適當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思考,最后通過演示結果讓大家去驗證,這也就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中來。
2.加強學生探究實驗,增加實驗次數
盡管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實驗并未真正得到重視。問題在于有不少人簡單地認為實驗教學的著眼點在“學”上,因而一切實驗活動都沒有在“做”上下工夫,而只是單純地停留在書本、黑板的條條款款上,因此今后應加強學生“做”實驗,只有通過“做”才能發揮實驗的作用,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再一點,應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探究實驗的次數。現在在很多學校學生都強烈反映實驗室開放次數太少,光靠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很難達到實驗目的。只有利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學生才能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獨立地做更多實驗。
3.搞好實驗組織,重視實驗環節
傳統的實驗方法人數過多,既不利于管理,更不能保證人人都能認真實驗,因此應盡量減少每一次實驗的人數,同時應讓學生每人都認真做一次,包括實驗的記錄及處理結果,讓學生都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在具體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包辦代替,而要耐心引導,通過學生的理解自行進行,不讓“記錄員”或“旁觀者”再出現,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實驗后取得數據應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獲得新的知識。
- 上一篇:區園藝博覽會消防安全方案
- 下一篇:區政辦職業健康監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