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國際化經營戰略論文
時間:2022-04-19 05:16:00
導語:銀行國際化經營戰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銀行國際化經營是當今世界銀行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近幾年來中國逐步解除金融政策壁壘,逐步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外資銀行不斷進入國內市場開展業務的同時,也激發了國內銀行進軍海外。本文以中國銀行為研究對象,對其國際化戰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銀行國際化戰略戰略選擇
一、中國銀行國際化經營的發展現狀
中國銀行,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2007年度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第九位。旗下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等機構。集團經營業務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分別為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其中商業銀行業務為集團傳統核心業務,并創造絕大部分的營業利潤。
二、當前中國銀行國際化中存在的問題
1.海外機構覆蓋尚有空白,海外并購合作不成熟。作為集團國際化經營硬件基礎設施的中國銀行海外網點多在香港、新加坡、日本、倫敦等地,皆屬于亞歐大陸區域。而對北美的紐約和芝加哥等金融中心、非洲與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及大洋洲地區覆蓋較少,且層次相對較低。
中國銀行目前除有兼并香港同澳門金融機構的經驗外,并無實質的境外合作(如銀團貸款)和并購實踐。在海外的經營都主要依靠于自身網點機構循序漸進式的發展,成果與收益較慢,不利用迅速提升國際知名度,在國際資本市場中易處于劣勢。
2.業務和收入結構單一,機構服務水平滯后。集團過于依賴傳統存貸款業務和利差收入,非傳統業務收入比不到20%,對中間業務的發展程度不夠。所以同其他成熟的跨國金融機構相比,缺乏抵抗東道國金融政策風險的能力。
逐級上報下行的審批制度放置在層次冗雜的集團內部機構間運行,直接導致了企業業務周期的漫長和效率低下。在外資銀行完全進入市場進行服務質量競爭之后,高端優質客戶流失情況嚴重。
3.金融產品創新能力較低,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窄。由于大部分的收益均來源于傳統的存貸利差,造成銀行內部產品陳舊,變通極少。而國企惰性也導致其在新興的個人信用卡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上較其他跨國銀行起步晚,發展慢,難以擁有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同國外各大銀行相比,中國銀行的融資途徑仍然主要集中在境內上市和在美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融資范圍區域化,手段單一。
4.跨國經營能力不足,人才匱乏
(1)對國際慣例缺乏了解。由于歷史和體制原因,中國銀行內部計劃經濟依舊明顯,極容易將國內的做法直接照搬早國際經營中去。最明顯的人員定期回調,三年一換,外派人員剛熟悉業務就被調走,又換新人。(2)經濟實力尚算薄弱。資本充足率,資本收益率和人均利潤率均遠低于外資大銀行。(3)國際化經營人才缺乏。由于金融行業開放時間尚短,有涉外業務經驗和熟悉相關國際金融專業知識手段的員工稀缺。而且在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上,不如條件優越、業務規范的外資銀行。三、當前中國銀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選擇
1.明確市場定位。跨國銀行是以國際業務為主并采取跨國經營方式的銀行。中國銀行資本雄厚,現已經具備了國際性銀行發展潛力和必要條件,可定位于海外的多元化市場。集團經營重心逐漸向海外轉移,先按照規范化和標準化的原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形成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基礎類產品和服務,初步創建中國銀行的優勢品牌,爭取在5年的范圍內達到境外業務收入占到集團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一目標。
2.建立外資銀行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目前中國銀行的海外戰略伙伴主要為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但該集團在經濟發達的北美和一些新興市場,影響力較弱。所以中行應當通過戰略聯盟的形式尋找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戰略伙伴,通過雙方間共同實現特定的業務(如人民幣資金借貸領域的合作,銀團貸款業務及中間業務)發展目標,來提高國際化速度和降低海外金融市場風險。特別是中間業務部分,是中行急于成長起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部分,該領域中外資銀行產品多,經驗豐富,運作方式和風險控制手段成熟,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3.加強人員和技術培訓。為解決國際化經營人才短缺現象,中國銀行一方面可以以優厚待遇從外資銀行或海外高等學府引進專業人員,同時也可以依托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子公司,建立起金融專業培訓中心。憑借兩地的國際區域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和交易清算系統,以及語言文化上的中西合璧,既能有效縮短進修培訓人員的適宜環境過程,又能很好地接觸國際金融市場和業務,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深度。
4.積極進行跨國并購。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得國際金融競爭更加激烈。為了與跨國金融機構相抗衡,中國銀行采取并購的方式是最快最有效的選擇。這是因為海外并購相對投入較少,但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還可以繼續利用被收購銀行原有的健全的組織結構、專業技術人才、關系網絡和業務渠道等資源,利于避開東道國有關政策限制,迅速進入新市場開展工作。
四、結語
中國銀行作為我國金融行業內國際化經營的先進力量,在面對國際金融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和嚴峻挑戰下,不僅要充分利用和強化現有的國際化經營業務水平和硬件設施,更應該通過內部自上而下的革新使自身的企業體制、運行機制、產品和服務人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迅速向國外銀行的先進水平靠攏。
通過現階段實施立足集團現實、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的國際化經營戰略,既能有效提升中國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和收益能力,更能進一步滿足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服務的現實需求,完成提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維護本國金融經濟安全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邯田高良: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6,(02)
[2]李洪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國際化的現狀及推進策略[J].時代經貿(下旬刊),2007,(09)
[3]沈彬: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思考[J].價格月刊,2006,(01)
- 上一篇:企業融資問題思考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理財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