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貸款風險應對論文

時間:2022-04-19 03:57:00

導語:汽車消費貸款風險應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消費貸款風險應對論文

開展汽車按揭貸款業務對于促進汽車的銷售十分有利,但該項業務是有較大風險的。經常有汽車經銷商向的本人律師咨詢,現結合有關銀行及金融公司的習慣作法及實踐中常遇的問題,探討一下汽車按揭中經銷商的法律風險及應對

一、關于客戶資料真實性的審查風險及應對;

風險:客戶必須提供的資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證、戶口本、收入證明、婚姻狀況證明、住房(居住)證明、無刑事犯罪記錄證明。對以上資料的真實性汽車經銷商負全面的、實質的審查義務。如事后證明以上資料全部或之一不真實(或部分不真實),依照與銀行或金融公司的合同,經銷商將承擔賠償責任,這便是汽車經銷商資料審查的風險。

應對:1、汽車經銷商必須要求客戶提供資料原件;2、對身份狀況要求客戶到所在地派出所開具《戶籍證明》;3、收入證明要求開立單位蓋章并經經辦人簽字并注明年月日;4、住房(居住)證明要求是客戶本人的房產證或當地居委會的證明;5、無刑事犯罪記錄證明由客戶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6、婚姻狀況證明為結婚證或當地婚姻登記機關出具(未證明由街道辦事處出具);8、以此資料客戶必須提供由其本人簽字的復印件;9、到客戶住所進行家訪并拍照并作成情況記錄。

二、向客戶及金融公司提供的文件資料的真實、準確性的風險及應對;

風險:客戶簽署的文件包括但不限:貸款申請文件、借款申請書、購車合同、貸款合同、抵押合同等,汽車經銷商對以上文件真實性負責,如事后被證明以上資料全部或之一不真實或不準確,即非客戶本人簽署或文件內容與事實不符,依照與銀行或金融公司的合同,汽車經銷商將承擔賠償責任或直接造成自身損失,這便是汽車經銷商承擔文件的真實、準確性風險。

應對:1、在客戶簽署以上文件時對其全程攝像或客戶與汽車經銷商簽字的代表合影;2、引入專業機構(公證或律師)進行見證。3、對有關車價、貸款金額、每月還款額、利率、保險費、登記費、購置稅等費由專業的會計人員計算,并經第二人復核;4、對文件內容由二人以上分別進行審核;5、有關信貸購車價格明細表、購車費用明細表、分期付款銷售計算表等由專業人員負責制定,并經培訓的專人負責向客戶解釋。

三、關于銀行或金融公司不給予發放貸款的風險及應對;

風險:在客戶提供了全部有關資料并簽署完全部的有關文件后,金融公司不給予發放貸款,經銷商將有可能對客戶承擔違約責任或被客戶投訴,在客戶已提車的情況下,將造成公司更大損失,這是關于銀行或金融公司不給予發放貸款的風險。

應對:1、在收到銀行或金融公司的放款前不得將客戶簽署的合同交給客戶,盡管依據該文件要求客戶是應當有享有的;2、在收到銀行或金融公司的放款前不得為客戶辦理車輛登記手續;3、銀行或金融公司對汽車經銷商作出書面付款承諾;4、可以收取客戶的預付購車款(可自動轉為首付款),但決不應收取定金;5、與客戶言明并在合同中約明:銀行或金融公司存在不批準其貸款申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到時客戶不應當要求經銷商承擔違約責任。

四、關于對銀行或金融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風險及應對;

風險:按銀行或金融公司的要求,汽車經銷商要為客戶貸款提供連帶保證,時間是辦理完抵押登記之前,即在車輛未辦理的情況下,如客戶到期不支付貸款,汽車經銷商將為客戶支付貸款的義務,即這時汽車經銷商將成為第一付款順序人的角色,這便是對金融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風險。

應對:1、在辦理抵押登記前不得將車輛交付客戶;2、在客戶手續齊全并且金融公司發款后,在可能的最短時間內將抵押登記手續辦完;3、在此之前認真審查客戶的資信狀況,對于資信不理想的應當拒絕其貸款的申請。

五、關于辦抵押登記的風險及應對;

風險:有關車輛登記機關拒絕為該筆業務辦理抵押登記,其理由可能是合法,也有可能是不合法的,這將導致汽車經銷商為客戶擔保處于持續的狀態,即一直保持承擔擔保證責任到客戶還清貸款時止,如客戶不還款,汽車經銷商將承擔付款責任。

應對:1、與車輛登記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并派專人負責;2、在辦理抵押登記完成之前不得將車輛交付客戶。

六、關于客戶還款期間(交付車輛之后)的風險及應對;

在客戶還款期內的風險包括但不限于:客戶發生交通事故或工作生活原因收減少,支付能力發生困難到期不能償還貸款,或客戶對車輛質量或服務不滿,拒絕償付貸款,從而導致銀行或金融公司要求汽車經銷商依據合同規定要求協助催款,或無償代表銀行或金融公司檢查、接受及妥善保管車輛,或者銀行或金融公司為取悅客戶,及時還款,要求汽車經銷商超出三包和服務條件進行三包和服務的風險。

應對:1、在與銀行或金融公司的合同中明確汽車經銷商沒有催款義務;2、做好質量服務工作,妥善處理客戶有關質量的投訴,3、與銀行或金融公司建立友好的溝通機制。

以上所列風險并不能窮盡汽車經銷商開展此項業務可能發生全部有關風險,以上所列應對的法律措施僅是個人見解,僅供汽車經銷商決策或制定有關操作程序時參考使用。