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小額信貸實踐與啟示

時間:2022-01-23 08:30:14

導語:扶貧小額信貸實踐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小額信貸實踐與啟示

今年我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鞏固脫貧成果,確保長期穩定脫貧”專題調研組到寧夏調研,深感寧夏在金融扶貧方面,以扶貧小額信貸為重點,從信用體系建設、產業模式選擇、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發力,鋪就了一條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之路,成為脫貧富民的“金鑰匙”,深受廣大貧困群眾歡迎和擁護。寧夏在扶貧小額信貸方面有以下做法值得總結借鑒。

一是建立完備實用的信用體系。由金融機構、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民代表等組成村級信用協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平公正統一評級授信,并在村鄉縣三級層層公示。改變原有銀行評級授信標準,采用“631”模式,即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誠信度占60%,家庭收入占30%,年齡、學歷、婚姻、健康等基本情況占10%,根據評級結果確定授信額度,貧困戶一次授信,3年內隨用隨取。二是把扶貧小額信貸與扶貧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寧夏各級黨委和政府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制定扶貧產業發展計劃,建立產業項目庫,同時尊重貧困農戶發展意愿,提供生產技術、市場行情等方面的服務,有效提高了貧困戶貸款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扶貧小額信貸投入與扶貧開發良性循環。三是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為防范化解風險,地方政府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專門建立風險補償金機制。明確規定,扶貧小額信貸不良率超過3%時,啟動風險補償金機制。為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抵御風險能力,寧夏還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打造了“扶貧保”產品,為貧困戶投保了家庭成員意外傷害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和優勢產業保險。其中的優勢產業保險,是各縣區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為貧困戶打造的財產保險,像鹽池縣推出了灘羊肉價格指數險、黃花菜種植效益險等10種特色產業保險,有效抵御了特色農產品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較大的風險。風險補償金機制有效降低了貧困農戶的各類生產、生活風險,也有利于減輕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助力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寧夏扶貧小額信貸的實踐給我們三點啟示。一是狠抓政策落實,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2017年,寧夏全區新增扶貧小額信貸58億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存量貸款覆蓋率達74.7%,戶均貸款4.6萬元,許多貧困戶依靠扶貧小額貸款慢慢擺脫了貧困。他們最想說的是感恩黨和政府,感謝黨的好政策。

二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實現扶貧資金可持續發展。扶貧小額貸款充分發揮了財政、銀行、保險等部門的協同效應,減輕了財政扶貧壓力,提升了扶貧效益,降低了銀行的放貸風險。三是提升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提振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內生發展動力。通過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引航、護航,改變了過去單純發放扶貧資金的“輸血”式扶貧模式,做到了扶勤不扶懶、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實現了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為進一步完善扶貧小額貸款政策,建議:一是適當提高信貸額度。現有的5萬元信貸額度僅能保障貧困農戶發展的起步資金需求,要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需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建議將扶貧小額信貸額度提高到10萬元。二是及早謀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現有的貸款、貼息等政策只到2020年,廣大基層干部、金融部門和貧困群眾對2020年以后的政策安排都非常關心。建議延長政策的時效,在2020年后對一些相對貧困的邊緣人口繼續給予小額信貸扶持,幫助貧困群眾繼續發展生產,增加財富積累,實現穩定脫貧。

三是優化再貸款的管理政策。現有的扶貧再貸款政策在執行中存在一些現實問題,例如,支持范圍窄,僅限于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地方法人機構;再貸款的使用年限只有1年,與農戶生產周期不匹配;申請和使用條件較多、較嚴格等。建議人民銀行進一步優化扶貧再貸款管理政策,放寬條件、簡化手續,降低支農金融機構的扶貧成本。

作者:于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